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参考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能力,尤其是对历史事件要素的把握能力。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注意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七、教学资源 1. 资料与注释

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 材料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①。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②。

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后于英、六,或在许。而后举益,任之政。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③。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④。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

【注释】①嗣:帝位继承人。②姓姒氏: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这里的“姓姒氏”就是以姒为姓。③属(zhǔ,嘱)意焉:倾注心意于他,就是心归向于他的意思。④洽:融洽,和谐。这里有顺服的意思。

【解读】禅让制是传说时代帝位让授予贤的一种制度。禹在年老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事先举荐皋陶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久,皋陶死,禹又推荐东夷的伯益做继承人。但禹却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地,他却把实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让启的亲信也掌握许多权力。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去表示谦让,让各氏族、部落来决定由谁继位。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启,启轻而易举地就继承了禹位。后来,伯益率东夷军队,打败启的军队,并将启俘获,囚禁起来。但启又逃出,重新组织队伍,向伯益反攻。最后,启把伯益捉住杀掉,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的国家组织和国家机器

古代文献中记载了一些有关夏朝国家组织的情况,主要有:(1)王被称为天子,王下面有“百吏”;(2)有“六卿”“六事之人”“三正”等官长组成的政府官僚机构;(3)主要官吏为,六卿掌管军事,羲氏、和氏掌管政教和农业生产,牧正、庖正、车正等分管畜牧、膳食、车服等事宜。

夏朝有军队,兵士称为“甲士”。还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的记载,说明已有刑法。夏朝的监狱叫作“夏台”,据《史记·夏本纪》载,这里曾拘禁过商首领汤。监狱、刑罚、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桀的暴虐 材料一

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①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②,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③。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夏本纪》

材料二

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④,日夜与末喜⑤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

5

而牛饮者三千人,⑥其头而饮之于酒池,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龙逄进谏曰:“君无道,必亡矣。”桀曰:“日有亡乎?日亡而我亡。”不听,以为妖言而杀之。造琼室瑶台以临云雨,殚财尽币,意尚不厌。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七《孽嬖传》

【注释】①畔:通叛。 ②夏台:夏时监狱名,据说当时称为“均台”。 ③放:放逐、流放。④烂漫之乐:杂乱浮靡的音乐。⑤末喜:又称“妹喜”,夏桀的宠妃。⑥:古“羇”字,缠绕。

【解读】夏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夏桀统治期间,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台榭,骄横暴虐,大肆挥霍。山东五梁祠汉画像石,描绘夏桀把人当坐骑,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样子。为了牵制商部落,夏桀用武力逼迫东方诸部落朝会,却招致更大的反叛。

夏桀奢侈腐化,残杀异己,宠爱妹喜,征发诸侯,多行不义,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夏桀曾自比为太阳,民众则咒骂他说:“什么时候你这个太阳灭亡啊,我们愿意与你同亡!”这时,东方的商部落日益兴盛起来,首领汤陆续灭掉夏的属国葛、韦、顾、昆吾,最后与夏桀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展开决战。夏桀败逃,死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北岸),夏朝灭亡。

自禹至夏,一个经历了400多年发展的大国,终于被后起的商部落消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和思考,所以后世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雅·荡篇》)的告诫。

古书记载商汤以德治民 材料一

汤征诸侯。葛伯①不祀,汤始伐之。……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②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③,负鼎俎④,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汤举任以国政……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当是时,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⑤以伐昆吾,遂伐桀。……桀败于有娀之虚⑥,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于是诸侯毕服,汤乃践天子位,平定海内。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殷本纪》

材料二

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篇》

【注释】①葛:古国名(故地在今河南宁陵北)。葛伯,葛国之君。②奸(gān):同干,不按常礼见人(多指见地位高的人)。③ 有莘氏:上古部落。汤曾娶有莘氏之女为妃。媵,陪嫁。④鼎俎:这里泛指庖厨割烹的用具。⑤钺(yuè):古代的一种兵器,类似板斧,往往用作权力的象征。⑥有娀之虚:有娀氏居住过的地方,虚同墟。

【解读】汤是商部落的首领,商部落原来是生活在黄河下游济水、泗水之间的低地上,是东方的古老部落。夏朝末年,统治腐朽不堪,商族正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商部落的兴起,必然与夏朝发生冲突,为了打败夏桀,商汤进行了长期的准备。他举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伊尹是汤的妃子有莘氏陪嫁的奴隶,仲虺是夏朝车正奚仲的后人),积极准备灭夏。商汤先翦除夏的属国,迫使夏桀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在控制广大平原地区后,商汤以为民除暴为号召,兴兵伐夏,终于灭掉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6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对内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从而大大扩展了商朝的统治地区,所以古书中有大量关于商汤以德治民的记载。

盘庚迁殷、殷墟 材料

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①,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三《殷本纪》

【注释】①咨胥;咨,嗟叹。胥,相。民不欲迁徙,都忧愁嗟叹,相与怨其上也。 【解读】商朝建立后,从仲丁到盘庚的一百多年间,商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诸子弟争相代立的王位纷争。商朝历史进入中衰时期。为摆脱政治动乱和灾害困扰,商王先后五次迁都。盘庚迁殷是商代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扭转了商王朝的颓势,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从此,商王朝结束了屡次迁都的动荡岁月,直至商朝灭亡再也不曾迁都。

盘庚迁到新邑之后,当时并没有把这个地方叫作“殷”,甲骨文中把它称作“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周灭商后,为了表示对商人的轻蔑,便用商都附近商王的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这座商朝王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成为废墟,故称“殷墟”。

殷墟是商朝后期文化遗址,位于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总面积约有42平方千米。自1928年以来,在这里先后发现和出土了王宫遗址、王宫外的防护措施、商王陵、贵族墓、祭祀坑、车马坑、奴隶杀殉坑、手工作坊坑、精美的青铜器和大批刻字甲骨文。所有这些发掘成果,都为研究商朝后期历史提供了最有价值的资料。

周文王

周文王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作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

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周武王

周武王是周文王之子,名发。周武王继承其父遗志,完成文王未竟事业,终于推翻商朝统治,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武王继任后,继续积极准备灭商,任命姜尚为军师,负责军事;任命其弟周公旦为辅佐,负责政务;还任命召公、毕公等人为助手。他还营建新都──镐京。周武王曾率师东进,观兵盟津(今河南孟津,古黄河渡口),大会八百诸侯,这是对商朝的一次武力试探,也是伐纣战争的预演。盟津之会后二年,周武王亲率大军伐商,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少数民

7

族参战,从盟津渡黄河,杀奔商都朝歌,战于商都郊外70里的牧野,取得大胜。纣军全线溃退,纣王逃回殷都,自焚于鹿台。武王在此举箭连射三发,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大白旗杆上示众,商朝灭亡。

西周分封 材料一

武王为殷初定未集①,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②治殷。……乃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周本纪》

材料二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注释】①集:和睦,安定。②禄父:纣子武庚的字。

【解读】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王室直接统辖。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分封给许多诸侯,各建邦国。这样,在周王的四面八方分布着许多封国,保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主要有三种类型:(1)周王的同姓(姬姓)亲属;(2)功臣;(3)古帝王之后,实际上是其他一些较强大的部落或者方国的首领。

周王分封,大多是在周初的武王、成王、康王时进行的,称为“封邦建国”。相传在先后分封建立的71个诸侯国中,其中武王的兄弟15个,同姓(姬姓)亲属40个。在当时最重要的封国有卫、鲁、齐、宋、燕、晋等国。

卫国是武王弟弟康叔的封地,都朝歌(今河南淇县),统治着原来商都以及附近一带,封地面积最大。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都奄(今山东曲阜)。

齐国是周初功臣姜尚(姜太公)的封地,都营邱(今山东昌乐),后迁至临淄(今山东临淄)。

宋国是原来商纣王兄微子启的封地,都商丘(今河南商丘)。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燕国是周王室同姓召公奭的儿子的封地,建都蓟(今北京西南)。 晋国是成王分封给弟弟叔虞的封地(封唐侯,后叔虞之子改为晋),都唐(今山西翼城)。这里是原来夏人的主要居住地之一,戎人也很多。

2. 学术动态 夏商周断代工程

“夏商周断代工程”,被列为我国国家“九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目前已取得重大成果。一本《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已经面世,还出版一套《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集》和一套《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

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办公室宣布的研究目标为:一、为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给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二、商朝后期(武丁以下)各王,给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三、商朝前期,给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四、夏朝给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