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加精) 下载本文

/-------/-/

嘉定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

一、积累应用 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七则》)

(2)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____________(周邦彦《________》)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表达“得意忘筌”意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义而富且贵 (2). 侵晓窥檐语 (3). 苏幕遮 (4). 此中有真意 (5). 欲辨已忘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和情景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贵、侵、窥、檐、幕、遮、意、辨。 2. 按要求选择。

小明即将高中毕业,想用诗句表达与同窗惜别之意,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C.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不符合即将惜别的语境。B项,“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写当此送行之际,友人把酒言欢,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依依惜别之情意。符合题干要求。C项,“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朋友的劝慰,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不符合题干要求。D项,“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不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应为B项。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东方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清明”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发现身边日常中的奇景和诗意。 ①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在艺术家眼里都可能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清明节期间在各地采风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风物、礼仪礼俗到人物情态活动,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里一个生动的短篇故事

/-------/-/

/-------/-/

A. 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④⑤②①⑥③ D. 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④“作品”紧承上文,总体介绍作品,应排在首位;⑤“内容”,②“风格”,可确定⑤②的顺序;①“微不足道”与②“细节”呼应,可确定②①的顺序;⑥“而且……叙事意味……短篇故事”与②“艺术主题”形成递进,③总结上文应排在最后,据此可确定答案应为C项。

点睛:本题以排序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握所给文段的基本内容,将所给需要排序的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

林少雄

①所谓“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与音结合了汉语语意创造的一个新词,主要指当代社会酷爱科技、富于创意、热衷实践、立志创业的特定社会人群。以创客为主体的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其行为,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作为创客运动的重要内涵,传统文化不仅随时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形塑。正是这一属性,使得传统文化不仅为创客运动提供重要内容,更成为创客运动向着高远目标迈进的精神、灵魂及重要动力来源。人类文明在创意中产生,在创新中发展,在创造中延续,如作为文化创造主体的人的发展,从爬行到直立,从语言、图画到文字,从步行、骑行、坐行到飞行,人际距离由可视可闻、电话电视到虚拟现实(VR)等现象,都充分说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在创客运动者看来,传统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当下进行时态。正是在此意义上,当下即传统,传统即创造。由此角度看,创客运动为传统文化发展至少带来以下变化。

③其一,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物质创造的观念,是“由用至艺”或“先用后艺”,亦即所有发现、发明与创造,首先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生活的物质需要,在满足这一物质基本需要的前提下,然后才会逐渐开始考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亦即由实用转向审美。而创客运动首先考虑的是“创意优先”原则,所以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产品,往往因为其形式的优美多姿、色彩的美丽舒适、肌理的美观细腻、质地的美妙精致而引发人们的关注,而产品的实用功能则退居其次,可以说是“先艺后用”。这一点在手机上表现得最为明显,现在的手机,无论技术还是功能,基本都大同小异,然而其材质、 造型、色彩却千差万别,更新换代的时间日益缩短,原因在于其“先艺后用”的观念转变。从“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功能观念转变,表明了创客运动对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④其二,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产品路径转化。由于中国传统创意往往服务于皇室贵胄的需要,所以在其实现路径上一般采用的是单一的、线性的、点对点的单向方式;而创客运动物质创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整个社会人群日益增长的日常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因此其实施路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 、

/-------/-/

/-------/-/

块状的、 的双向多元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材料、能源的发现、新的技术的变革以及新的审美观的出现,必然促使产品实施手段与路径的变化。如陶瓷烧制,单就景德镇瓷器烧制的窑炉而言,已经由传统的柴窑,经历了向煤窑、油窑、气窑、电窑转化的过程,这不仅使得环境更清洁,也使得烧制陶器的料、形、色、质、釉等都有了不同的变化与发展。

⑤其三,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观念转换性传承。日益兴盛的创客运动,为重新认知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也提供了对传统文化价值再发现的新契机。如“工匠精神”的再发现,“游于艺”“君子喻以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在创客运动文化价值观中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及美学的精神对“意境”的追求在创意产业产品得到生活落实,臻于工、成于时的手工艺慢节奏与现代创意产业流水线的相融合,传统文化产品的独有性与创客运动的独创性相匹配等,都使得传统文化精神与观念得到了转换性传承。

⑥其四,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个性化呈现。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得以延续与传承,首先就在于其个性化特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漫长的时间里与广袤的空间中能够不断延续与传承,正在于其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特质。创意本质就在于其独一无二的创造性与鲜活分明的个体性,而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创客运动,本质上也在于其个性化的不断凸显。正是在这一点上,传统文化与创客运动达成了默契。创客运动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分运用传统文化,就会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个性化气质营构及呈现。

⑦事实上,创客运动不仅为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全新转化提供思考及实践,还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恰适载体及呈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时代的可能选择,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并付诸实践,创客运动如何才能进一步用“现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全新风貌、传播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并在新的时代营构出其良性的文化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的精神空间,也许这正是当代创客运动之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4. 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5. 第③段作者提出“创客运动促成传统文化的功能转化”的观点,并用手机例子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一例子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6. 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方框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7. 下列对“创客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A. 创客运动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思潮及行为,以创客为主体介入参与社会政治的行为。 B. 传统文化是创客运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前进的精神、灵魂以及重要的动力来源。 C. 创客运动以创意优先原则实现传统观念“先用后艺”到“先艺后用”的彻底转变。 D. 创客运动传承了“工匠精神”“意境”“慢节奏”“独特性”等濒临消亡的传统观念。 8. 纵览全文,写一段200字之内的内容摘要。

【答案】4. 第②段从传统文化的属性、人类文化在创意中发展等角度阐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是对全文“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总述。承接第①段结尾句,为下文具体论述创客运动为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具体变化张本。

5. 此例以手机技术功能大同小异,材质、造型、色彩千差万别,手机更新换代时间日益缩短的现象,表明人们对手机形式审美需求超过实用需求,证明创意产品使人们观念从“先用后艺”(实用)转变到“先艺后用”(审美),以通俗可感的生活现象为实例阐释了“功能转化”的具体内容,证明了创客运动促成了传

/-------/-/

/-------/-/

统文化的功能转变。 6. 综合的、点对面 7. B

8. 摘要:创客运动以分享技术、交流思想为其乐趣所在,以创意孵化、技术实践、产品研发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创客运动及创意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创客运动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转换性传承,个性化呈现。由此,工匠意识与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获得了重新定位。事实上,创客运动不仅为中国艺术与文化形态的全新转化提供思考及实践,还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恰适载体及呈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时代的可能选择。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二段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先阐明了传统文化“不仅随时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不断自我进化、自我形塑”的属性,从这一角度指出“传统文化不仅为创客运动提供重要内容,更成为创客运动向着高远目标迈进的精神、灵魂及重要动力来源”;第二层指出“人类文明在创意中产生”,“充分说明创客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从结构上看,所考查的段落在开头部分,有总述下文的作用,因为是第二段,又有承接第一段的作用。

点睛: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上主要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与下文作对比,也可以是交待有关背景,与结尾呼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上启下;如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时既要通读全段,了解上下文相关内容,又要注意语句上的前后呼应,表达连贯。第四段方框所在的位置揭示了创客运动与中国传统创意的不同特点,给出的“块状的”与上文的“线性的”相对,由此可知,所填的内容应分别与“单一的”“点对点的”相对,故可填“综合的”“点对面”。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B项对“创客运动”的解释与文意相符。A项,“介入参与社会政治的行为”不全面,原文为“其介入或促进社会、参与或抗拒政治的行为”。C项,“彻底转变”过于绝对,原文只说是“促进作用”。D项,无中生有,“濒临消亡的传统观念”,文中没有依据。 8.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根据阅读文本写摘要,考查的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应用文体写作的能力。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