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大题狂练系列 专题02 生产、劳动与经营(含解析) 下载本文

专题1.2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一国的供给(生产)由人口、资本和科技来决定,而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对供给造成消极影响,首先老龄化程度严重,伴随着劳动人口的减少,出生率的下滑,我国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其次,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不能适应21世纪科技大创新、大变革的发展,人口质量有待提高,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与质量。

提高人口数量与质量能够影响供给以促进经济增长。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此做出解释。 【答案】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在未来将增加劳动力供给,有效解决劳动力供应短缺问题。

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点睛】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通过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加快科技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④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直接提供生态产品,而且影响和决定着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目前我国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强大,有的生产领域还出现了产能过剩,但生态产品供给却是短缺的。

节约能源,发展新能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可喜的是中国新能源发展迅速,正引领世界潮流。中国企业2016年在国内市场投入103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及相关低排放技术,达到美国国内投资规模

的2.5倍。2016年,中国在海外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达到创纪录的320亿美元,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新能源的世界领头羊”。

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经济知识,说明中国新能源企业应如何更好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答案】①企业应提高新能源材料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竞争力、培育新优势。 ②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打造生态、低碳、绿色、高效的产品,推动绿色发展。 ③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④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以全球视野引领世界新能源潮流。

⑤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新能源生产要素在全球的配置,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

【点睛】要从试题材料中有效获取和解读信息,明确答题指向,这是答题的最好方法。先看设问要求,然后按照这一要求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和设问要求相关联的信息,对接所要求的相关知识,把知识和材料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答题指向组织答案要点。很多题的答案就在材料中,只不过需要找出来并和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规范化的整合。

3.材料一: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指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节能环保产业由过去的“配角”变身“主角”,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材料二: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二是结构不合理,三是市场不规范,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

(1)结合材料一,谈谈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由过去的“配角”变身“主角”有何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中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才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答案】(1)①节能产品生产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②节能产品生产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③生产决定消费,节能产品生产有利于引导消费者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观念,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

(2)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以及劳动者素质提高。③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通过财政和税收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奖励机制,做好配套服务体系,合理引导企业生产。④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⑤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理念。

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谈谈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由过去的“配角”变身“主角”有何经济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解答时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和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故考生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角度进行展开即可。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才能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解析试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对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所给出的材料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多角度发散思维进行答

3

案的组织。故本题实际主要考查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府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以及树立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理念等相关知识。 4.材料一 以下是北京某大学2014年即将毕业的学生就择业问题发表的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更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

材料二 当前我国“用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并存,“两难”问题困扰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实现就业对于劳动者的意义,并简要评析三位同学的择业观。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应如何做。 【答案】(1)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实现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同学甲根据自身条件择业,体现了自主择业观,但考虑自身条件的同时还要看到社会的需要。同学乙选择公务员是因为公务员更体面,不符合职业平等观。同学丙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从社会需要出发实现就业,而不能仅仅考虑地域。

(2)①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②企业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③劳动者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技能和素质。

三位同学的择业观。考生解答本题要首先注意本题有两问:一是阐述实现就业对于劳动者的意义,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考生可根据教材对这一知识的表述直接回答即可;二是简要评析三位同学的择业观,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