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第三单元 综合复习(6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综合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贯穿东北

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特点。

2、教学重点:①复习所有组合

②提高表现力

3、教学难点:①熟练掌握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处理

②以情带动的美感特征

4、教学内容:复习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示范教学、讲述重点、动态纠正和静态纠正、理论结合实践 6、作业形式:整理课堂笔记,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

并观摩和课堂所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蒙族:

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7---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蒙古族舞蹈的体态、肩部训练、手腕、臂部、步伐的训练,

使学生从脚下的灵活敏捷,到膝部的屈伸控制,肩部的松弛自如,臂部与腕部的柔韧优美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要求从有节奏的呼吸到外在的体态动势以展示蒙古族舞蹈典雅、优美、洒脱的舞蹈风格。

2、教学重点:①了解蒙古族舞蹈的体态特征

②熟练掌握肩部、腕部、臂部的动作要领 掌握各种步伐,与上身动作协调配合

3、教学难点:①呼吸的运用带动动作的起伏变化

②肩部的松弛自如,展现出其力度、韧性、弹性、灵活性 ③蒙古族舞蹈体态在组合里的运用

4、教学内容:①体态组合

②肩部组合 ③腕组合 ④柔臂组合 ⑤胸背组合 ⑥马步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风格性训练(15---16周)

1、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前面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将盅碗

筷子这些风格性组合训练有选择性的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技巧性,将道具的使用与身体韵律融为一体,加强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性把握。

2、教学重点:①了解筷子、盅碗的使用方法

②熟练的掌握筷子、盅碗在动作韵律中的运用 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难点:综合表演能力 4、教学内容:①筷子组合

②盅碗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

第三学期 胶州秧歌、维族

胶州秧歌:

第一单元 基础训练(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主要训练胶州秧歌的“三道弯”体态,及脚下的步伐,以达

到抬重、落轻、走飘,行动起来扭断腰的风格特点,脚下的拧碾,促进膝部的粘劲儿,带动腰部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从而体现胶州秧歌的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把握“扭”在胶州秧歌中形成的体态和动作发力点

②体现“抻”、“韧”的身体内在力量控制

3、教学难点:①小臂8字走势,手推翻腕的有机配合

②快发力,慢延伸的运动方式的把握 ③手绢、扇子道具的运用与身体的协调配合

4、教学内容:①正丁字拧步组合

②倒丁字碾步组合 ③提拧步组合 ④走场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综合组合训练(5----8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在丁字步伐训练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组合训练,运用胶州秧歌

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动作,加以变化,学生从节奏、动律、风格全面把握其风格特点,做到静中有动,线条流畅,动作饱满、干净。

2、教学重点:①脚下的“拧”、“碾”,是自下而上的动作发力点

②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3、教学难点:①以脚下的运动为支点,带动腰上的扭,形成“拧”、“碾”的动律

③手臂动作与脚下的协调配合

4、教学内容:综合型组合训练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维族:

第一单元 动律训练(9---10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以训练学生维族舞蹈体态、动律特征为主,以达到“挺拔而

不僵”的体态要求,在此训练中,学生要立腰、拔背、挺胸、昂首,“点颤摇身”动律,要求学生在保持体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的运动路线,且膝部有控制、有弹性的动律。

2、教学重点:①掌握维族舞蹈的基本体态

②把握自下而上的螺旋式的点颤摇身动律

3、教学难点:①点颤摇身动律两侧发力平均而没有动感。

②点颤摇身动律和手的配合

4、教学内容:动律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

第二单元 步伐训练(11—14周)

1、学习目的与要求:本单元是步伐训练,通过维族舞蹈特有的步伐,训练学生脚下灵活,

节奏准确,维族舞蹈的节奏与动作多符点,体现在脚下则需要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伐灵活善变,两者缺一不可,同时膝部有控制的内在弹性,手臂在舞姿变化中的控制能力和手腕灵活运用能力与步伐配合运用,全面把握维族舞蹈的动作动势。

2、教学重点:①“微颤而不窜”,步态平稳中带有内含的起伏。

②“脚下不离散”,脚下幅度小,很少离散开,但上身动作幅度要大。

3、教学难点:①脚下步伐跟膝部的微颤动律的融合

②在步伐运动过程中体态的保持

4、教学内容: ①三步一抬组合

②垫步组合 ③进退步组合 ④跺移步组合 ⑤滑冲组合

5、授课方法与手段:口传身授法,比较法

6、作业形式:课下复习巩固组合内容,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观摩和课堂所

学内容相关的视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