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优选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使用

一 温暖的家 主题一、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 、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学重点:

1、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

2 、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学难点:

感悟长大是一个丰富的过程。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自己的出生证和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儿童用品等。 2、学生向家长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学过程: 1、导入。 (1)、板书课题。 (2)、请学生读教材第2~4页乐乐、虎子和文文的话。 (3)、让学生欣赏教材第2~6页,并发表意见。 2、小组调查。 (1)、开展有趣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2)、分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

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得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得最多。

3、故事会。按照座位排列,就近的几个同学组成小组,交流教师事先布置的任务:选一件自己最有趣的幼儿趣事讲给大家听。并展示自己幼儿时的物品。 4、全班讨论。请学生读教材第5页小文发现小鞋的文字,引导学生讨论“我长大了”的含义。 5、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主题二 爸爸、妈妈抚育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学习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教学难点:

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教学过程:

优选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使用

1、导入。 (1)、板书课题。 (2)、提问:什么是抚育? 2、探究活动。 (1)、学生读教材第7~10页,然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由发言为主要形式进行全班讨论。 A、第七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B、第八页的底衬图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C、本页两幅照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对本页的的课文有什么想法? D、喜欢大手拉小手的照片吗?为什么?

照片“雨中情”和乐乐的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记录,告诉我们什么? E、请学生读教材第7页的课文和“我心灵的家”。 3、故事会。(小组进行)

请每个同学根据课前准备,讲一讲爸爸、妈妈疼爱自己的故事,或者一件令自己难忘的父母抚育自己成长的事情。 4、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主题三 我懂事了

教学目标:

1、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点:

1、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1)、板书课题。 (2)、提问:什么叫懂事? 2、探究活动。 (1)、请学生朗读乐乐的感想。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乐乐爸爸工作一天的艰辛。 (2)、各人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父母一天工作的情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我们的父母一天工作那么艰辛,回家还要做那么多家务和照顾我们,确实辛劳。我们作为子女的应体贴父母、孝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减轻父母的负担。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哪些事情是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做的。

1)、个人制作。请每一位同学写一个准备在今后执行的小计划,可以参加刚才大家讨论过的、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优选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使用

2)、教师总结。

“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生活而操劳,工作很辛苦。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懂事了,要尽量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个好孩子。” 教学反思:

主题四 健康生活每一天 课题1、家里的文明礼貌

教学目标:

1、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 2、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3、

教学重点:

1、具有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 2、乐于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知道要对爸爸、妈妈有礼貌。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文明举止。 教学过程: 1、导入。 (1)、板书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哪些文明礼貌,如果不讲文明礼貌,别人是否乐意与你交往? (3)、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4~15页,使学生了解从早到晚,一天三餐到行动坐卧等,有哪些是家庭文明礼貌?分小组说后并写在卡纸上,看哪一组写得多,写的好,板贴评比。(板书:起居方面 行动坐卧 文明进餐)

2、个人作业。完成教材第15页“我家里的文明礼貌”。教师巡视并做适当指导。

3、分组讨论。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作业进行发言,小组按照以上几方面归类和做简单记录。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按照黑板上所列的三项介绍自己小组同学发言。教师将与括号中内容比较一致的内容写在黑板相应的标题下。 5、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2、居家生活讲节约

教学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的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是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

2、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能在自己生活的家庭中赞成和支持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传统的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是珍惜资源和爱护环境。

优选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使用

2、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

能在自己生活的家庭中赞成和支持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1)、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2)、请学生看教材第16页的连环画,想一想这组连环画说的是什么意思?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有什么想法?请学生发表意见。 2、探究活动。 (1)、请几位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表演小品。然后小组讨论进行探究。让学生知道盲目“攀比“的坏处。 (2)、请学生说我们班级中哪些同学有出现过盲目攀比的行为,你对此行为有何看法? (3)、教师小结选择生活用品的原则,并朗读教材第17页——“节约,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节约,也是珍惜资原和爱护环境的表面。”提问学生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并做适当解释。

3、小组活动。讨论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节约的方法。可以参考教材第17页的图画教师巡视并且适当帮助学生,要求学生只说一两条就可以了。 4、全班介绍。各小组介绍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

课题3、生活中的安全(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的方法。 2、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教材第18页上方的课文。告诉学生今天要讨论的是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安全。

2、自由讨论。提问:“在日常的家庭中,有哪些方面容易对我们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伤害?同学们是否遇到过或听说过在家庭中发生的安全方面的事故?”通过讨论明确:“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煤气、火、水等都容易对我们的伤害,每位同学都应具有防范意识。下面我们进行讨论。

请学生看教材第18页安全用电和安全使用燃气的图画,并阅读豆博士的话,组织讨论:1、为什么不能用手拉触电者,而要用干木棍或不导电的器具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2、为什么发现燃气泄漏,千万不可以使用明火,甚至不能开灯,而要先切断燃气的泄漏源,打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