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概念 下载本文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生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动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播种植物时要注意: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要浇透。

5、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6、在做研究根的作用这个实验时,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 7、植物的根的作用:(1)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2)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茎的作用:(1)支撑植物;(2)运输水分和养料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水分、温度和空气)等 8、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9、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植物的茎大部分是(绿)色的。

10、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3、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4、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 (种子→ 发芽→ 生长→ 花蕾→开花→ 结果)这几个阶段。我学会了用 (测量 、 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16、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节在有些植物上很明显,有些不明显。叶子是长在节上的。

17、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18(1)红薯的茎 直立茎 (2)根 支持、运输作用

凤仙花的茎 缠绕茎 茎 制造养料 牵牛花的茎 攀缘茎 叶 发育果实和种子 葡萄的茎 匍匐茎 花 吸收、固定作用

19、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 减少 )。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20、在三个密闭的透明玻璃钟罩内放入一些生物。1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2号钟罩内是提供了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3号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任选一个钟罩分析钟罩生物会出现的现象和原因。

第二章 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49—56天

2、养蚕窍门四步骤。①移动…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

3、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蚕窝内的含氧量,以及提高蚕对桑叶的采食量和吸收率。) 4、小蚕爱吃桑叶,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要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

5、蚕的一生总共要蜕(6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

6、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的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动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到死亡) 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7、蚕(幼虫期)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头很小,有口器,有两片“牙齿”的大颚,适于咀嚼桑叶;胸有(三对足)帮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有(五对)足,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

8、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蚕宝宝吐丝前(不再吃桑叶了),躯体(发黄发亮),吐丝时(身体运动,头来回晃动,吐丝后身体变小,潜伏在内。)

9、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10、蛹身体呈(纺锤形),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部有两个黑色、小圆形、隆起的眼睛,胸部没有环节,(腹部有环节),眼睛下面有(一对触角的原始体,)胸部的背面有(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体色呈褐色)。(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11、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12.雌蛾和雄蛾的区别:(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振动飞快,腹部后端稍突起,翅稍举起。)

13、蚕茧用(热水浸泡),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在蚕茧内,除蛹外,还有一层蜕掉的皮。(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14、蚕蛾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两对翅,三对足),长有(眼睛和口器)。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5、(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16、鸡、 青蛙、鱼、 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这些动物(生命的开始) 。

17、有些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很大的变化,它们(幼年期与成年期)的样子很(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 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

(成虫)

(幼虫)

变态:蚊子、苍蝇、青蛙、蝗虫 不变态:鱼、鸡、狗、猫

18、动物分类方法2种,(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另一种按卵生和胎生)(由有母亲直接生下)分类。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这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19、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 20、身体特点:比较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妈奶奶三代人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填写在下表中: 自己 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 21、简答题 1、把一只老鼠和一盆花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罐内,放在阳光下,老鼠会憋死吗?

不会,因为老鼠会呼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子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供老鼠呼吸。

第三章 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2、水按手的感觉分类:可分为(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 。但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够准确,不一定可靠,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仔细观察温度计,发现温度计上有(刻度 、标记 、数字)。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3、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 、数字温度计)等,一般的室内温度计量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 (35℃--42℃)之间,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一般把(37℃)作为大多数人的正常体温

4、用温度计前要弄清楚的3个问题:①是什么温度计?单位?②每个刻度是多少?③测量的最高、最低温度是多少?读数: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可以读为25摄氏度。(零下摄氏度的读写:—25℃可以读为零下25摄氏度)。

5、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6、测量水温,要注意: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下完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视线与温各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温度计时(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 ℃)。

7、对于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8、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9、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10、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会形成小水滴,这叫(凝结)。夏天,在棒冰周围常常可以看到“白气”,这是(棒冰周围的水蒸气冷却形成的小水滴)

11、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时,水蒸发得越快。)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一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存在。1

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 身高、体重不断增加,身体各器官功能不断增加,各种能力不断发展。 基本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完善、成熟。 各器官开始衰老,功能逐渐衰竭,直到死亡。 云: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高空 露: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的(小水珠 )

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 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1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使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13、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 ,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 14、填图

读作 10摄氏度 读作 零下5摄氏度 写作 10 ℃ 写作 -5℃ 14、连线

15、简答题:

(1)夏天,把冰棍从冰箱中拿出,不一会儿,冰棍的包装纸上会出现一些水珠。这些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呢? 包装纸很冷,周围的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凝结在纸上,变成了小水珠。 (2)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玻璃杯壁上出现一层冰霜。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3)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并且有一定的体积。 不同点:冰有固定的形状、很冷,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较凉、会流动、是液体。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4)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一直流不完,而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这是为什么? 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有的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水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形态在天空、陆地、海洋之间循环流动的。

第四章 磁铁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一般情况下,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固定的(比较磁力大小,可以用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磁铁(不一定是铁)做的;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条形、U形(蹄形)、环形、圆饼形等),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等其他很多金属。(钴镍可以被吸引)。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磁铁不能吸引金属铜、铝。(铁质物和其他物品分开,可以采用磁铁吸铁质物的方法。)

2、磁铁磁力(两端强,中间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一块磁铁摔成两段后,每段仍有(两个)磁极

3、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确切的证据;辨认铁制品,(使用磁铁检测)比用眼看更可靠。 5、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强),把相互排斥的两块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弱)。 6、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一般的磁铁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制成了(“司南”)。

7、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1)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2)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8、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北;S—南;W—西;E—东;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9、做指南针可以用钢针、铁钉等物。被磁化的小铁钉也能做指南针。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或(铁钉)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然后要(标明南、北极)。 10、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磁力悬浮起来的。 11、实验题

(1)有一块没有标明磁极的条形磁铁,你能用几种方法判断出这块磁铁的南、北极?写出或画出检测、判断磁铁南、北极的方法。

答题要点:共有二种方法。一、用线系住磁铁的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二、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如果相吸,磁极正好相反;如果相斥,则磁极一样。

(2)、你是怎样制作指南针的? ①研究的问题:怎样制作指南针?

②准备的材料:钢针、磁铁、塑料碗、水、吹塑纸、笔 ③制作的过程:

用手拿着磁铁的一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 如果钢针能吸起大头针,说明钢针有了磁性。

把磁化的钢针插在吹塑纸上,放在水中,磁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在吹塑纸上写上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这样指南针就能指示方向了。

(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门的地方常常装有“门吸”,“门吸”里面有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发挥作用的呢?

答:“门吸”里有磁铁,它是根据“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的原理发挥作用的。

(4)、有A、B两块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已知一块为磁铁,一块为铁块。问:只利用这两物体,判断磁铁和铁块?

方法:用A去吸B的中间,如果能吸住,A为磁铁;不能,则A为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