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课“扒”字读音用法小议《蟋蟀的住宅》 下载本文

“扒”字读音用法小议-----<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作者:桃桃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它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的经过,赞扬蟋蟀在恶劣的环境下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鼓励学生把书中描写的蟋摔的“大厅”、“平台”、“卧室”画了出来,而且还把想象出来的蟋蟀的“储藏室”、“卫生间”等也画了出来,把对课文的理解、孩子的童真童趣用笔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把他们的创作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让他们结合课文一一介绍画画的意图和独创之处,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校准生字读音时大家对“扒”字的读音颇有争议。“扒”字有两种读音,分别是“bā”和“pá”。 扒 bā

①依附、靠着某物:~在桌子上。 ②刨;挖;拆(东西):从泥堆里~出来。 ③拨动:~开草丛。 ④脱掉;剥(bāo):~掉衣服、~皮。又见pá,。

⑤制谱术语,指从非MID格式的音乐中通过耳朵和大脑制作出乐谱。 ————————————————— 扒pá

⒈用手或耙搂,聚拢:~柴。~草。~土。 ⒉抓,搔:~痒。

⒊煨烂,炖烂:~鸡。~猪蹄子。

⒋〔扒手〕[掱手]。盗窃别人身上财物的小偷儿。

那么蟋蟀“用前足扒土”的“扒”到底选“刨、拆”还是“用手或耙子使东西聚拢或分散”的解释,到底念“bā”还是“pá”呢?

这要从蟋蟀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说起。为此,我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蟋蟀的习性。课后甚至有学生还特意抓来蟋蟀进行观察。通过资料的查找和观察发现蟋蟀主要用前足“挖土、抓土”,并无“使泥土聚拢或分散”的动作,因此“蟋蟀用前足扒土”的“扒”应该念“bā”。 教学本课后我颇有感触,教学要达到实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认真的教研必不可少。知识是要追根问底的。因为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阐明自己独立读书,独立思考后的独到见解。只有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思维的过程,学生的独到见解才能得到表现,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又再次努力读书,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又给别人提供思考的材料,也使自己从别人那里获取经验,得到启发。使每个人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大家对所争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