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 下载本文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但近几年经济势头开始放缓,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国明显后移,增长速度也在全国靠后,这与浙江的产业结构问题有很大关系。因此,需要正确认识浙江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其特点,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探讨当前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 正文: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的核心和基础。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是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态势最好的省份之一。但近几年经济势头开始放缓,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国明显后移,增长速度也在全国靠后,这与浙江的产业结构问题有很大关系。然而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增长,以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当前仍然是制约浙江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一、浙江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 浙江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

改革开放前浙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5%以上,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35%左右,产业结构呈“一、二、三”分布,从就业结构看,农业从业人员占85%以上。改革开放后,随着浙江农村工业化的勃兴,1977年第二产业比重迅速提高到41.5%,超过了第一产业,1978年提高到43.3%,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一、三”,农村劳力开始大量向第二产业转移,1978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到73%。到1987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到90年代中期,浙江人均GDP 超过1000美元,非农从业人员占50%以上,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5%左右,第二产业中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兴起,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到30%以上,标志着浙江由初步实现工业化向初步实现现代化迈进。与此同时,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得到强化,以人口城市化为标志,2000年,浙江城市化率为48.7%,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6.3%.

(二) 浙江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

浙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绩效的持续下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持续了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后,支撑浙江经济增长的一些要素和资源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土地,能源,环境等要素资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果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可以预见,浙江经济增长的势头还会继续下滑.中国\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关键词之一是自主创新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浙江来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通过需求结构的引导,企业的市场化自主选择和政府产业政策的推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轻、小、集、加”到重化工业,到服务业比重的不断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浙江产业结构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升级。虽然工业仍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不断提高。三次产业之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悬殊。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传统产业仍然是构成浙江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第三产业规模扩张较快,第二产业以内涵增长为主。

二、 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思路

(一)从浙江产业特色出发调整结构

结构调整一定要从浙江实际和产业特色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结构效益。从浙江产业特色出发调整结构,需要对产业省情有正确的把握。浙江工业产业结构带有明显的初级阶段特征。初级阶段极其复杂的收

入分配结构,决定了消费需求极其复杂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浙江工业正是按照自身的资源条件、资金条件、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积极适应初级阶段的消费需求结构,形成了自己的产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不能唯高(高级化)是从,只能唯市(市场导向)而从,这是浙江工业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从浙江产业特色出发调整结构,需要贯彻产业发展不平衡战略,重在发展优势产业。实行产业发展不平衡战略,就是要扬长避短,支持发展符合资源条件的优质产业,限制发展不符合资源条件 的劣势产业。要从效率和效益原则出发,而不是从完善工业体系出发,确定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对优势产业的成长,在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和产业政策实施上倾斜支持,使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并通过传导机制的作用,带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 (二)培育主导产业

工业发展需要带头产业的牵动和支撑。80年代,浙江纺织业和家电业迅速崛起,在工业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90年代开始,非工业的建筑业成为拉动整个经济高涨的主导产业。随着纺织业比重大幅下降和家电业增速减缓,目前浙江工业缺乏起主导作用的带头产业,呈现非主导性的轻型化产业结构特征。浙江已确定把机械、电子、化工和医药作为工业主导产业来培育。

要培育主导产业时,首先按照需求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和关联效应基准,并且遵循产业更替规律,安排好主导行业和主导产品的发展序列,逐波推进。其次以产业技术进步作为培育基础。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加快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以主导行业、主导产品为重点,推动产业主体技术大规模更新改造。再者冲破自求平衡、自成体系的区域经济窠臼。培育主导产业从区位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和重大项目的安排一定要慎重,看准了的要下决心实施。最后要把握好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关系。由于浙江工业总量已经达到较大的数量级,任何产业要成为主导产业,必须发展到相当的规模,非此不可能对整体工业产生足够的带动力。目前确定的主导产业总体上属重化工业,客观上是对浙江80年代初“轻纺工业优先”的产业发展战略的再调整。这对轻型产业结构将带来一定影响,需妥善处理好轻重工业发展的关系。 (三)、传统产业调整改造

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目前浙江的主体产业,在实现工业起飞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传统产业在市场容量和要素成本的双重约束下,发展困难较大。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传统产业对浙江工业增长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1. 产业升级:第一,提高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第二,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广泛运用新工

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加工工业水平。

2. 产品结构调整:无论是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是主导产业的培育,都要把着力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优

化上。浙江拥有绍兴黄酒、娃哈哈饮料、杉杉西服、金轮帘子布等一大批专类产品的巨人,还有一大批小而精、小而专的特定产品的小型巨人,这是浙江产品的优势。务必保持和发扬这一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低耗、高效、少污染的产品发展放在突出地位。要逐步调下高能耗的重加工产品。

3. 把传统产业调整与工业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工业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出发,合

理引导产业空间分布,争取区位比较效益。一是以纺织业为重点,二是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城区工业向郊外开发区转移,三是积极向内地拓展产业。从产业空间拓展和产品市场开发战略出发,引导企业采取资本经营、品牌经营、实行销地产以及产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向广阔的内地进军,四是重视抓好煤炭、冶金等基础工业的布局调整和产业调整。

4. 调整要着眼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浙江传统产业特别是轻纺工业的市场相当部分已延伸到国外。另一方

面,加大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实现浙江机电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四)、产业结构从工业化向现代化转型

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向现代化转型的产业结构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产业比较优势得到

条件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通过内外贸易实现专业化分工,在分工中取得产业发展契机和比较效益。

发挥,比较优势产业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二是产业结构高度化趋势十分明显,集中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的迅速提高,高新技术的广泛吸收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从浙江的实践看,正是由于通过广泛吸收适用技术,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比较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高度化,使得浙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面对现代化的结构转型,培厚产业技术基础,优先发展产业比较优势,推进城市化,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寻机突破。政府必须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 加快培育统一市场的步伐,在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扩大产业发展空间;根据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改善企业的供给结构;加快主导产业的发展, 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