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矿石性质 下载本文

主要矿石性质

矿石中的金,主要以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金等独立矿物形式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少量赋存于脉矿物中,通过矿石组合分析,其平均含硫量为1.10%,矿石工业类型属低硫金矿石。

(2)自然类型

矿体均位于-490m标高以下,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蚀变岩型矿石。 依据矿石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特征、蚀变碎裂程度等因素,将原生矿石划分为三个成因类型。

①细粒浸染状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型

矿石呈灰绿~灰黑色,其原岩多为黄铁绢英岩,受应力作用发生破碎,再经受后期蚀变矿化作用~形成碎裂结构、碎斑结构,并伴以填隙、包含结构,以细粒(黄铁矿)浸染状、稠密浸染状构造为主。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与绢云母,少量方解石;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含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是多期次蚀变矿化作用产物。

②浸染状—细脉状—脉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型 矿石呈灰白色、灰色、淡肉红色,变余碎裂结构,斑杂状构造,黄铁矿呈细粒浸染状、与硅化石英呈细脉状、脉状分布,构成细脉浸染状、脉状构造。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绢云母为主,少量方解石,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经受了多期次蚀变矿化作用。

③细脉—网脉状、脉状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型

矿石呈淡肉红色、灰白色,变余花岗结构,黄铁矿与灰色硅化石英呈脉状、细脉网脉状分布,构成脉状、细脉网脉状构造。脉石矿物

以长石、石英为主,少量绢云母等,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偶见黄铜矿。矿石也是多期次矿化作用产物。

4.2.2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征 (1) 矿石结构构造 ①矿石结构

常见的矿石结构以晶粒状结构为主,其次有碎裂结构、填隙结构、包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交代假象结构、文象结构和乳滴状结构等。

a. 晶粒状结构

为矿石中黄铁矿的主要结构特征。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形态大小及后期破碎程度也不同,可分为自形晶粒结构、半自形晶粒结构、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半自形—他形晶粒结构等。银金矿主要赋存在矿物晶隙及破碎的裂纹中。

b. 碎裂结构

指早期晶出的黄铁矿晶体,受力作用破碎,裂纹较发育,这种结构往往与填隙结构相伴出现。

c.填隙结构

矿石中早生成的黄铁矿和石英,由于构造作用破碎产生裂纹,生成较晚的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银金矿、石英等沿黄铁矿及其他矿物晶隙、裂隙充填交代,构成填隙结构。

d. 包含结构

在矿石中黄铜矿、方铅矿的晶体中包裹有粒状黄铁矿晶体;银金矿呈不规则粒状包裹于黄铁矿、石英晶体中,构成包含结构。

e. 交代残余结构

方铅矿被次生矿物铅钒交代形成交代残余结构。 f. 交代假象结构

黄铁矿被褐铁矿完全交代,仅保留黄铁矿晶形,构成交代假象结构。

g. 文象结构

该结构仅局部可见,在闪锌矿晶体内有呈文象状分布的黄铜矿。 h. 乳滴状结构

在闪锌矿的晶体内有呈极小的乳汁滴状黄铜矿颗粒构成乳

滴状结构。

②矿石构造

矿石以浸染状、脉状、细脉浸染状以及斑点状构造为主,其次为角砾状及交错脉状构造。

a. 浸染状构造

金属矿物呈疏密不均的星散状态分布于脉石矿物中,构成浸染状构造。

b. 脉状构造

金属矿物集合体沿脉石矿物裂隙充填,形成细脉状或网脉状。脉宽一般在0.5~3mm。

c. 细脉浸染状构造

矿石中金属矿物呈星点状均匀散布或局部不规则相对集中分布石英颗粒内,形成浸染状构造;同时也呈细脉状沿矿石裂隙填充分布,构成细脉浸染状构造。

d. 斑点状构造

金属矿物集合体呈斑点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 e. 角砾状构造

石英角砾及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等矿物集合体构成的角砾,被含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胶结成角砾状构造。

f. 交错脉状构造

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沿两组彼此交切的裂隙充填形成交错脉状构造。

(2)矿石主要矿物

矿石矿物成分由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组成。

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和金属硫化物,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次之,磁黄铁矿等少量,其含量在1~5%之间变化,最高达10%。

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长石等。

矿石矿物按共生组合及生成关系,可划分为四个矿物共生组合。 a.原生残留矿物: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绢云母等

b.蚀变矿物:绢云母、微粒石英、钾长石、碳酸盐、绿泥石及黄铁矿等。

c.热液矿物:黄铁矿、石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绢云母及银金矿等。

(3)目的矿物主要嵌布特征

矿床中浅部统计结果显示,其晶隙金为75.63%,裂隙金16.87%,

包体金5.95%。

矿床深部与中浅部相比,晶隙金比例大致相当,包体金含量有所增加,而裂隙金含量有所减少,但整体上无显著差异。

①黄铁矿

黄铁矿为矿石中最主要的金属矿物,含量一般为1~5%,最高达10%,是主要的载金矿物。多呈浅黄色,强金属光泽。半自形晶粒状、自形晶粒状和不规则粒状。稀疏或稠密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中,或呈脉状填充于裂隙中。金品位与黄铁矿含量一般呈正相关关系。黄铁矿粒度一般在0.01~2mm之间,最大可达5mm。

据显微镜下观察,成矿期各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存在差异,金石英黄铁矿阶段的黄铁矿多呈不规则粒状,浅黄色,强金属光泽,具裂纹但不发育,粒度较粗者常与石英呈脉状集合体分布;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的黄铁矿以细粒自形晶为主,灰黄色,光泽暗,常与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呈细脉状、网脉状分布。

②石英

石英是矿石中主要脉石矿物,它贯穿于整个成矿过程的始终。 早期石英多为白色,颗粒粗大,压碎裂纹发育,石英颗粒多受力的作用发生塑性变形,定向拉长、局部粒化,波状消光强烈,油脂光泽,石英颗粒多见净边现象,常与粗粒黄铁矿构成脉状或交代碎裂矿物颗粒。

成矿期石英多为灰白—灰色,呈半自形—自形柱状、粒状,不具波状消光,玻璃光泽,常与多金属硫化物构成细脉状或网脉状,沿裂

隙充填。

晚期石英呈自形柱粒状,颗粒细小,呈细脉状分布。

原岩残留石英呈碎粒状,具棱角,波状消光强烈,有重结晶现象。 (4)矿石化学成分

矿石中有益组分以金为主,矿床平均金品位3.55g/t,矿床平均银品位1.93 g/t,矿床平均硫平均品位1.25%。银、硫只有极个别块段达到综合利用标准,本次未估算其资源量。其它有益组分达不到综合利用标准。

根据光谱分析结果,矿石中的有害组分As含量变化范围为1.15~54.88g/t,平均 22.92g/t ,含量极低,对矿石质量没有影响。

(5)原矿粒度分析

金矿物粒度以细粒、微粒为主,中粒级少量,粗粒、巨粒级无。矿床中浅部中粒以上粒级的金矿物占9.14%,深部则占3.38%,细粒以下的中浅部占87.85%,而深部则占96.62%,二者比较,深部较浅部金矿物粒度具变细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