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小学三年级数学

总观整节课:原老师作为一名刚踏上讲台两个月的新教师,整体把握得不错,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教学各环节比较清晰。整课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集体汇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1、语言不够简洁、课堂不够开放,表现在能引导学生说的原老师也自己去小结。如:六边形的周长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是怎样算的,这对于练习中的三边、四边、五边等多边形的计算方法的小结是相关联的,所以老师在此没必要自己小结,而应该引导学生围绕周长的意义来小结算法,进一步去理解周长的意义。

2、评讲练习要有针对性,如本课练习的评讲就应该围绕周长的意义展开。 3、课堂上还要关注学生,如学生有没有听课、有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等。

地砖的周长教学反思

教材结合求“地砖的周长”这一情境引入,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有了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时,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探究中展示自己的这节课我感觉上得很轻松,我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感悟周长,对周长的计算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学生易于理解,学得也容易。从而学会学习。

《地砖的周长》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一下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引入新课。我们教室的地砖就是正方形的,而且尺寸与书上的例题也一致,正是现成的教学资源。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测量地砖的实际活动。

1

小学三年级数学

我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活动。首先提出了活动要求:要先商量怎么量,在测量的时候直尺的长度不够怎么办;还要明确分工,然后再开始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同学们的兴致非常高,热烈而有序。有的同学拿直尺量,有的做记号,有的记录…最后测量出地砖的边长是60厘米。

当我让同学们思考,应该怎样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也出现了一点小意外。有同学提出了60+60+60+60来计算,接着马上又有人提出:4个60相加就是4乘60,得240。这两种都属于常规方法,在课本上都有呈现。但是接着,又有同学提出,可以用60乘2再乘2。我还没有给予评价,就有孩子举手说,乘2再乘2不就是乘4嘛!本来这个问题也就这样带过去了,可是又有同学发表了自己的想法:60加60的和再乘2。这时我索性把这几种方法都板书在黑板上,依次让同学们说说它们表示的含义,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得出简便的方法并用公式总结出来。再这里我还顺势给同学们渗透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知识,同学们也较容易就接受了。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效果还是不错的。

交通与数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交通问题。重点结合具体情景,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让学生感受到交通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提供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1

小学三年级数学

课后练习设计的恰倒好处,通过做书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碰到的交通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的积极主动。学生兴趣越浓,学习质量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很重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增强了教学效果。

《分桃子》教学反思

笔算除法历来是小学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容易出现多种问题。教材总安排的两个例题是“48÷2”和“48÷3”,对于第一道例题,学生在第一单元的口算中已学习过,所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马上能口算答案24。如果直接让孩子们先口算再笔算,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我在课堂一开始便创设“帮猴王分三组桃子”的情境,让孩子们觉得口算很难算出,得出笔算的必要性,然后再从简单入手分析笔算除法算理。

抓住孩子们好胜心理,先让他们试算,得出三种算法,尤其是第二种算法最多,正确的算法最少的情况,教师再逐一对他们的算法进行点评,确定第三种方法才正确,然后抓住学生心理进行算理探究,以摆小棒为脚手架,理解笔算算理。

然后再引入例2“48÷3”,让孩子们在对比中发现,第一题,4能除以2,但是这道题目4不能整除3,回到生活原型,来理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课件的直观性,突破这个难点。

本堂课,以教师引导为主,适时让学生尝试,利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来理解算理,注重规范书写格式,同时对教材的内容合理进行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内容留在下一节课来学习,给予学生更多时间来掌握基础的计算技能。

当然,本堂课在注重算法优化的同时,算法的多样化究竟要不要突出一下,

1

小学三年级数学

注重引导学生探究,但课堂40分钟又显得少,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淘气的猴子》教学反思 龙洞小学原芹

本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二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目标,也是两个重点学习内容,而“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个重要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是这一规律在除法计算中的应用则是一个难点,所以我着重对这一个内容进行反思。

1、整节课我都以小猴子的故事贯穿始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由故事导入得出“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这一数学规律,然后创设小猴子不会做家庭作业请求帮助这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第二个知识点:探索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由0的除法计算并能正确计算。在处理“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这一难点时,我采取了“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对错例进行及时纠正)——巩固练习”这一流程,首先我以小猴子遇到难题切入,利用学生的挑战欲望和表现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先让学生结合“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这一数学规律,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算法,以同龄人的思维帮助彼此加深对数学规律的理解,然后教师总结计算方法,并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先对商进行估算。对于错例,我在黑板上板出过程,然后将正确答案也板出,先让学生估算商是几位数,然后将两个答案进行对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