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自考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自考 下载本文

08自考“普通心理学”各章复习重点-自考串讲笔记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心理学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历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和方法。本章重点如下:

(一)基本概念:感应性、心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 (二)思考题:

1、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怎样证明?

答:动物对生物学刺激做出反应,说明心理现象产生。蚯蚓试验证明。 2、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

答:语言的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3、为什么说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如何证明? 答: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脑的发展导致心理的发展。(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如狼孩等);(3)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能动的反应。

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有何根据?

5、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意义?(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试验室) 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一)基本概念:神经元、突触、本能、反射、反射弧、反馈、兴奋过程、抑制过程、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思考题:

1、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答:突触的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突触的机能主要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2、为什么说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有何根据? 3、简述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的功能。 4、简述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考过) 5、哪些事实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机能是非对称的?

6、R.W.斯佩里对裂脑人的实验研究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 7、第二信号系统对人的心理活动有何重要作用?

答:第二信号系统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和经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

8、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有何区别? 9、简述言语机能联合区的功能。 第三章 需要与动机

(一)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内驱力、成就动机、好奇心、自然需要、社会需要

(二)思考题: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试对这一理论进行客观的评价。(重点)

2、简述需要的种类。(自然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第四章 注意

(一)基本概念: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广度、注意起伏、注意转移、注意分配、分心、注意稳定性。 (二)思考题:

1、试述注意的心理功能。 2、简述注意的特性。

答:注意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3、注意为什么不是一种心理过程?(上方)

4、一心能否二用?为什么?(好象考过) 5、怎样才能引起保持有意注意? 第五章 感觉

(一)基本概念: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差)、适宜刺激、感受野、等响度曲线、适应、后象、对比、闪光融合现象、闪光融合频率、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联觉、马赫带。 (二)思考题:

1、简述感觉剥夺的实验研究,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2、感觉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有何作用?(中段) 3、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有何关系?(中段) 4、简述感觉的种类。

5、什么是明视觉与暗视觉?为什么人会有明暗视觉? 6、试用颜色立体色轴图来说明颜色三特性的相互关系? 7、试述颜色混合三定律。

8、什么是明适应与暗适应?适应过程有何特点?机制如何?怎样保护暗适应?(找不到)

9、色盲多是遗传的,遗传途径是什么? 10、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1、为什么听从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总觉得不像? 第六章 知觉

(一)基本概念:知觉、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空间知觉、深度知觉、单眼线索、定势、主观轮廓、触觉的视觉化现象(上)、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差、生物钟、似动知觉、时间知觉、错觉。

(二)思考题:

1、知觉有哪些特点?这些特性在认识中有何作用?

答:(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恒常性;(4)知觉的理解性。

2、产生立体知觉的最重要的线索是什么?(双眼视差)如何证明立体知觉的存在?

3、双眼视差在生活中有何作用?(人借助双眼的功能可实现立体和距离知觉)

4、感觉与知觉有何关系?

5、心理定势在知觉中有何作用?构成定势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6、轮廓在形状知觉中有何作用?

7、影响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8、错觉是人的心理缺陷吗?为什么?

答:不是。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歪曲知觉。造成错觉的原因有很多:(1)可能是同一分析器内的相互作用;(2)不同分析器所提供的信号不一致;(3)当前的知觉与过去经验相矛盾,情绪态度影响;(4)以及思维推理上的错误等。 第七章 记忆

(一)基本概念:记忆、识记、保持、再现、遗忘、表象、图象记忆、声象记忆、系列位置效应、首位效应与新近效应、联想、心理旋转、组块、感觉登记、记忆广度、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记忆恢复、过度学习。 (二)思考题: 1、记忆的作用如何?

2、表象有何特证?它在认识活动中作用如何?

答:先答定义。特征:(1)直观形象性;(2)片断、不稳定性;(3)概括性;(4)可操作性。作用:(1)是人们积累感性经验的一种形式;(2)是从知觉向思维过渡的桥梁;(3)它是想象活动的前提,是思维的感性依托。 3、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什么?

4、试述斯波林的部分报告法实验,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5、试述三种记忆系统各自的特点、相互关系及实践意义?(需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