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沿革及现状初探 下载本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沿革及现状初探

作者:杨璐

来源:《商情》2015年第28期

【摘要】城市交通关系城市运行命脉,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合适的出行方式越来越考验着政府的施政智慧,公共交通因载客量大、覆盖范围广、费用低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梳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史沿革,并对当下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作出阐述。

【关键词】公共交通 城市化 公私合营 一、公共交通发展沿革

城市交通就像人体器官中的血脉,影响着整个城市“身体”的健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我国进一步强化“公交优先”战略。该战略于上世纪60年代法国巴黎率先提出并实施,并且被饱受交通堵塞之苦的欧盟等发达国家沿用;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日本等国在完善“公交优先”战略基础上,首次应用了“智能运输”理念,探索和推行更加智能的公共交通技术;我国于80年代提出“公交优先”政策,但管理措施缺乏,运营效率不理想,甚至出现公交客运量一度下滑的现象;1995年11月,我国出台《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该文件2005年4月正式实施,代表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方式成为未来国家和城市发展重点;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提升,国际贸易日益繁荣,带动国内经济升温,公共交通事业在全国各大城市取得良好效果。

据统计,2003年底我国共有29个城市开通运行近万条公交线路,对于带动地方经济、方便人民生活、打造绿色生活做出贡献;中共十八大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生态文明被放在愈发重要的位置,环境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共识,降污排污是现阶段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举措,“绿色出行”理念再度成为建设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低碳发展、生态保护引起人们关注,李克强总理提出用制度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大力改革和创新中国交通运输业,减少废气废物排放,将制度制约作为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创新公共交通发展方式是缓解交通污染的最有力措施。

“公交优先”战略被很多人理解为公共汽车交通,即传统意义上的公交车。我国公共交通发展种类繁杂,在起步时期已拥有电车、公交车、地铁等交通工具,但囿于地域发展差异,只有极个别城市开通运营线路,如表1所示,1994年我国公共交通客运量已初显成效,但各个交通工具客运量之间发展失衡现象较为严重。回顾国内外公共交通发展历史,“公交优先”口号在法国首次提出时并未有严格概念界定,只是迫于交通压力,维持城市正常运转而实行的广义范围下公共交通发展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所有有利于城市发展、减少交通阻塞的新型出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