(试卷合集)河北省2020届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18份合集) 下载本文

16. 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发展与演变,从不同侧面见证了文化艺术领域的成就。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列我国

古代文字演变示意图,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答案。(4分)

甲骨文——金文——大篆——( )——隶书——( )——草书、行书 (2)上述图片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书写材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东汉末年,书法演变成一种艺术。列举图3作者在我国书法艺术领域的成就。(2分)

(4)书法艺术在东汉魏晋以来得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17题16分,18题18分,共34分)

17.国家政权的稳固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duizhi 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董仲舒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減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材料四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贵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族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1)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材料一中汉武帝治理国家采取的措施及作用。(4分)

(2)材料二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2分)

(3)材料三《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期的社会状况,针对这样的状况,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步出夏门行》中曹操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4分)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的看法。(4分)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2分)

18.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交融、交流贯穿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侍郎郑吉受命屯田渠黎(今新疆尉黎一带),与匈奴争夺东师,护卫鄱善以西“南道”诸国。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遂命郑吉兼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都护”以后便成为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

——摘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教参

材料二 如下图《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的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逐渐地民族隔阂趋于请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

——摘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1)材料一中西汉为什么在西域设置“都护”?它的设置有何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图中迁入山西一带的少数民族有哪些?(2分)

(3)材料三中我国北方出现的各民族大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4分) (4)根据材料二、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4分) (5)综合上述史实,归纳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4分)

四、探究题(本题共22分)

19.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下面两个板块分别呈现的是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板块一【释读图片——再现两汉经济】 (1)图1耧车的用途是什么?(2分)

(2)图2五铢钱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统一的货币?除此之外,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右图是一块汉代反映集市贸易的画像砖:左上端一酒店内两卖主正在打酒给买主;左下端两卖肉摊贩与买主正作互言、互换或互答之状。右上端另一买主挑着酒担悠然离去;右下端一卖鱼摊贩正在与买主商谈。好一个热闹兴隆的集市!从对图的解读中可以得到怎样的信息?(2分)

(4)下表是丝绸之路开通后,在这条贸易路线上传播的物品和技术。据此说明贸易有何特点?丝绸之路起了什么作用?(6分)

板块二【研读史料一认识魏晋南北朝经济】

(5)《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中描述的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6)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方面举出南方经济发展的至少两个事例。(4分)

16、(1)小篆(2分)楷书(2分)

(2)由使用龟甲、石刻到竹简、丝帛再到使用纸张的演变过程。(4分)

(3)图三的作者是东晋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行书和楷书摆脱了以往带有隶、篆的痕迹,他的书法被称赞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后人称为“书圣”。(答出两点以上得2分)

(4)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

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文化,书法艺术受到重视等。评分说明: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2分,共4分。

17、(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分)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学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封建大一统国家的精神支柱。(2分) (2)出现“光武中兴”(2分)

(3)采取屯田的措施,组织流亡的军队和民众进行农业生产,解决大批流民的生计(2分)在官渡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又挥师南下,想统一中国,与孙刘进行了赤壁之战。(2分)

(4)孝文帝是北魏杰出的帝王,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顺应形势进行改革,用文治移风易俗,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推行汉化措施,如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等;这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发展。评分说明:结合史实说明一点得2分,共4分。

(5)适时调整统治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理想远大,有坚定目标,脚踏实地等。评分说明:答出符合上述意思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得2分。

18、(1)目的: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有效管辖和经营,开发祖国边疆,巩固西北边疆。(2分)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