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 高洪深 第三版 下载本文

3、变动导向理论: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是指从宏观上看,区域产业结构沿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演进。变动导向理论就是研究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导向问题的理论。 课后答案

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对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近距离地、比较具体地明确其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经济含义如下:(1)区域社会总产值结构分析 (2)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三次产业包括了区域全部的产业部门,其结构基本上反映了大农业、大工业和服务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3)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 (4)农业行业结构分析 (5)工业结构分析 (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

2、论述二重结构的内涵和具体表现。

(1)两个方面的含义:量上讲:一方面存在着少数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方面存在着数量和比重很大的中小型企业。质上讲:一方面是少数占垄断地位的现代化大型企业,一方面是带有前资本主义特征或自然经济特征的中小型企业。

二重结构:

在一国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现代化的领域同未现代化的领域同时并存,在这两个领域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断层。

(2)在西方的表现:1)劳动力状况:体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雇佣劳动者所占比重不到一半。2)劳动力市场状况:一个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劳动力主要是有文化、有技术的青年;一个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劳动力的市场,主要是文化低、技术低的中老年。

3)企业规模构成:两极化很明显:一极是雇用几百人、几千人的大企业;一极是劳动者人数很少的小企业。

(3)在我国的表现:

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化经济部门并存,且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水平很不一致。 3、简单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所形成的各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1)动态比较费用论 日本的经济学家提出,认为产品的比较成本是可以转化的。在重点发展传统的具有相对优势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的同时,必须扶持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使之逐渐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2)雁行形态说 日本经济学家提出,认为后进国家的产业,应当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3)产品循环说 以本国工业开发的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出现为出发点 ,表现:第一,新产品推出、扩大市场直至饱和;第二,,这一产品将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第三,资本和技术的出口,在输入国发展了这种产品。第四,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到本国市场,使得原先开发这种产品的国家转向更新的产品开发。即: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出口→资本与技术出口→进口→开发更新的产品??

(4)非平衡增长论 在产业结构的演进中,应选择好带头的先导产业(也叫战略产业,类似于上面讲的地区专业化产业)加以重点发展。其选择的原则:1)需求收入弹性原则 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原则 3)防止过度密集原则 4)丰富劳动的内容原则(5)相关分析法 不仅要研究产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动态关系,也要综合考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教育结构、投资结构、进出口结构、空间结构等各种结构变动的相关性。

4、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导向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利用新技术改造现有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发达地区国民经济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它们积累资金,提供市场,培训掌握新技术的队伍。传统产业也不能复制股东,必须加快设备更新与技术进步。(2)建设和发展高技术产业

发达地区生产发展的前途,主要在于开发新产品、新产业,发展新品种,创造新的使用价值,满足区内外日益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到适应经济所要求的结构比例,同时处理好第三产业内部传统行业与新型行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4)抓好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总体改造

从总体上看,发达地区要有农工商走向贸工农。 第九章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破坏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 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

3、绝对优势: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某种产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称为具有“绝对优势”。

4、比较优势: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如果较低,则本国就具有比较优势。

5、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

课后答案

成本决定论、利润决定论、综合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成本决定论:1909年,韦伯发表《工业区位论》,认为一个区域对工业区位选择吸引力大小的决定力量是最小生产成本。而影响产品成本的一般性区位因素是运输费、劳动费和集聚效益。(2)利润决定论: 1)1933年,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要有效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的市场空间结构,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对产业配置产生巨大的吸引力。2)1940年,德国学者廖什发表《区位经济学》:消费需求量的大小是区位选择上优先考虑的主导因素,而市场容量又取决于消费强度、消费倾向、产品价格、市场半径、产品推销技术、单件产品的运费等相关因素。

企业家关心的实质不是成本最低而是利润最高。

(3)综合决定论:美国区域经济学家伊萨德(W.Isard)明确指出,最大利润原则固然是产业配置的基本原则,但这一原则的实现同自然环境、产品成本和

区域间工资水平等因素有关。因此,合理的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必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必须对多种因素,特别是成本—市场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2、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有何不同?

(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将不同国家的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某种产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称为具有“绝对优势”。

观点:只要有这种绝对成本优势,就应该发展这种产品的专业生产,并出口换回自己在生产上不占绝对优势的产品,贸易双方都从交易中获益。

局限性: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一个没有任何绝对优势产品的地区就不能从贸易中获利,然而现实的地域分工与贸易并非如此。

(2)比较优势理论:比较成本:指将本国不同产品成本的比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成本比率进行比较。观点:只要成本比率在各国间存在差异,各国就能够生产各自的比较优势产品,在国家间进行交换,通过贸易增进利益。

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是商品生产所费劳动的相对差异 ,这是最有利和最合理的地域分工原则。

积极意义:第一,指出了区域贸易的广泛基础。第二,提出了区域交换的特殊规则。

(3)区别:如何认识区域的性质1)绝对优势理论:把区域仅仅视为商品生产的区位,忽略了它作为一个综合主体具有整体利益的作用。2)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区域是一个具有整体利益的综合体,区域的竞争是在收支平衡前提下的竞争,因而受相对竞争法则的支配。

3、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比较如何描述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趋向? 是由两个指数进行测定的:(1)产业结构变化指数:它用来说明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动的速度。(2)专业化指数:它用来说明产业结构的专业化成都,即说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趋于集中了还是趋于分散了,是否出现专业化部门多、高增长部门多和高利税部门多的趋势,是否体现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客观要求。

4、简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方法。(1)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 (2)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从供给角度考察,地区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