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会考完全复习资料(试题) 下载本文

§4、(C)细胞质基质内含有的物质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包括细胞质基

质和细胞器

功能:含多种物质(水、无机盐、氨基酸、酶等)是活细胞新陈代谢的场所。提供物质

和环境条件。

§5、(C)线粒体和叶绿体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程粒状、棒状,具

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

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6、(C)其他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

壁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

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

调节渗透吸水。

§7、(C)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真核细胞核包括核液、核膜(上有核孔)、核仁、染色质。功能:是遗传物质复制和储

存的场所。

§8、(C)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最主要区别: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明显核区——拟核) 支原体是

5

原核中最小的

原核细胞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细胞膜与真核相似。 §9、(B)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

§10、(C)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1、过程特点: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

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

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植物由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现细胞板;动物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11(A)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1、 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3、无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例:蛙的红细胞分裂

分裂期 6

§12、(A)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分化的意义:普遍存在的。经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13、(A)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

1、 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扩散、转移) 2、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癌变内因:

原癌基因激活。

§14、(A)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膜通透功能改

变。

本章实验:§1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解离(15%盐酸和95%酒精)→漂洗→染色(碱性龙胆紫)

→制片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18~20% ★ 为会考重要内容(仔细看书、作题) §1、(A)酶的发现 几个实验

§2、(C)酶的概念: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3、(C)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 ((B)实验讨论题) 酶催化作用需要适宜温度

和pH值

§4、(B)ATP:三磷酸腺苷 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结构式:A—P~P~P 中间是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

断裂

§5、(B)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 ===== ADP + Pi + 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

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7

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

作用和呼吸作用。

§6、★★ 光合作用(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1、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 水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方程式:CO2 + H20 ——→ (CH2O) + O2

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的产物不仅是糖类,还有氨基酸

(无蛋白质)、脂肪,因此光合作用产物应当是有机物。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色:黄色 叶绿素b:黄绿色

18

18

叶绿素 2、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 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 a:蓝绿色(含量最多)

色素提取实验:丙酮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 光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条件:必须有光,色素、化合作用的酶 .... 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 H2O—→2[H] + /2 O2

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

4、★ 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条件:有光或无光均可进行,二氧化碳,能量、酶 ..... 步骤: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

②二氧化碳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还原氢、酶、ATP生成有机物 能量变化: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5、★意义:①制造有机物②转化并储存太阳能③使大气中的CO2和O2保持相对稳定。 §7、(B)渗透作用的原理、细胞吸水、失水

1、渗透吸水: 条件:半透膜、浓度差

2、植物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膜,当膜内外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吸(失)水。原则:谁浓度高谁获得水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