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笔记 下载本文

<1> 存在的持续性 <2> 职权确定性 <3> 组织等级性 <4> 职员专业性

<5> 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6> 职权不得转让

<7> 文件系统化和档案化

(4). 缺陷:对人的情感与意志等个性因素的压抑 (5). 科层制管理机构的官员的特征(9项)

(6). 纯粹科层制的管理在精确性、纪律性、严谨性、可信性、可计算性上都可以达到技

术上完善的程度。即是在功能方面是严格合理的,排除了人格化的因素。现实中的统治似乎包含着科层制和个人魅力型统治两方面的因素。 (7). 韦伯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个理性化和官僚制化(科层

制化)的过程。表现为:在社会中,人们普遍把效益、效率、功能当做主要追求目标,理想、信仰等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逐渐淡化。

第五节 宗教社会学

韦伯的全部宗教社会学的主旨在于研究世界的几大宗教的教义的进化过程。在研究中,韦伯不关心宗教的本质,把研究特定类型的社会行动的条件和后果当做任务。 1. 韦伯对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两类宗教的讨论

(1). 韦伯的研究兴趣在于高级宗教的先知及其预言。

(2). 现代世界主要宗教的先知可分为伦理先知和楷模先知。 (3). 一切宗教都有拒斥尘世的倾向,在充满诱惑的尘世中要使人的灵魂得到拯救,就必

须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救赎,即是禁欲或自制。救赎的方式包括入世方式(禁欲主义)和出世方式(神秘主义)。西方宗教本质上是与伦理先知相联系的禁欲主义宗教;东方宗教则是与楷模先知相联系的神秘主义宗教。

2. 《新教理论与资本主义精神》

(1). 在此书中,韦伯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

<1> 资本主义的起源与本质

<2> 宗教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

(2).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强调透过诚实、有信用的方式去赚的财富,这

是一种美德。而获得经济上成功的步骤是与宗教有非常大的关系。 (3). 根据新教理论以及加尔文教派,宗教的预定论指明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人们

剩下的出路就是将世俗的成功奉献给上帝。世俗的成功是要世世代代、兢兢业业的,以免丧失上帝的恩宠。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 第六节 结语

13

格澳尔格·齐美尔

第一节 生平及主要著作 1. 生平

(1). 1858年出生在原普鲁士(今波兰)。同腾尼斯、韦伯一起被称为是德国社会学的三

位主要创始人,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解释社会学的三驾马车。(与迪尔凯姆同年生,都是犹太人)

(2). 家庭富裕但不幸:16岁丧父亲……,母亲专横——心灵飘泊的“边际人”

(3). 1876年,进入柏林大学,曾师从于历史学家蒙森教授,接着转向心理学和人类学

教授拉扎勒斯和施泰因塔尔,再往后,追随民族学家巴斯蒂安,最后又是凭《从康德的自然单子论看物质的性质》(1881)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4). 1885年,在柏林大学任教,1900年,学校才勉强聘他为副教授。 (5). 1914年,斯特拉斯堡大学聘为正教授。 (6). 1918年,患肝癌去世。 2. 排挤原因:

(1). 齐美尔在德国学术界的边际地位,他的犹太家庭出身使许多具有排犹意识的同时代

学者对他怀有偏见。

(2). 齐美尔出色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引起很多同事的嫉妒。 (威胁、猜忌、与跨学科的不

可容忍、对既有学术制度的冒犯)

(3). 齐美尔的边际地位可能也是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社会学本身所处的边际地位的一

种反映。

3. 著作

(1). 特点:

<1> 著作中显示了某种思想发展的线索

<2> 可以在著作中找到他感兴趣的几个主要问题 (2). 分类:

<1> 哲学研究时期(19C80-90年代的十多年):

主要受英美实用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民族和社会心理学思潮影响。 ? 1880年他的康德研究博士论文 ? 1890年《论社会分化》

? 1892年《历史哲学的问题》 ? 1892/1893《道德科学引论》(共两卷)

<2> 社会学研究时期(19C90年代末-20C初的近十年)

主要受新康的主义者温德尔邦德,李凯尔特,狄尔泰影响。 ? 1990年《货币哲学》

? 1905和1907修改后的《历史哲学问题》 ? 1908《社会学》

<3> 生活哲学和新形而上学研究时期(生活的最后十年)

主要受贝格森和尼采生命哲学影响。 ? 1911年《哲学文化》 ? 1913《歌德》

? 1916年《伦布朗德》 ? 1918年《生活观》

第二节 从哲学思辨到经验事实的觉察:早期思想演变 1. 背景:

1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德国唯心主义崩溃,大哲学体系终结。 (2). 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潜入哲学的真空,并且对不断前进的史学-哲学专业提出挑战。 (3). 以某种深化和净化的人文科学的挺进而结束论战。

早期思想:和他那个时代一样,扬弃了某种哲学传统、选择了一种从经验事实出发观察世界的视角。

19C世纪80年代:在一系列作品中,强调经验的意义,以及对社会事实和社会事实关系进行清醒的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经验才能解释历史地变化的风俗和道德概念。 (1). 一方面对唯心主义和哲学思辨进行批判,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新的以精确性为特征的

社会科学研究方案。主张用具体的历史研究取代先验性的思辨,注重对现实的经验的事实关系进行研究。

(2). 主要研究领域:伦理学领域,社会学领域 (3). 观念:

<1> 伦理学只能描写和解释风俗,而不能设定和判断风俗;规范是在社会实践领域

产生的,科学只能弄清和描写事实。

<2> 伦理学只是一门事实科学;伦理学家的任务并不是确定社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社会的发展方向问题是社会实践自身的问题,是经验关系的问题,而不是科学家要回答的问题。

个性与社会的关系:个性是社会不断发展和分化的产物。 衡量社会发展标准:

(1). 分化:一个社会越不文明,越不分化,他的内部联合就越紧密,它在外部交往中就

以越封闭的形式出现。相反,一个社会越发达,他的内部关系越分化,他的成员个性越鲜明。

(2). 社会中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的程度。认为一个社会中相互作用程度与分化程

度同步发展,程度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分工的发展,文化的发展。 社会学方法论:主张用过程分析的方法取代原子论和集体论的方法,要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必须而且只需分析每一种社会现象中包含的诸多小单位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科学研究只应该分析和描写过程。 社会学的认识:社会学没有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只是研究其他学科已经整理出的材料,并且从这些材料中获得新的综合和观点不是一种学科之王。只是一种切入社会的视角,一种新的方法,一种研究手段,一种探索所有这些学科的主题的新的途径。 社会学任务:“人们共同生活的形式”的描写和规则的发现。规则指个人在其所属群体中的行为规则以及群体间的互动规则。

社会的定义:社会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称之为交往)构成社会。社会产生于个人的互动之间,一经产生又超越个人。社会与个人及它们的现实性,就存在于两者间的相互依赖和互动之中. 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互动内容(可以被不同学科纳入自己的研究领域);社会互动形式(社会学专有研究对象)

社会学分类:1917年出版的《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1). 普通社会学:涉及的是“历史生活的社会学研究”认为虽然普通社会学几乎涵盖了

人类存在的所有领域,但它并没有因此去除任何科学能够避免的片面抽象性质。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社会学只抓住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社会学只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人类的历史生活,即将社会变迁视为社会形式的变迁。

<1> 历史发展的阶段问题

15

<2> 群体的权力问题

<3> 集体和个体的行为、行动和思想之间的价值关系问题。

(2). 纯粹社会学/形式社会学:撇开了其中的具体内容,关注的只是抽象社会交往的纯

粹要素形式,也可以称为形式社会学。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齐美尔意识到要对与自然现象不同的、具有唯一性的社会历史事件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只能抛开这些事件的特殊性,而去关注构成这些事件的同一性即它们的外在形式。——社会几何学

(3). 哲学社会学:它主要揭示社会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以及基本范畴,研究社会学的认

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 齐美尔认为,当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认识论时,它能够为我们研究其他社会科学提供各种概念、假设、公理和预设,使我们能够将社会领域中无数零碎的知识整合成一副完整的社会图景;而当哲学社会学作为一种形而上学时,我们就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有限性,克服个别事件的不连续性和异质性,进而挖掘事件的意义。

12. 形式社会学

(1). 两个根本命题:

<1> 社会是个体间的互动;

<2> 社会生活可以划分为内容和形式两部分,而关于形式或互动形式的描述是社会

学这门科学的基本任务

(2). 社会交往形式:

<1> 定义:

? 形式:社会世界的个人及社会理论家日常生活中对各种令人困惑的事件、

行动和互动赋予的区分形式。

? 社会交往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通过或者是在这种方式中,交往成

为社会现实。

<2> 研究特点:

? 重点放在社会交往过程

? 不是全面研究社会交往,而是将其中稳定形式抽象出来,加以研究

<3> 为了追求客观性,将心理现象、文化价值舍弃,只进行纯粹社会交往的研究 (3). 社会交往者类型:社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形式,参加交往的人们可以划分为不同的

类型。

(4). 社会交往形式影响因素:

<1> 群体规模:

? 二人群体(互动直接):亲密程度高、具有强烈排他性、比较容易产生较

强烈的冲突

? 三人群体(最小的社会群体单位):群体获得支配个体的能力、产生了复

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第三者的社交角色、危机个性发展

<2> 社会互动的距离:互动的事实,事物的意义等问题,都是由人与人之间,人与

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决定的。

(5). 形式分析的重点:社会互动中的矛盾(冲突社会学)

<1> 冲突具有普遍性

? 第一,有机体各单位间先天的“敌对冲动”或“仇恨和争斗的需要“是冲

突发生的首要原因。

? 第二,社会关系及其间的矛盾也是冲突发生的原因之一。

? 第三,冲突的产生及影响与一些社会因素有关,即社会分化、社会单位组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