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 夏邦栋课后习题总结 下载本文

第一章 绪论

1.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结构与构造.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方面?

a.研究组成地球的物质 b。研究演示或建造在地壳中以及在整个地球内部的空间分布 c。研究地球的历史 d。研究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e。研究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f 综合性研究

3.试述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a 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b 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c 地址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4.何谓地址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及外力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2

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2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5.你怎样理解地质学的特色.

6.地质学研究的方法怎样?

a 观察地质现象 b 运用分析,实验手段 c 进行理论研究

第二章 矿物

1. 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哪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O ,Si, AL, Fe, Ca, Na, K, Mg, Ti , H等十种元素占99.96%。 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2. 解释 :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a 凡是具有警惕结构的矿物称为晶质矿物。 b矿物中的原子和离子没有规制的排列,未造成晶体构造者称为非晶质矿物

3.解释: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举例

a 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相同,原子质量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半衰期大于1015年的元素的同位素称为稳定同位素 b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4.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异像 ,举例

a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成为类质同像。

b 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成为同质异像 5解释:显晶质。隐晶质

a 显晶质:结晶岩石中的矿物体颗粒较大,能由肉眼辨别的结构 b 隐晶质:岩石中矿物晶粒极为细小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者

6解释:解理, 断口

a 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是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的能力 b 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所形成的断裂面 7. 什么叫矿物的晶体及集合体?有哪些常见的矿物集合体? 矿物晶粒的聚集体成为集合体

矿物单体如为一向伸长,其集合体常为纤维状或毛发状。单体如为两相延展形,其集合体常为鳞片状。单体如为三向等长形,其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 8 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在标本上如何加以认识?

9. 解释:硅酸盐矿物,硅氧四面体。造岩矿物。

a硅酸盐矿物:为金属阳离子与硅酸根化合而成的盐类矿物。这类矿物均含氧与硅,以及一种或几种金属阳离子。

b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结构中一个硅的周围都有四个氧,其形状似四面体,称为硅氧四面体。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位

c 造岩矿物: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矿物成为造岩矿物

10.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哪几种?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普通角闪石、橄榄石、方解石、白云石、硬石膏、高岭土、黄铁矿、绿泥石和滑石等

11,掌握实验中学过的各种矿物的鉴定特点。(自己看吧)

12.解释:斜长石,钾长石,基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酸性斜长石,碱性长石 斜长石(plagioclase),是长石引矿物中的一个系列, 包括钠长石、奥长石、中长石、拉长石、培长石和钙长石

酸性斜长石:钠长石与更长石成为酸性斜长石

碱性斜长石:钾长石与钠长石因其中含有碱质元素Na和K,常称碱性斜长石 基性斜长石:拉长石、培长石及钙长石常称为基性斜长石 中性斜长石:

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

1.岩浆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

a 超基性岩浆 SiO2 含量小于45%,富含铁,镁氧化物,,缺少钠、钾氧化物

b 基性岩浆 又称玄武岩浆,其SiO2含量为45%--52%,铁、镁氧化物的含量低于超基性岩浆

c 中性岩浆 又称安山岩浆,其SiO2含量为52%--65%,铁镁氧化物的含量低于基性岩浆 d 酸性岩浆 又称花岗岩浆,其SiO2含量大于65%,铁镁氧化物的含量更低 2. 岩浆的粘性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岩浆的粘性与岩浆的化学成分、温度、挥发性等因素有关 3. 火山喷发的气体产物有哪些主要成分?

火山喷发的气体产物以水蒸气为主,其含量达到60%以上,此外有二氧化碳、硫化物、硫,以及少量CO ,H2, HCL, NH3, HF等

4火山喷发的固体产物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怎样? a 火山灰 粒径小于2mm的细小火山碎屑物

b 火山砾 粒径2—50mm,形态不规则,常有棱角

c 火山渣 粒径数厘米到数十厘米,外形不规则,多孔洞,似炉渣 d火山弹 粒径大于50mm

e火山块 粒径大于50mm,常为棱角状

5 解释:熔岩,波状熔岩,块状熔岩,枕状构造,柱状节理 a熔岩:液体喷发无成为熔岩

b波状熔岩:内部熔体流动的推挤力以及因外壳冷凝而产生的收缩力作用下,熔岩表面常常发生变形,表面比较光滑,呈波状起伏,称为波状熔岩

c 块状熔岩:熔岩表层破碎呈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碎块并杂乱堆积者称为块状熔岩 d 枕状结构:水底喷发的基性熔岩或从陆地流入海中的熔岩的枕状构造所形成的一种特殊构造

e 柱状节理:熔岩在散热冷凝过程中,其表面厂形成无数冷凝收缩中心,如果岩石结构均匀,这些收缩中心均匀而等距地排列,在垂直于联结收缩中心的直线方向因引力作用形成裂缝,裂缝横切面为六边形。随着熔岩进一步冷凝,六边形裂缝最终会将整个熔岩层切割成六方柱,称为柱状节理

6.解释:火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岩浆房,火山颈 a 火山:

b 火山锥:火山喷发五在喷口堆积呈锥形体 c 火山口:火山物质喷溢的出口,称为火山口

d 火山通道:岩浆从岩浆库穿过地下岩层,经火山口或溢出口流出地面的通道 e 岩浆房:

f 火山颈(火山塞):填塞在火山喷管中的大块凝固熔岩,在火山锥被剥蚀后露出地表,形如瓶塞

7.科马提岩有哪些特点?

科马提岩为超基性喷出岩。从含MgO 18%~32%的高温岩浆中结晶出来的一类超镁铁质熔岩。成分与深成的橄榄岩相当。常常形成枕状构造,具有冷凝的流动顶盖并且通常显示发育良好的鬣刺结构

8.基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包括喷发产物的性质和特征、喷发的规模、火山锥的类型和特征)

9解释: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溢流玄武岩

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中溢出,称为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狭长裂缝溢出,称为裂隙式喷发 溢流玄武岩:分布范围广泛且厚度巨大的玄武岩称为溢流玄武岩 10.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参考第11题)

11.破火山口的成因如何? 火山经过连续多次喷发以后,其岩浆房空虚,火山锥体因失去支撑会发生崩塌与陷落;同时,后继的喷发活动可将原有火山锥的上部炸毁。结果,均能造成比原有火山口大得多的洼地,称为破火山口

12.解释:活火山,死火山,火山口湖

活火山:无论间歇期多长,凡是在人类历史时期中有过活动的火山都称为活火山 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中未曾喷发过的火山称为死火山 火山口湖: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 13.试述世界火山分布的规律

a 环太平洋火山带:位于南、北美洲西岸,直至阿拉斯加半岛南岸,经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到新西兰。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喷发中、酸性岩浆,尤其以喷发安山岩浆为特征。

b 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一带共有活火山70余座。其中地中海沿线有13座,印度尼西亚有60余座。这一火山带喷发的岩浆性质从基性到酸性均有,不同的火山表现不同,同一火山的不同喷发阶段也有变化

c 洋脊火山带:它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有的火山在水下喷发,有的火山已露出水面,称为火山岛

d 红海沿岸与东非火山带: 14解释:安山岩线

安山岩线:喷发安山岩浆的火山只分布在环太平洋周围大陆的边缘和岛屿上,不见于大洋内部,在大洋内部只喷发基性岩浆,两者界线鲜明,这一界线称为安山岩线

15.解释:侵入作用,围岩,侵入岩,浅成岩,深成岩 侵入作用:岩浆有地下深处向上运移,为到达地表而在地下占据一定空间并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

围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为围岩

浅成岩:形成深度小于5km者,称为浅成侵入体,其规模较小

深成岩:形成深度在地表以下5km到10-20km者,称为深成侵入体,其规模较大 16 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他们对岩浆成分的改变有何意义?

同化作用:岩浆溶解围岩,将围岩改变称为岩浆的一部分,称为同化作用 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称为混染作用

由于同化、混染作用的存在,原始岩浆的种类只有数种,却可能形成多中不同成分的岩石

17何谓结晶分异作用?试对它的地质意义作出评价。

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18.鲍温反应系列中连续反应系列与不连续系列各包含哪些依次晶出的矿物?两系列中的矿物相互间的对应关系怎样?

不连续系列依次晶出的矿物依次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连续系列依次晶出的矿物依次是: 基性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

19.火成岩产状有哪些主要类型?

火成岩的产状,是指火成岩体在地壳中产出(存在)的状态 a 火山岩的产状:

中心式喷发:形成许多锥形的火山堆积,组成古火山群 裂隙式喷发:线状分布的火山群 b 侵入岩的产状

岩墙,岩床,岩盆与岩盖,岩株,岩基 20.你对花岗岩基的成因怎样理解?

21.何谓火成岩的结构?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火成岩的结构?

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与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火成岩的结构 按照矿物晶粒的大小和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方面研究火成岩的结构。 按照矿物晶粒的大小,火成岩的结构分为粗粒、中粒、细粒。 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结构及不等粒结构 22何谓火成岩的构造?有哪些主要的火成岩的构造?

火成岩的构造是指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 火成岩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层状构造

23了解火成岩分类的原则,熟悉各类火成岩中代表性岩石的特点,并能鉴定他们。

24何谓部分熔融?他们对不同种类岩浆的形成有何意义?

岩石熔化的过程如同岩浆结晶的过程一样是有“分异”的,也就是分级进行的。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熔出不同成分的熔融体。其中,易熔成分先熔化,难熔成分后熔化;温度上升至相当程度(通常要超过始熔温度几百度)后,岩石完全熔化,且熔融物成分从酸性向基性逐渐发展。这种分级熔化的现象称为分熔,或部分熔融。

25 解释:大地热流,热流单位,地热增温率(地热梯度)

大地热流:地球内热通过岩石向外传导是内热外流的主要方式,称为大地热流 热流单位:

地热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地温增加的度数,称为地热增温率 热流单位:热流单位是过去常用的热流密度单位 26你认为地球内热的来源何在?

地球的内热是由放射性元素衰变而产生的,方式出来的α、β质点与γ射线被周围的物质吸收转变为热,从而提高了物质的温度。

第四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外力作用的三因素是什么?你怎么理解他们的作用和意义。 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是大气、水与生物

大气圈的意义:a 大气中的成分是许多地质作用得以发生的物质因素

b 大气圈是生命的保护层:臭氧吸收紫外线 c 大气圈维持了地球表层的适宜温度,大气吸收太阳部分热能返回地面 d 风的作用,塑造地面、搬运物质、推动海水、形成波浪的动力

水的意义:a 自然界水处于运动循环中,不断改造地表形态 b 作为一种溶剂,水以化学形式对地表岩石进行改造、破坏 c 水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制约着生物的地质作用 生物的意义:a 生物有机体中聚积有60多种元素 b 生物是形成煤、石油、天然气、部分石灰岩、硅质岩、磷块岩的基本物质 c 生物的生命过程对岩石器破坏作用, d 植物大规模生长要消耗大量CO2,促使大气成分变化而影响气候 2.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地质作用中有何意义?

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包括水的运动,同样都会受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其偏转方向在北半球者向右,在南半球者向左,这种作用称为科里奥利效应

在科里奥利的作用下,水体运动的方向要发生偏离,在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在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在河流弯道,离心力和科氏力同时作用,河流右弯处,离心力和科氏力方向相反,相互抵消一部分,故对凹岸侵蚀力减弱。河流左弯处,二力方向一致,对凹岸侵蚀力增强。

3沉积岩形成的五个阶段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a 风化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发生机械崩解和化学分解,破坏产物基本残留原地,是坚硬的岩石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

b 剥蚀作用:岩石受外力作用而破坏,破坏产物同时被搬走 c 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d 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的沉积岩

4. 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沉积岩特有的/

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石英、白云母、粘土矿物、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硬石膏等

沉积岩特有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粘土矿物、石膏、硬石膏 5.沉积岩有哪些常见的原生构造?识别他们有什么地质意义? 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 它们是研究地质界面产状在变形后发生变化与否的参考“坐标”

6.何谓碎屑岩?它有哪些基本类型?各有何特点?

岩石机械风化后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经搬运、沉积、压实、胶结形成的岩石称为碎屑岩

7如何区分碎屑?基质、胶结质?常见的胶结质的成分是哪些?

碎屑是指主要来自于陆源区的母岩经过物理风化作用(机械破碎)所形成的碎屑物质,亦称陆源碎屑

有些岩石的矿物颗粒大小悬殊,大的颗粒散布在细小的颗粒之中,其中大的矿物颗粒叫斑晶,细小的叫基质

碎屑是指沉积岩中可明显见到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胶结物和基质就是那些负责把它们黏起来并充填在碎屑与碎屑之间的空隙中的隐晶质或粘土质的东西,区别就是胶结物黏结的是岩石碎屑,而基质黏结的是矿物碎屑.(网友不准确定义)

胶结质主要是化学沉淀物:硅质(SiO2),铁质(Fe2O3*nh2o),钙质(CaCO3) 8.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成因有哪些?

9.认识常见的沉积岩 (详见课本)

第五章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1.何谓变质作用?

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2.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有何关系?

3.变质作用与构造运动有何关系?

变质作用是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的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

4. 引起岩石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作用如何? 引起岩石变质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温度:温度升高时,岩石中的原子、离子、分子的活动性增强,引起了各种反应。 压力:压力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

静压力(或流体压力)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岩石中矿物晶格化,有体积较大的矿物形成体积较小,密度较大的新矿物。定向压力使岩石的柱状、片状矿物定向排列。

化学活动性流体:积极参与变质作用的各项反应,控制反应进程、扩散、迁移一些元素改变化学成分

5组成变质岩的常见矿物有哪些?其中有哪些矿物是变质岩所特有的?

组成变质岩的常见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石榴子石、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蓝闪石、十字石、蛇纹石

特有矿物:石榴子石、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蓝闪石、十字石、蛇纹石 6.变质岩的特征性结构怎样? 变晶结构,变余结构

变晶结构:原岩在变质过程中的重结晶形成的结构 变余结构:变质程度前,保留了部分原岩的结构 7.变质岩的特征性构造有哪些? 变质岩有变成构造和变余构造两种构造 变成构造:通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新构造 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的原岩的构造

变成构造类型:造、板状构造、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

变余构造类型:变余气孔构造,变余杏仁构造,变余层状构造,变余泥裂构造 8何谓接触变质作用?其形成环境如何?有哪些因素引起的?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 接触变质作用是在岩浆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带上,主要由岩浆活动所带来的热量及挥发性流体所引起的一种变质反应。

接触变质作用所需要的温度较高,一般在300℃到800℃.所需的静压力较低

按照引起接触变质的主导因素,接触变质作用分为:接触热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其中接触热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代表岩石是角岩和斑点板岩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引起变质的因素出温度以外,从岩浆中分泌的挥发性物质所产生的交代作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代表岩石是矽卡岩

9. 何谓区域变质作用?有哪些区域变质环境?由哪些因素引起?代表性的岩石有哪些? 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广大范围内发生,并由温度、压力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变质作用

低压高温环境:定向压力较小,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正常地温梯度环境:

高压低温环境:形成深度一般大于15km,静压力为300—1000Mpa,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定向压力,但形成温度不一定很高,

10.何谓混合岩化作用?由哪些因素引起?它对花岗岩基的形成有何意义?

区域变质作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温度很高时岩石受热而发生部分熔融并形成酸性成分的熔体,同时由地下深部也能分泌除富含钾、钠、硅的热液,这些熔体和热液沿着已形成的区域变质岩的裂隙或片理渗透、扩散、贯入,甚至和变质岩发生化学反应,以形成新的岩石,了;这就是混合岩化作用 混合岩化作用由温度引起

11.何谓基体与脉体?

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混合岩,混合岩一般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变质岩,称为基体。 另一部分是从外来的熔体或热液中沉淀的物质,称为脉体 12.何谓动力变质作用,有那种因素引起,其代表性岩石如何?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定性压力作用下,岩石繁盛的破碎、变形以及伴随的重结晶等的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构造运动。代表性岩石是:断层角砾岩、糜楞岩、千糜岩 13认识常见的变质岩(实验中学过的) 详见课本

14.三大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关系怎样?

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详见课本) 第六章

地质年代

1. 何谓相对年代,他是怎样确定的?

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年代

相对年代的确立就是要盘但一些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这些地质时间保留在地质历史留下的物质记录中。课根据一下几个基本原则来判断: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切割穿插定律

2何谓标准化石,它有何意义?

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标准化石能确定地层地质时代 3何谓切割律?

就侵入岩与围岩的关系说来,总是侵入者年代新,被侵入者年代老,这就是切割律 4.何谓矿物的同位素年龄,他有何意义?

5熟悉国际地质年代表 6解释:群、组、段

群:是岩石地层的最大单位。它包括厚度大、成分不尽相同但总体外貌一致的一套岩层 组:是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它是一种岩石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更多种的岩石互层组成 段:是组内次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代表组内岩性相当均一的一段地层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1. 地震形成的原因何在?

地震按成因分为三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有岩石突然发生错段所引起

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是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

陷落地震:在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岩石被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巨大地下空洞,一旦上覆岩石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地震 2. 何谓震源?震源的深度状况如何? 地震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

在近海沟都是浅源地震,远海沟处出现中源地震,到大陆内部出现深源地震 3纵波、横波、表面波的特点怎样?

纵波是推进波,波动时质点作前后运动,物质呈疏密交替,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至,在固态、液态、气态的介质中均能传播,最先到达震中

横波:是剪切波,其波动时的震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表面波:由纵波和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它仅能沿地表面传播,不能传入地下,表面波的振幅大,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4全球地震分布的规律怎样?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

地中海---印尼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抢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稀薄和西南边境、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洋脊地震带:分布在洋脊的轴部

5地球内部有哪几个主要圈层?其物质状态怎样?是怎么知道的? 地球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

6洋壳与陆壳差别何在?

陆壳位于大陆,占地壳面积的三分之一,其厚度大,平均35km,陆壳的成分接近于中性火成岩,其下层为深变质岩,表层多沉积岩,陆壳的形成年代老,内部结构复杂。洋壳位于大洋底,占地壳面积的三分之二,其厚度小,一般5——10km,洋壳由玄武岩组成,表层有不厚的沉积物 7 何谓均衡原理?

高山出的岩块下沉深,平原所在处的岩块与高山所在处的岩块具有相同密度,但下沉浅,两处的岩块漂浮在具有密度较大的统一物质上保持着平衡;这是因为前者虽然因厚度大而具有较大重量,但是因其下沉深,所获得的浮力较大,而后者虽然因厚度小儿具有较小重量,但是因其下沉浅,所获得的浮力小,故两者能达到平衡,这就是均衡原理 8.解释:震中、等震线、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地震图、地震仪 震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 等震线:烈度相同点的连线,称为等震线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破坏的程度,称地震烈度

地震震级:距震中100km处由标准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的对数值

地震图:是表示地震震中位置、震级、发震时间、震源深度、烈度及地震分区等内容的地图

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 9.解释:康拉德面,莫霍面,古登堡面

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波速度从6km/s突变为6.6km/s

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数公里到30——40km深度,纵波到达这一介面后,其速度由平均为

6—7km/s,突然升到8.1km/s,其以上部称为地壳,以下部分称为地幔

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度,横波到这界面就消失了,纵波能够通过,通过后其速度由原先逐渐加快的状态转变为突然减慢,同时纵波到达该界面还明显发生反射与折射,造成在地表的一定区间出现收不到纵波的阴影带,它是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液态外核之间的幔核界面 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1. 何谓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tectogenesis):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新构造运动:新近纪和第四纪(前23Ma—现代)时期内发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2. 深刻理解岩层产状要素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测量方法 层面的走向、倾向与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 走向:层面与假象水平面交线的方向

倾向:层面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它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即为倾向 倾角:层面与假象水平面的最大交角,沿倾向方向测量,称为真倾角 3 地形倒置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背斜成谷(背斜谷)、向斜成山(向斜山)的地形称为地形倒置

地形倒置的形成原因是背斜遭受到剥蚀的速度较向斜快。因为背斜轴部裂隙发育,岩层较为破碎,而且地形突出,剥蚀作用易于快速进行。与此相反,向斜轴部岩层较为完整,并常有剥蚀产物在轴部堆积,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其剥蚀速度较背斜轴部为慢 4如何识别褶皱并判断其类型?

5如何识别断层

6深刻理解岩层的各种接触关系的含义,并掌握其识别方法

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他们的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

假整合接触:又称平行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它们的分界面是沉积作用的间断面,或称为剥蚀面

不整合接触:又称角度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其间由剥蚀面相分割,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的产状一致,与下伏地层的产状不一致

侵入接触:侵入接触的主要标志是,侵入体与其围岩的接触带有接触变质现象,侵入体边缘常有捕掳体,侵入体与其围岩的界限常常不很规则

侵入体的沉积接触:地层覆盖在侵入体之上,其间由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上堆积有由该侵入体被剥蚀所产生的碎屑物质(包括侵入岩的碎块,及因侵入体风化后所分离而成的长石、石英等矿物)

7何谓构造旋回?地史中有哪些主要的构造旋回?

构造运动的剧烈时期与其缓和时期交替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构造旋回

主要的地质旋回有:太古代旋回、元古代旋回、震旦—加里东旋回、海西旋回、印支旋回、燕山旋回、喜马拉雅旋回

第九章 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

1. 试述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要点,并对该学说给以评价 大陆是由比重较小的花岗岩层组成的,它在比重较大的玄武岩层之上漂浮和移动,一旦大陆发生分裂而漂移,玄武岩层便出现在大陆间的大洋底部,大陆漂移沿着两个方向:一个是由于地球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潮汐摩擦阻力,使地球的自传速度减缓,发生向西的拖拽作用,大陆向西漂移;另一个是由于地球旋转产生表层的离心力,离心力在赤道最大,两极最小,大陆受离心力的作用由极地向赤道方向运动 大陆漂移说的主导思想是正确的,但是限于当时的地质科学发展水平,魏格纳未能正确说明大陆漂移的机制。因为刚性的花岗岩层不可能在刚性的玄武岩层上漂移;潮汐摩擦阻力与离极力太小,不足以引起大陆漂移,大陆如何拼合的一些具体问题没有妥善解释。 2. 海底地貌分为哪些单元?各单元的特征怎样? 海底地貌分为:陆架、陆坡、陆隆

陆架:大陆岸外的浅水水底。它是与大陆相接的向外海倾斜非常平缓的平台

陆坡:大陆架向外海延续的部分。表面平均倾斜度为4度,它是海底地形的显著转折带 陆隆:位于大陆坡的基部且是沉积物堆积特别厚的地区,向一侧过度为洋底 3. 何谓洋脊?它的形态特点如何?空间分布怎样? 洋脊是绵延全球各大洋底的巨大山脉

大洋洋脊在大西洋位置居中,走向与大西洋东西两岸大体平行,呈S形展布,称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的洋脊也大体居中,分成三支,呈入字形展布,通称印度洋中脊;三条分支分别称为:中央印度洋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太平洋的洋脊分布则偏东,且两坡比较平缓,故称东太平洋海隆。三大洋洋脊的南端彼此相连,北端则伸进大陆或岛屿。大西洋中脊向北延伸,穿过冰岛,与北冰洋中脊相连接 4. 洋脊上为何地震频繁,震源浅? 洋脊地震主要发生在裂谷带上,反映裂谷带上地壳岩石正处在不断拉张之中。正是由于持续的张裂作用导致了低震级而高频率的地震;同时,张力作用集中在地表以下不深的部位,故而这里的震源浅

5. 洋脊上沉积物分布的规律如何?怎样解释?

沉积物在裂谷带中极薄,有的部位甚至缺失,向两坡方向对称式逐渐增厚

洋底岩石是地幔分熔的物质在裂谷带涌出后冷凝而成;洋底岩石形成后就分裂成两半并向两侧移动,其间的空隙又为相继涌出的地幔物充填。这种作用持续进行,就导致在裂谷带中岩石愈来愈新,而相对叫老的洋底依次向两侧移开 6. 何谓海沟及岛弧?他们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海沟:地漫流把洋底的玄武岩往下拖拽,从而形成海渊,即海沟 岛弧:大陆边缘连绵呈弧状的一长串岛屿 它们主要分布在活动大陆边缘 7试比较两种大陆边缘的特征。

稳定大陆边缘有完整的陆架、陆坡、陆隆。这里既无火山活动,又缺乏地震,是构造及其稳定的地区。活动大陆边缘在地貌上具有海沟以及与海沟共生的岛屿或山弧,不宽的陆架与陆坡,缺失陆隆

8何谓毕乌夫带及俯冲带?

地震带中震源排列成为一个由海沟向大陆方向倾斜的面,震源的这种排列称为毕乌夫带,毕乌夫带又称为俯冲带

9.试用板块俯冲的观点解释全球火山与地震的分布规律

大洋板块一较大的速度倾斜的插入到大陆板块下面的地幔之中,深度到达500km后趋向于完全熔化。大洋板块在到达这一深度前因岩石的导热能力低,只有易熔部分发生熔融,其主体仍保持着刚性,这种相对较冷而且具有刚性的块体尤其是其上层,在下插中因受挤压而发生破裂,从而引起地震,故震源主要集中在下插板块的上层。同时震源深度愈大,其位置愈接近于下插板块的前锋,故其震中分布愈伸向大陆内部 10.如何用板块俯冲观点解释区域变质作用的特点?

11.解释:海山、海底平顶山、热点

海山:洋底上有隐没在水下的玄武岩质火山高地,称为海山

海底平顶山:露出海面的就是岛屿,具有平顶的大部分海山,称为海底平顶山 热点:地幔顶部存在着某种热源,称为热点 12.海底热流值的分布规律怎样?怎样解释

海底不同部位的热流值有显著差别,洋脊轴部热流值极高,海沟热流值极低

解释:一方面,软流圈顶面的位置在洋底下面比在大陆下面而更接近地表;另一方面,地幔的高温物质不断沿裂谷带上涌使洋脊轴部热流值提高,海沟的情况相反,在这里因大洋板块向下潜没,软流圈的顶面下落,而且板块因不断失热而变冷,故热流值很低 13.试述海底扩张说的要点。

洋底在洋脊裂谷带形成,接受分裂。并不断向两侧扩张,同时老的洋底在海沟处潜没消减,因而洋底不断更新。洋底的扩张是由于刚性的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上运动的结果,运动的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洋脊轴部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如果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导致大陆的分裂和大洋的启开 14.古地磁研究对证明海底扩张有何重要意义? 海底地磁条带的确立就证明了海底扩张的存在。将玄武岩磁性条带宽度所代表的距离除以该条带的时间跨度就能求出海底扩张的速度,根据海底扩张的速度和海底的宽度可以计算整个洋底不同部分的年龄

15.海底岩石年龄分布规律如何?它是怎样知道的?这种分布规律对说明海底扩张有何意义?

最老的洋底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而且从洋脊轴部向两侧岩石年龄由新逐渐变老。 这一结果通过美国海洋研究机构的深海钻探得知 这种分布规律有力的证实了海底扩张说

16.洋脊的直接考察获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对于证明海底扩张有何意义? 考察发现在轴部的裂谷带堆积者极为新鲜的玄武质熔岩,岩石具有各种形态的枕状构造,上述火山产物证明洋脊裂谷带就是地幔物质的涌出口;另一重要发现是这里的玄武岩中发育着大量节理。其延伸方向多数与脊轴平行。大量节理的存在是洋壳被拉开、撕裂的直观表现。 17.洋桥剖面的结构怎样?

洋壳剖面自上而下为沉积物,枕状玄武岩,席状岩墙及辉长岩,更下为橄榄岩(详见课本) 18.何谓转换断层?它的发现对正式海底扩张有何重大意义? 转换断层:横切洋中脊或俯冲带的一种巨型水平剪切断裂

19.板块构造的基本含义怎样?

20.全球分为哪些板块。其分布位置如何

全球板块划分如下: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版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 南北美洲板块:这两大板块基本上位于大西洋洋中脊以西和东太平洋洋隆以东,包括南美洲与北美洲陆壳的全部与大西洋洋中脊以西的洋壳

太平洋板块:位于东太平洋洋隆轴部以西太平洋海沟以东,

欧亚板块:包括欧亚陆壳的大部分以及大西洋洋脊轴部以东的洋壳北部 非洲板块:包括非洲的陆壳及其周围的洋壳

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包括印度与澳大利亚的陆壳,印度洋洋壳及南太平洋洋壳的一部分 南极洲板块:包括南极大陆的陆壳及其四周的洋壳 21.板块边缘有哪些类型?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相接,互相碰撞,边缘属于消亡边界;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北部、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都属于消亡边界。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大西洋面积不断增长)、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增长)东部都属生长边界。

22.何谓地幔对流

软流层中的地幔物质由于热量增加,密度减小,体积膨胀,产生上升热流,上升的地幔物质遇到地壳底部向四周分流,随着温度下降,地幔物质密度增大,又沉降到地幔中,这一过程称为地幔对流。

23.如何评价板块构造学说?

24.何谓地体?地体构造与板块构造有何关系?

地体又称构造地层地体,它是由统一而连贯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质实体。

第十章 风化作用

1.三类方式的风化作用之间有无联系?如何联系?

三类方式的风化作用相伴而生,并相互影响和促进,共同破坏着岩石。

物理风化能扩大岩石的空隙,是大块岩石碎裂,增加其表面积,这就有利于水、气体以及生物的活动,加速岩石的化学风化;而化学风化使矿物和岩石的性质改变,破坏了原有岩石的完整性和坚固性,这就为物理风化的深入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生物风化总是与各种物理风化及化学风化作用配合发生的。

2如果两个山区都由花岗岩组成,一个位于黑龙江,另一个位于海南岛,他们风化的特点有哪些不同?

由于黑龙江地区气候寒冷,化学风化作用进行缓慢而微弱,而冰劈作用极为重要,花岗岩易破碎成为具有棱角的粗大碎屑。而海南岛地区气温高,降水量大,微生物活跃,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进行的快而充分

3. 试就某种沉积岩所具有的特征来探讨但是的风化作用性质 (自己看着办吧)

4. 试用风化原理来说明沉积岩中常有矿物出现的原因

a 碎屑矿物 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等(母岩风化后继承下来的较稳定的矿物,属于继承矿物

b粘土矿物 高岭石、铝土等(母岩化学风化后形成的矿物,属新生矿物 C化学和生物成因矿物 方解石、白云石、铁锰氧化物(各种铁矿等)、石膏、磷酸盐矿物、有机质等(从溶液或胶体溶液中沉淀出来的或经生物作用形成的矿物 5. 自己寻找一个岩石风化的剖面,观察其风化壳的特征 (自己找吧)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1. 河流地质作用中哪些作用及哪些产物对于探讨地质历史中的事件最有意义?意义何

在?

2假设有某一性质的高地,并附设一些条件,来探讨该高地上河流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下蚀和旁蚀的关系怎样?旁蚀和溯源侵蚀的原因和结果如何? 下蚀又称底蚀,河水向下侵蚀,刷深河床

旁蚀又称侧蚀,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旁蚀的原因是因为水体沿另一物体表面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阻力与粘滞力,水体便作上下及横向摆动,而且摆动由弱变强,河流渐变成波状,在河流两侧出现交替排列的浅滩和凹坑。由于旁蚀作用使凹岸侵蚀,侵蚀下来的物质随横向环流向凸岸搬运;在凸岸,因底流向上运动、流向表层,其能量逐渐减弱,物质便在此发生沉积形成点沙坝。 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成的侵蚀作用。发生原因是因为沟头汇集了斜坡上分散的片流,故水流集中,流量和流速增加,比周围斜坡上片流的侵蚀能力强得多,沟头遂向上坡延伸;此外,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流由小变大,由短变长,它使许多相互分割,规模较小的流水相互联系起来

4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关系怎样?

5河流沉积物中的有用矿产应该富集在哪些部位?这些矿物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1.试从结构的角度比较雪花与砂,冰川冰与大理岩

2.比较河流与冰川在搬运作用方面的异同 流水搬运物质的方式有拖运,悬运和溶运三种,河流能够搬运多大颗粒碎屑的能力称为河流的搬运能力,它决定于流速。河流能够搬运碎屑物质的最大量称为搬运量,它决定于流速和流量。

冰川将刨蚀的产物以及坠落冰面的风化物一并冻结于冰体之中,像传送带一样将它带到冰川的前端,称为冰川的搬运作用 由于冰川是物体介质,尽管其流速很慢,但其搬运能力很强可以将大量粗大的碎屑物带入海洋中沉积,能造成异常的海底沉积物分布,这是冰川搬运与流水搬运的一大区别 冰川的搬运物都是碎屑物,在冰川中呈固着状态,绝大数搬运物在冰体内不能自由转动和位移,不能相互作用,因而在搬运过程中难以受到改造,这是冰川搬运和流水搬运的重要区别

2. 比较冲击物与冰啧物的异同? 冲击物的特征:a 分选性较好 b 磨圆度较好 c 成层性较清楚 d韵律性 e具有流水成因

的沉积结构

冰啧物的特点如下:a 皆由碎屑物组成 b 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 c碎屑物无定向排列 d无成层现象 e 绝大部分棱角鲜明 f 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