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自测题 下载本文

18、汉律体系由( )组成。无正确答案 ①皇佑法 ②九章律 ③胎养令 ④ 钱令 ⑤推恩令 19、汉代为打击地方割据势力颁布的法令有( )。 ①酎金律 ②推恩令 ③左官律 ④大不敬罪 ⑤阿党附益之法

20、汉律规定了“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原则,七出包括( )。 ①无子 ②妒忌 ③多言 ④窃盗 ⑤抢劫 21、汉律所确立的刑法原则有( )。 ①亲亲得相首匿 ②上请 ③录囚 ④诬告 ⑤自告减免刑罚 22、汉代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司法制度有( )。 ①三司会审 ②录囚 ③大赦制度 ④春秋决狱 ⑤秋冬行刑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有( )。 ①八议入律 ②十恶之制确立 ③依服制定罪 ④改具律为名例 ⑤创立录囚之制 24、南北朝时期,北朝制定的法律有( )。 ①大统式 ②麟趾格 ③泰始律 ④梁律 ⑤周大律 25、唐律的特点有( )。 ①礼法合一 ②中典治国 ③科条简略 ④注疏准确 ⑤规范详备 26、唐律同居相为隐原则规定的相隐范围有( )。 ①同财共居之人 ②大功以上亲 ③小功以下亲 ④犯谋反罪 ⑤犯谋叛罪的斩衰亲 27、隋《开皇律》的成就有( )。 ①确立封建五刑制 ②改重罪十条为十恶 ③“五服”之制入律 ④赎刑制度化 ⑤八议入律 28、唐六赃的罪名有( )。 ①受财枉法 ②受财不枉法 ③强盗 ④常人盗 ⑤窃盗 29、唐代贵族官僚享有的法律特权有( )。 ①议 ②请 ③减 ④赎 ⑤官当 30、唐朝中央司法机关有( )。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刑部 ④大理寺 ⑤御史台 31、唐律规定的直诉方式有( )。 ①路鼓肺石之法 ②邀车驾 ③挝登闻鼓 ④上表申诉陈清 ⑤投匿名书信 32、宋代增设的刑罚有( ) ①凌迟 ②枷号 ③充军 ④创折杖法 ⑤刺配 33、元朝制定的法规有( )。 ①至元新格 ②风宪宏纲 ③泰始律 ④至正条格 ⑤大元通制

34、元朝中央拥有司法审判权的机关有( )。 ①大宗正府 ②理藩院 ③宣政院 ④枢密院 ⑤刑部

35、元朝的监察系统由( )组成。 ①御史台 ②都察院 ③行御史台 ④肃政廉访司 ⑤巡按御史

36、明代充军刑分为( )。 ①极边 ②烟瘴 ③边远 ④近边 37、明朝的条例有( )。 ①问刑条例 ②充军条例 ③捕盗条格 ④大诰条例 ⑤真犯杂犯死罪条例 38、明六赃罪名包括( )。 ①受所监临 ②受财枉法 ③受财枉不枉法 ④常人盗 ⑤坐赃 39、明代的会审制度有( )。 ①三司会审 ②九卿会审 ③秋审 ④朝审 ⑤三司推事 40、清初满人在犯罪量刑上享有的特权有( )。

5

⑤边卫

①重其重罪 ②轻其轻罪 ③比附论罪 ④减等 ⑤换刑 41、明代加强经注济立法,制定有( )。 ①钱法 ②钞法 ③盐法 ④茶法 ⑤一条鞭法 42、清代经秋朝审后,对案件的处理分为( )。 ①情实 ②监候 ③缓决 ④可矜 ⑤留养承祀 43、西周的诉讼费称为( )。 ①傅别 ②钧金 ③束矢 ④质剂 ⑤嘉石 44、汉文帝改革刑制度废除的肉刑有( )。 ①黥 ②劓 ③刖 ④宫 ⑤笞 45、元中央政府正式颁行的法典是( )。 ①大元通制 ②至元新格 ③至正条格 ④元典章 ⑤风宪宏纲

46、汉《九章律》在《法经》基础上增加的篇目是( )。 ①名例律 ②户律 ③兴律 ④厩律 ⑤职制律 47、唐律规定不适用同居相为隐原则的犯罪是( )。 ①大不敬 ②不道 ③谋反 ④谋叛 ⑤谋大逆 48、《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包括( )。 ①总纲 ②君上大权 ③国家机构 ④臣民权利义务 ⑤地方制度 49、清末修律制定的诉讼法律有( )。 ①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②法院编制法 ③刑事诉讼律草案 ④民事诉讼律草案 ⑤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50、清末仿行宪政的活动有( )。 ①厘定官制 ②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③设立资政院 ④设立谘议局 ⑤颁布十九信条 51、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改革的内容有( )。 ①革新司法机关 ②试行律师制度 ③废除刑讯 ④废止体罚 ⑤废除株连之法 52、北洋政府制定的宪法文件有( )。 ①训政时期约法 ②天坛宪草 ③贿选宪法 ④袁记约法 ⑤五五宪草 53、北洋政府恢复部分封建法律表现在( )。 ①颁行《暂行新刑律补充条例》 ②制定《易笞条例》 ③制定《徒刑改遣条例》 ④制定特别法 ⑤沿用妨害国交罪

54、北洋政府司法制度的特点是( )。 ①县知事兼理司法审判 ②设置平政院 ③取消领事裁判权 ④军法审判重于普通审判 ⑤大量适用判例和解释例

55、南京国民政府依民商合一原则,将商法中( )等内容纳入民法债篇。 ①经理人 ②代办商 ③行纪 ④仓库 ⑤承揽运送 56、1935年《中华民国刑法》规定的保安处分有( )。 ①监护处分 ②强制工作 ③强制治疗 ④强制习艺 ⑤保护管束 57、国民党政府法律体系由( )。 ①六法全书 ②判例 ③解释例 ④国民党党规党法 ⑤蒋介石手谕 58、国民党政权宪法文件规定的“政权”指( )。 ①行政权 ②选举权 ③罢免权 ④创制权 ⑤复决权 59、国民党政权宪法文件规定的“治权”包括( )。 ①创制权 ②立法权 ③司法权 ④考试权 ⑤监察权 60、国民党政权的普通司法机关有( )。 ①最高法院 ②高等法院 ③地方法院 ④高等法院分院 ⑤县司法处 61、《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基本内容是( )。 ①土地收归国有 ②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③禁止侵犯中农利益 ④保护民族工商业 ⑤建立人民法庭 62、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 )。

6

①深入调查研究 ②简化诉讼手续 ③巡回审判 ④就地办案 ⑤审判与调解相结合 63、工农民主政权刑事法律规定的刑罚有( )。 ①监禁 ②没收财产 ③剥夺公民权 ④驱逐出境 ⑤拘役 64、抗战时期根据地人民调解的方式有( )。 ①立法调解 ②司法调解 ③政府调解 ④群众团体调解 ⑤民间自行调解 65、依据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 )的代表都可以参加边区政权。 ①贫农 ②小资产阶级 ③民族资产阶级 ④中农 ⑤开明绅士 66、清末制订颁行的法律是( )。 ①大清新刑律 ②大清现行刑律 ③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④法院编制法 ⑤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67、下列宪法文件中规定总统制的有( )。 ①十九信条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天坛宪草 ④五五宪草 ⑤袁纪约法

附:多项选择题答案 1.①②③④ 2.①②③④⑤ 3.①②③⑤ 4.①②③④ 5.①②③⑤ 6.①③④⑤ 7.①②④⑤ 8.①③④⑤ 9.②③④⑤ 10.①②③⑤ 11.①②③④⑤ 12.①②③⑤ 13.①②④⑤ 14.①②③⑤ 15.①②⑤ 16.①②③④⑤ 17.①②③④⑤ 18. 19.①②③⑤ 20.①②③④ 21.①②⑤ 22.②③④⑤ 23.①③ 24.①②⑤ 25.①②③④⑤ 26.①②③ 27.①②④ 28.①②③⑤ 29.①②③④⑤ 30.③④⑤ 31.②③④上表陈情 32.①④⑤ 33.①②④⑤ 34.①③④⑤ 35.①③④ 36.①②③⑤ 37.①②⑤ 38.②③④⑤ 39.①②④ 40.④⑤ 41.①②③④⑤ 42.①③④⑤ 43.②③ 44.①②③ 45.①②③⑤ 46.②③④ 47.③④⑤ 48.②④ 49.①③④⑤ 50.①②③④⑤ 51.①②③④⑤ 52.②③④ 53.①②③ 54.①②④⑤ 55、①②③④⑤ 56、①②③⑤ 57.①②③④⑤ 58.②③④⑤ 59.②③④⑤ 60.①②③④⑤ 61.②③④⑤ 62.①②③④⑤ 63.①②③④⑤ 64.②③④⑤ 65.①②③④⑤ 66.①②③ 67.④⑤ 三、名词解释

1、奴隶制五刑

我国奴隶制时代五种主要刑罚手段,即墨刑(又称黥刑,刺面并涂墨)、劓刑(割鼻)、膑刑(商周又称刖、 刑、砍脚)、宫刑(残害生殖器官)、大辟(死刑)。除死刑外,均为残害人的肢体、肌肤和器官的肉刑,极其残酷。奴隶制五刑在封建社会初期继续沿用,直到西汉文景帝刑制改革,才从法律上开始废止。 2、昏、墨、贼、杀

夏朝的法律条文,传说为皋陶所制。后世解释为“已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昏、墨、贼罪皆处死刑。

3、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夏朝的一条重要刑事政策原则,意即司法官宁肯不按常规办事,承担失职的责任,也不错杀无罪之人。它体现了古代的“罪疑惟轻”的精神,但只适用于同族人犯疑罪。后世统治者常以此标榜自己的德政和慎刑。

4、三风十愆

商朝官刑所禁止的官吏腐化堕落,违犯法纪等行为。三风指巫风、淫风、乱风三种不良风气;十愆是三风所包括的十种违法犯罪行为,即恒舞酣歌,淫于货色,游畋,侮圣言,逆忠直、远耆老,比顽童等。商朝禁止“三风十愆”的官刑,是中国法制史上较早的整饬吏治的规定。 5、明德慎罚

西周在“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基础上提出的法制建设指导思想。明德,就是崇尚德治,提倡教化;慎罚是适用刑罚要审慎,不能滥酷,主张怀柔与镇压相结合,以教化为主,先教后刑。它是后世“德主刑辅,礼法并用”法制思想的渊源。 6、刑罚世轻世重

西周法律适用的一项重要原则,即法律的适用和刑罚的轻重应根据客观形势,考虑犯罪者的主观条件进行全面的衡量,强调适用法律的灵活性,是“明德慎罚”思想的具体体现。

7

7、周公制礼

西周的重大立法活动。西周初年,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周族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现实的需要,对夏商的礼进行全面的整理增删,重新厘订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史称周公制礼。所制之礼统称周礼。

8、吕侯制刑

西周的重大立法活动。西周中期,周穆王命司寇吕侯制订《吕刑》。其中内容主要是在夏朝赎刑的基础上制定了赎刑制度。现存《尚书·吕刑》是发布《吕刑》时的一篇文告,其内容广泛,涉及西周法制的思想基础、刑事政策、刑罚制度及诉讼制度等,大大超出了《吕刑》的范围,是对西周法制的全面总结。 9、六礼

我国古代礼法规定的婚姻成立的条件,即婚姻关系的缔结,必须经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六项程序。六礼具备,婚姻始算成立。六礼的核心是纳采和纳币。这是中国古代实行包办、买卖婚姻的具体表现。

10、以五声吸狱讼

西周创立的一种审判方法,又称五听。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要求法官从言辞、神情、呼吸、听觉、眼神几个方面了解当事人的心理活动,以确定其口供的真实性。这种察颜观色的审判方法,是心理学在我国司法领域最早的运用。 11、五过之疵

西周关于司法官法律责任的规定。即司法官在审判活动中,如果发生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五种徇私枉法行为,就构成了犯罪,必须处以与罪犯同样的刑罚。这是中国法制史上关于法官责任制最早的规定。

12、竹刑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邓析所拟定的一部法律,因书于竹简而得名。竹刑起初系私人著作,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后来郑国执政大臣认为竹刑更适合国情,于公元前501年杀邓析而用其竹刑。至此,竹刑正式为郑国所采用,成为国家的法律。 13、铸刑书

中国法制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大臣子产为巩固改革效果,使全国上下有章程可循,将刑书铸于鼎上予以公布,作为国家的常法,史称铸刑书。 14、铸刑鼎

春秋时期晋国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公元前513年,晋国的大臣赵鞅、荀寅率领军队在汝滨筑城时,将范宣子在修订《夷蒐之法》的基础上制定的刑书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15、法经

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战国初年魏国李悝制定的。其篇目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共六篇。前四篇为正律,是惩治和囚捕盗贼的规定:杂律包括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淫禁、逾制等七个方面的禁令;具律是有关刑罚加减的规定,类似后世律典的总则。《法经》的立法宗旨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16、什伍连坐法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制定的法令。即“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将民户按什伍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要他们互相监视,纠举“奸人”,隐藏不报者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不告奸者腰斩。这是商鞅为防止和打击民众的反抗活动而采取的措施。 17、法律答问

秦朝法律形式之一,是国家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它以问答的形式对秦律的立法意图、诉讼程序以及法律术语进行解释和补充,具有法律效力。 18、封诊式

秦朝法律形式之一,是关于审判原则、治狱程式、现场勘验、案情调查等方面的规定和一些典型案的范例。

19、廷行事

秦朝法律形式之一。廷即官署、宫廷,行事指已行之事。故廷行事即指官署判决,经朝廷确认,可以用作断狱依据的典型案例。 20、云梦秦简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的秦墓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律条文和文书,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等八类,是研究秦代法制的珍贵资料。

21、焚书令

秦始皇为统一思想颁布的法令。它规定,诗、书、百家语只能藏于官府,由博士官管理,民间私藏者限三十日送官府烧毁。令下之后,有“偶有诗书”(相互谈论儒家经典)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诛,“吏见不如不举”与犯者同罪。这是我国封建时代以严刑峻罚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的著名法令。 22、保任连坐制度

秦代有关官吏任用的一项制度。它规定,担任职官者必须有人保举推荐,但保举者必须对被推荐人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连带责任,即“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以防止任官中发生徇私舞弊之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