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下载本文

2017级德阳五中天元校区高一下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图是根据司马迀《史记》卷二《夏本纪》整理的夏朝世系示意图。它表明夏朝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父死子继成为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尚未有效确立 D.夏朝宗法制度与分封制度密切相关 2.《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3.自秦汉以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尤其是地方的郡、县、乡(亭)、里,中央政府运用官僚体系能有效统治到地方村社。这说明

A.官僚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官僚制度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地方官僚比中央官僚作用更大 D.官僚制度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 4.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也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B.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 D.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5.汉文帝的宠臣邓通,因为在朝堂上不守礼节,被丞相申徒嘉严厉斥责,几被处死。后在汉文帝的反复说情下,申徒嘉才收回成命。这反映出当时 A.君权受到了严格限制 B.形成了规范的君臣礼仪 C.丞相拥有较高的地位 D.三纲五常成为行为准则

6.汉代察举孝廉起初分为区察举,后来演进到按照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由是参与政治机会开放给全国各地,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地区都一样按照人口比例来选拔。汉代察举制度作出这样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彰显公平公正 B.保障人民权利 C.缩小经济差距 D.政府扩大统治基础

7.史载,唐太宗亲自翻阅当朝国史,认为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房玄龄等史官把君王历来不阅的《起居注》修改

为《今上实录》等,呈上太宗。此事主要反映了

A.君主参与的修史可信度更高 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避讳君主始终是修史的原则 D.朝廷注重提高史官地位 8.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宰相府的派出机构” ★“行动的中央政府” A.西周的分封制 B.秦朝的郡县制 C.汉代的刺史制 D.元朝的行省制

9.雍正年间制定了“冲繁疲难”制度,根据各州县所处地理位置的冲或僻、政务的繁或简、赋税的完或欠、命盗案件的多或寡等四方面情况,分定全国州县为冲、繁、疲、难四类来选用官吏。四要素俱全,或一项突出者,由该省督抚于属员中拣选补授。而四项俱无者,官员由吏部补授。此制度

A.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B.将地方行政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 C.不利于德才兼备人才的选拔 D.打破州县官吏都由吏部选用格局 10.在雅典共和国最繁荣的时期,公民总数从30,000人降至21,000人。而罗马共和国末期,公民的人数从公元前86年的463,000人,增加到了公元前70年的900,000人。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政治制度比雅典更灵活 B.共和制只适应小国寡民国家 C.罗马不再实行直接民主政治 D.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广泛

11.公元前349年,有一位政治家说:“雅典公民们,你们曾经拿起武器反对斯巴达,保卫希腊的权利。但现在,你们不情愿作战,拖延缴纳要保卫你们自己财产的战争税。你们过去常拯救希腊人,现在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却仍坐以待毙。”材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雅典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军事装备需要改善 C.城邦政治失去活力 D.社会经济严重困难 12.恩格斯把罗马法誉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恩格斯作出这一评价主要依据是,罗马法

A.在法律上保护了财产私有权 B.保证了公民政治上的参政权 C.蕴涵了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 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13.公元前417年,雅典人最初准备投票流放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间的一个。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这表明

A.政治领袖摆脱了制度的约束 B.民众的意志容易受到操纵 C.陶片放逐法已丧失监督作用 D.雅典缺乏民主监督的机制

14.商代甲骨文中常见大雨、小雨、足雨、及雨、多雨、延雨、雨疾、各(至)雨、来雨、云雨等记录,“一年之中,无月不可以降雨”。这反映出在商代 A.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甲骨文记载内容的多样性 C.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地位 D.神权成为维系统治的纽带

15.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铁农具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B.铁农具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

C.铁农具在生产生活中已相当重要 D.铁农具已经在全国普遍使用 16.在古代农业科技成果中,农具、耕作栽培这两类的科技成果数量最大,合计占农业科技成果总数的1/3。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

A.追求精耕细作 B.重视耕织结合 C.以家庭为单位 D.满足自我消费

17.唐宋时期,农民运动的口号多与土地问题有关;到了明清时期,部分农民运动进一步提出了“平买平卖”“公平交易”等口号。这一变化反映出 A.农民斗争对象发生变化 B.商品经济对农村的冲击 C.农民追求平均主义理想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18.以下是关于“古代商业”的情境,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①汉代:张万挑着一担棉花到草市贩卖,并向草市尉缴纳交易税。 ②唐代:李有财在长安崇仁坊开了家邸店,并要求以交子来结算。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下表为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

省区 嘉靖至万顺治至雍乾隆至道历 正 光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131 205 511 湾) 广东 / 1270 1959 A.工商业市镇迅猛发展 B.南北方经济交流加强 C.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0.就阶段性特征而言,宋代是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高峰。这一论断最有力的证据是宋代

A.丝织品已远销地中海地区 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C.以灌钢法制作出锋利兵器 D.矿冶业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21.明朝政府下令,有田5至10亩的农户,必须种棉或桑、麻半亩,不种的要交纳棉布或麻布,后来又规定种棉免税。这一变化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满足了世界市场的需求 C.适应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22.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

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23.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清代苏州“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 A.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B.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会馆的产生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束 D.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场所

24.据南海沉船考古资料显示,14世纪之前,中国在东南亚的陶瓷贸易中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明朝前期的沉船中,中国瓷器的数量却急剧减少,出现贸易上的“空白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明朝前期

A.商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 B.瓷器业已失去技术优势 C.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革

25. 1890年诞生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下列关于该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是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 C.中国社会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标志 D.是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创办的民用工业

26.1914—1922年间,中国民营资本企业的投资非常活跃,其投资总额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企业的投资总额。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A.临时政府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 B.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极具竞争力 C.列强忙于战后重建而无暇东顾 D.军阀割据刺激了民间扩大投资 27. 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则报道应出现于( )

A.1895-1911年 B.1912-1919年 C.1927-1936年 D.1945-1949年 28. 表2 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工业生产指国家 钢 生铁 原煤 发电量 数 31中国 18.0 25.2 14.4 21.6 .7 英国 4.1 5.7 5.9 下降 7.8 美国 2.8 3.9 5.0 7.8 9.1 解读表2中数据的变化,最合理的推论是 A.中国的工业基础落后于西方 B.英美的工业化水平低于我国 C.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较为困难 D.中国经济对重工业依赖较重 29.图1和图2是1959年的新闻报道,它们可用来说明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