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开封和中世纪法国时期城市对比 下载本文

北宋开封和中世纪法国时期城市对比

摘要:本文主要进行北宋时期的开封和欧洲中世纪的法国两个城市各个方面

对比,主要是从两个城市的道路系统、城市的形态、城市的类型和规模等方面比较,最后总结出这个两个城市在同一时期的城市规划的特点。

关键字:道路系统、城市形态、平面布局等

1.中世纪法国的圣密启尔山城及其规划特点

圣密启尔山城是13世纪重修的城堡。城市建立在一座小山上, 是一个防御性很强的城市。位于山顶的主要建筑是教堂, 成为这个城堡强烈的中心。教堂以庞大的体积和高耸的塔尖, 突出了整个山城的巍巍险峻的气势。随着中世纪教堂的世俗化, 教堂及其周围的地区成了居民超性情感寄托和居民日常公共生活的主要场所。因而, 可以说, 在圣密启尔山城中, 城市的极域空间是由位于山城顶部的教堂和其周围的地区共同构成, 该空间也是整个城市的核心空间, 对保持整个城市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空间位于整个城市的核心位置, 并且占据山地的最高处, 所建建筑高耸挺拔, 在整个城市中的结构地位非常重要, 这个区域表现出对整个城市极大的控制作用。这个区域的可达性和可入性强, 整个区域内的设施规模大, 营造方式隆重, 且占据整个城市的关键性空间, 功能的聚合度和整合度较高, 和居民日常世俗生活和超越性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因而, 可以说, 这个核心空间的存在, 有助于社会上占统治地位思想认同的价值观念系统的形成, 有助于占统治地位思想认同的社会秩序的形成。

2.北宋开封城 2.1 城市平面布局

开封地区为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 由于位于大运河与黄河相交处, 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交通的中心。到了北宋时期, 开封市为三套城墙, 南北较长, 东西较短, 平面形状为不十分方正规则的矩形。中心为皇城, 亦称大内(紫禁城), 北宋的宫城设在此。第二重为里城, 周围20里50步, 共有十门。最外一重为外城, 北宋时也屡次重修、扩建, 周围四十余里。

2.2 道路及河道系统

城市干道系统, 以宫城为中心, 正对各城门, 形成井字形方格网。其他一般道路及巷道也多呈方格形, 也有丁字相交的, 在里城外, 外城内尚有数条斜街。主要干线称御路, 共有四条。由于城市道路逐渐发展成为密布店铺的商业街, 同时也由于城市人口激增, 商业店铺集中在肆市而不是沿街布置, 使开封城市的交通比唐长安、洛阳繁华得多。里城及外城外均有宽阔的城濠。开封城内河道较多, 号称四水贯都 , 即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 均通过护城河互相联通。

2.3市中心市肆街道面貌

开封的市肆商业分布与长安、洛阳有显著的不同, 不是集中布置在特定的市内, 而是分布全城, 与住宅区混杂, 沿街开设各种店铺, 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也有的商业街沿河布置。城内还有一些地方通宵营业, 形成夜市及晓市。这种情况为前代所少有, 反映城市经济及市民阶层的生活需要。

2.4 居住区与居民生活

北宋时开封人口达150 万人~ 170万人, 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由于人口激增, 在新扩建外城时, 只定出官府仓库军营的地域, 其余交私人建造。一般在沿街店铺及贵族宅第的后面, 建造起密集院落式住宅。城内外的席棚及茅屋则是一般劳动人民的住所。官僚住宅也分散在城内各处。城内地段划分为许多坊, 宋代的坊与唐长安的关闭的坊里不一样, 城中没有设坊墙、坊门的坊里, 说明开封已不是唐长安那种关闭的严格管理的坊里制。由于各户均直接向街巷开门, 较难管理; 有些模仿唐长安的管理制度, 如街鼓等, 也逐渐废弃了。

3.开封城的规划特点及其影响

开封在成为首都及大规模的改建以前, 就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都会。它是在原址上扩建发展的, 因此与一些完全由于军事及政治的要求而新建的都城不同。这也是我国古代城市中的一种类型。城市平面并不十分方正规则, 道路系统也有一定的自发倾向, 而且不划分坊里。开封城的发展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市民阶层的抬头, 如商业由集中的市, 发展成繁华的商业街, 分布城市各处。为旅客及一般市民服务的商业、服务行业大量增加,如夜市、瓦子的出现等, 使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基本上和后来保留下来的封建社会城市面貌相近。从唐长安到宋开封,反映了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北宋开封城的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宫城居中、井字形干道系统等的布局对以后的都城规划影响很大, 如对金大都、元大都、明北京等都有影响, 是封建社会晚期宫城建设的典范。

4封建时期中西方城市规划建设比较 4.1城市形态与道路系统比较

西欧封建时期代表性城市平面形态为椭圆形, 有城墙、城门,城市中心区是教堂、市政厅及其广场。城市一般分教会区、皇室区、商人区, 有些城市还有学院区、修女院区, 每个区各有一个或几个教堂, 各有本区市场和供水设施, 自给自足, 邻里单位范围常与教区范围一致。连接各区的道路系统不规则, 弯弯曲曲, 多为

蛛网状的放射环形系统。街道曲折多变的原因是: 1)城市随地形变化有机生长; 2)强调市中心的核心作用, 放射环形道路可以起到包围和保护核心区的作用。城墙、城门与城市核心决定了城市主要交通线路, 这一点与中国封建都城布局具有相似性, 通向城门与市中心的道路为主干道。

中国封建时期城市以都城为代表, 多方正规则布局, 中轴线对称,宫殿居中,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旁三门, 形成一套严整的规划制度, 尽管朝代更替不断, 国家时分时合, 但这一套制度始终得到继承, 上至都城, 下到府城、州、县城, 所有的政治中心一般都按这一制度布局, 差别只是城市规模大小不同、功能区多少不同。

4.2游憩系统比较

封建时期西欧城市游憩系统由广场系统、神苑系统和私家庭院系统组成, 广场系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主体, 教堂和市政厅广场位居城市的中心位置, 是市民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 是城市中公众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作为统治者独享的园林景观始终在城市游憩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与西欧封建时期城市明显不同的是中国封建时期城市没有广场系统, 都城皇家园林数量多、面积大, 在城市游憩系统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其次是私家园林, 贫民百姓只能从事市井游憩活动。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城内、城外一般都有分布, 城内一般与住宅结合, 道路融交通功能、游憩功能为一体, 城外一般分布于风景优美的山前地带。宋代以后城市中出现了通宵营业的夜市和晓市以及集中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的瓦子, 城内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商业繁荣, 贫民百姓游憩生活有所丰富。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使封建时期的中国与西欧城市游憩活动明显不同, 中国城市游憩活动多平静少刺激、多被动少主动、多静态少动态, 多用心少用体, 古典园林在方寸之地模山范水,塑造假山假水的游憩环境, 为心游提供舞台背景, 让人心游宇宙,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西欧城市多刺激性、参与性的娱乐活动如竞技、斗兽、跑马等, 体现天人对立的价值观。

4.3城市类型与城市发展规模

城市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 从中国与西欧封建时期城市的比较来看, 政治体制与土地制度是影响城市发展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从城市形态和结构来看, 西欧和中国封建时期城市基本上都可分两类, 一类是比较有规则的, 中国以都城为代表, 如宋开封。西欧以商业交通型城市为代表; 另一类是不规则、蛛网状的城市结构, 中国的工业、商业贸易城市都属此类, 如纺织中心城市松江、杭州等。西欧以城堡型或要塞型城市为代表, 如卡卡松等。而事实上每一类城市都有规则和不规则两个方面, 有的中心规则, 外围不规则, 有的中心不规则, 外围规则, 这种现象说明西欧与中国封建时期城市沿着两条路线并行发展, 一条是有意识的布局, 以人的意志为主导的发展, 另一条是无意识的自组织, 以经济因素为主导的发展, 这两条路线在城市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时分时合, 这称为城市发展有序和无序的交替更迭, 这才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规律。说明了无论东西方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有何不同, 作为人和经济的集聚体城市有其共同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 1] 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2] 李合群. 再论北宋定都开兼与宋长安和洛阳之比较[ 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0( 3): 1516.

[ 3]汪德华. 略论古代中国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J]. 城市规划汇刊,1992

[ 4] 李坤, 刘四海, 迟默然. 浅析东西方建筑[ J]. 山西建筑,2009, 35( 6):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