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会计报表(基础会计练习题).txt这世界上除了我谁都没资格陪在你身边。 听着,我允许你喜欢我。除了白头偕老,我们没别的路可选了什么时候想嫁人了就告诉我,我娶你。 第十章 会计报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应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部分中单独列项反映的是( )。 A.长期待摊费用中在一年内摊销的部分 B.预计一年内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 C.预计一年内报废的固定资产 D.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2.利润分配表是下列哪个报表的附表(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3.“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有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下列一个项目内反映( )。 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预付账款 D.预收账款 4.按照编制单位的不同,会计报表可以分为( )。
A.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 B.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C.企业会计报表和事业会计报表 D.主、附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5.通过资产负债表不能了解( )。
A.企业的经济资源及分布的情况 B.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 C.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D.企业的财务成果及其形成过程 6.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值”包括的项目有(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值 B.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原值 C.已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原值 D.正在安装的固定资产原值 7.在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下,会计报表编制的根据是( )。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科目汇总表 D.原始凭证汇总表 8.依照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采用的格式为( )。 A.单步报告式 B.多步报告式 C.账户式 D.混合式 9.依照我国的会计准则,利润表采用的格式为( )。 A.单步报告式 B.多步报告式 C.账户式 D.混合式
10.某企业为新开办的企业,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90万元,其中有10万元是向外单位进行长期投资分得的税后利润,属于纳税前应扣除的项目,该企业按33%计算所得税,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5%提取法定公益金,分给投资者利润为235600元,则该企业在利润分配表中“年末未分配利润”数额为( )。 A.220000元 B.276950元 C.300400元 D.305000元 1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 )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A.某一特定日期 B.一定时期内 C.某一年份内 D.某一月份内
12.在下列各个会计报表中,属于反映企业对外的静态报表的是( )。 A.利润表 B.利润分配表 C.现金流量表 D.资产负债表 13.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是( )。
A.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B.利润表的附表
C.现金流量表的附表 D.反映财务状况的主表 14.期末“预提费用”账户的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 )。 A.以负数列示在预提费用项目中 B.用红字列示在预提费用项目中 C.不做反映,而在利润表中列示
D.与“待摊费用”账户借方余额相加后列示在待摊费用项目中 15.“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有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 )项目中反映。 A.预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收账款 D.应付账款
16.编制会计报表时,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作为编制依据的报表是( )。 A.利润表 B.利润分配表 C.资产负债表 D.现金流量表
17.以“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作为编制依据的会计报表是( )。 A.利润表 B.利润分配表 C.资产负债表 D.现金流量表
18.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应列示在( )。 A.权益方 B.资产方 C.借方 D.贷方
19.某企业“应付账款”明细账期末余额情况如下:W企业贷方余额为200000元,Y企业借方余额为180000元,Z企业贷方余额为300000元。假如该企业“预付账款”明细账均为借方余额,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项目的数额为( )。 A.680000 B.320000 C.500000 D.80000
20.在利润表中,对主营业务要求详细列示其收入、成本费用和税金等项目,而对其他业务只列示其他业务利润项目,这一做法体现了( )。 A.真实性原则 B.配比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重要性原则
21.填列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各个项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记录填列 B.主要是根据有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记录填列 C.大多数项目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记录填列,少数项目则根据有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记录填列 D.少数项目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记录填列,大多数项目则根据有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记录填列
22.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到的会计信息是( )。 A.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B.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
C.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D.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及其现金增减变动的原因 23.按照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资产负债表属于( )。 A.财务状况报表 B.经营成果表 C.对外报表 D.月报
24.资产负债表的下列项目中,根据几个总账账户期末余额进行汇总填列的是( )。 A.短期投资 B.短期借款
C.货币资金 D.累计折旧 25.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保管期限为( )。
A.5年 B.15年 C.25年 D.永久保管 26.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应根据( )。 A.“存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直接填列 B.“原材料”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直接填列 C.“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 D.“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
27.某企业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为2800000元,以银行存款收讫,应收票据期初余额为270000元,期末余额60000元,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为1000000元,期末余额为400000元,年度内核销的坏账损失为20000元,另外,当期因商品质量问题发生的退货价款30000元,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根据上述资料,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 )。 A.3560000元 B.3590000元 C.3580000元 D.3620000元 28.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较正常的速动比率是( )。
A.200% B.100% C.50% D.25% 29.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 )。
A.资金占用越大 B.坏账风险越大
C.偿债能力越差 D.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越短 30.某公司2001年销售收入为500万元,未发生销售退回和折让,年初应收账款为120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为240万元。则该公司2001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 A.86天 B.129.6天 C.146天 D.173天 31.某公司2002年年初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为1。若该公司计划年末所有者权益为5000万元,并使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提高5个百分点,则该公司2002年年末资产负债率为( )。
A.48.72% B.48.78% C.50.00% D.51.22%
32.某企业2001年平均资产总额为4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净额1400万元,实现净利润224万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则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 )。 A.5.6% B.9.3% C.16% D.14%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的下列报表,属于对外报表的有(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分配表 C.利润表 D.现金流量表 E.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2.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是( )。 A.数字真实 B.编报及时
C.格式统一 D.内容完整 E.计算正确 3.下列报表中,属于附表的有( )。
A.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B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C.财务情况说明书 D.利润分配表 E.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4.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披露的内容包括( )。 A.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B.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C.或有事项的说明 D.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E.关联方关系及其关联方交易的说明
5.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包括的项目有( )。 A.无形资产 B.短期投资
C.预付账款 D.预提费用 E.待摊费用
6.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根据下列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的代数和进行填列的有( )。
A.材料成本差异 B.物资采购
C.制造费用 D.自制半成品 E.在建工程 7.在利润表中,应列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中的税金有(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资源税 E.教育费附加 8.利润表提供的信息包括( )。
A.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 B.发生的主营业务支出
C.其它业务利润 D.利润或亏损总额 E.企业的财务状况 9.企业的下列报表中,属于对内的会计报表的有(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利润分配表 D.制造成本表 E.商品产品成本报表 10.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 )。
A.债权人 B.企业内部管理层
C.投资者 D.潜在的投资者 E.国家政府部门 11.在编制资产负债表中,应根据总账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有 ( )。
A固定资产原价 . B.应收票据
C.坏账准备 D.累计折旧 E.短期借款 12.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 )。 A.会计报表 B.会计报表附注
C.财务情况说明书 D.利润预测报告 E.审计报告
13.下列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反映时,应考虑已计提的减值或损失准备的项目有( )。
A.长期股权投资 B.预付账款
C.其他应收款 D.在建工程 E.无形资产 14.不减少现金的费用和损失包括( )。 A.固定资产折旧 B.无形资产摊销 C.转销固定资产盘亏 D.投资损失 E.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15.下列各项属于应记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的经济业务包括( )。 A.销售商品收入的现金 B.购货退回而收到的退货款
C.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D.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E.收到的税费返还
16.下列各项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有( )。 A.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B.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C.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D.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E.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
17.下列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 A.现金比率 B.产权比率
C.速动比率 D.资本利润率 E.成本利润率 18.反映获利能力比率评价指标包括( )。 A.销售净利润率 B.资产净利润率
C.资本收益率 D.每股收益 E.存货周转率 (三)判断题
1.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 ( )
2. 会计报表按其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动态会计报表和静态会计报表;按照会计报表的编制单位,可以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 )
3.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月末、季末或年末取得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的报表。( ) 4.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实现利润的分配或亏损弥补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 )
5. 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为简便明晰起见,我国企业采用的是单步式利润表格式。( )
6. 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各项目主要是根据总账或有关明细账期末贷方余额直接填列的。( )
7. 利润分配表中的“本年实际”栏,根据当年“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 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
8. 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和银行本票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因此,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
9.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 账户所属各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如果“预付账款” 账户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如果“应收账款” 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有贷方余额,应包括在“预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
10.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是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各项营业费用和实际成本。( ) 11. 从投资者的观点来看,资产负债率越低,他们的资金就越安全,就越能分得丰厚的股利。( )
12. 产权比率指标表明了债权人投资的资本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 ) 13.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情况的一项指标。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多。( )
14.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它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期。预期越好,市盈率就越低。( )
15. 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净增加额应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末数相等。( ) 16. 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负债”部分列示的是企业报告期末全部长期负债余额,因而“长期负债合计”项目的金额等于报告期末“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所有长期负债类科目余额之和。( ) (四)业务计算题
1.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销售过程、利润形成过程的经济业务,并掌握这些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利润报表的编制。
资料:某一般纳税企业2002年8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企业销售甲产品1000件,每件售价80元,价税款已通过银行收讫。
(2)企业同城销售给红星厂乙产品900件,每件售价50元,但价税款尚未收到。
(3)结转已售甲、乙产品成本。其中甲产品生产成本65400元;乙产品生产成本36000元。 (4)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销售甲、乙两种产品的销售费1520元。 (5)根据规定计算应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8750元。
(6)王××外出归来报销因公务出差的差旅费350元(原已预支400元)。 (7)以现金1000元支付厂部办公费。
(8)企业收到红星厂前欠货款45000并存入银行。 (9)没收某单位逾期未退回的包装物押金6020元。
(10)年初,用银行存款支付厂部全年材料仓库的租赁费2400元。 (11)摊销应由本月负担的预付材料仓库租赁费170元。
(12)根据上述有关经济业务,结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13)根据上述有关经济业务结转本月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及管理费用。
(14)根据本期实现的利润总额,按33%税率计算应交所得税。 (15)以银行存款上交税金城建税8750元,所得税5940元。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并编制该企业当月的利润表,增值税率为17%。(凡能确定二级或明细账户名称的,应同时列明二级或明细账户)。
2.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销售过程、利润形成过程以及利润分配过程的经济业务,从而掌握这些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利润分配表的编制。
资料:已知A企业2002年12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其增值税率为17%。
(1)12月12日销售甲产品100件,每件售价450元,价税款尚未收到。 (2)12月2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管理部门办公费3110元。
(3)12月30日,计提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2 000元。 (4)12月30日,计算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1 000元。
(5)12月30日,结转已销售的100件甲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20 000元。 (6)12月3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100件甲产品的运费600元。 (7)12月31日,预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费用300元。
(8)12月31日,将清理固定资产净收益4000元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9)12月31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罚款支出2 400元。
(10)12月31日,将各项收入和各项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11)12月31日,按33%的所得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并结转到“本年利润” 账户。
(12)年终决算时,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税后利润)总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假定1-11月已实现净利润120174.7元)。
(13)按全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4)本年计算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80 000元。
(15)年末经董事会决议,将资本公积中的4000元转增资本金。 要求: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并编制利润分配表。(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凡能确定二级或明细账户名称的,应同时列明二级或明细账户)
3.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 资料:某企业2002年4月30日有关科目余额如下: 科目名称 借方余额 贷方余额 应收账款 65000
坏账准备 500
预付账款 30000 原材料 34000 生产成本 56000 库存商品 85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00 待摊费用 800 预提费用 4000 利润分配 172500
本年利润 21000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净额; (2)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的数额; (3)资产负债表上“待摊费用”项目的数额; (4)资产负债表上“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
4.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务指标的计算过程及其作用。
资料:企业上月初存货余额为950万元。上月末存货余额为105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5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的存货周转率。
5.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务指标的计算过程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资料: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本期流动资产合计363000元,存货63000元,流动负债合计400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企业的速动比率。 五、案例 案例一:
A企业按其预计营业额计算的业务招待费应列支12万元,否则其超支额须列入应纳税所得额中计算交纳所得税。A企业在当年的5月底业务招待费实际支出额已达10万元,为了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将招待费压缩到12万元以内,经理和会计人员商定,以报销劳保用品为名套取现金,用于业务招待费支出。会计人员随即从某劳保用品商店搞到几张空白发票,自行编造填列有关数据,共计18万元。会计人员依据这些伪造的发票,作了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套取现金18万元,全部以个人名义存储,专门用于压缩业务招待费的超支。请问清查人员对上述违法行为应怎样进行查处? 案例提示:
清查人员应询问劳保用品保管员,对账面登记的劳保用品与仓库中的劳保用品的购进与发出进行核对。查出问题后,应强令A企业补交所得税,调整账面盈余。 案例二:
审计人员在查阅U企业的98年10月份的会计报表时,发现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目较以前月份的发生额有较大的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本期与前几期比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于是,审计人员查阅该企业的账簿,发现“应收账款”总账与明细账金额之和不相等,对总账所记载的一些“应收账款”数额,明细账中并未作登记。审计人员根据账簿记录调阅有关记账凭证,发现三张记账凭证后未附有原始凭证。其中: 10月12日9#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借:应收账款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10月17日15#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借:应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10月23日20#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借:应收账款 92000(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红字)
经审查,U企业在上述10月份的三张会计凭证中虚列当期收入60万元,三笔业务中在“库存商品”明细账和“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均未作登记,准备于下年年初作销货退回处理。 请问:(1)U企业此举的目的是什么?说出你认为的企业所为的几种可能性。 (2)上述问题在年终结账前发现,U企业应如何调账? 案例提示:上述问题在年终结账前发现,U企业应作如下调整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600000
贷:应收账款 600000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D;4.A.;5.D;6.A;7.C;8.C;9.B;10.D;11.A;12.D;13.A;14.D;15.B;16.C;17.A;18.B;19.C;20.D;21.A.;22.D;23.A;24.C;25.D;26.C.;27.A;28.B;29.D;30.B;31.A;32.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DE;3.ABDE;4.ABCDE;5.BCE;6.ABD;7.BCDE;8.ABCD;9.DE;10.ABCDE;11.AB;12.ABC;13.ACDE;14.ABCDE;15.ABCE;16.ABCE;17.ABC;18.ABCD (三)判断题
1.错误 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6.错误7.正确8.错误9.错误10.错误11.错误12.正确13.错误14.错误15.错误16.错误 (四)业务计算题
1.(1)借:银行存款 93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3600 (2)借:应收账款 526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7650 (3)借:主营业务成本 101400 贷:库存商品
-甲产品 65400 -乙产品 36000 (4)借:营业费用
-甲产品 800 -乙产品 720 贷:银行存款 1520 (5)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8750 贷:应交税金 8750
(6)借:管理费用 350 现金 50 贷:其他应收款 400 (7)借:管理费用 1000 贷:现金 1000 (8)借:银行存款 45000 贷:应收账款 45000 (9)借:其他应付款 602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020 (10)借:待摊费用 2400 贷:银行存款 2040 (11)借:管理费用 170 贷:待摊费用 170 (12)借:主营业务收入 125000 其他业务收入 6020
贷:本年利润 131020 (13)借:本年利润 11319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1400 营业费用 152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8750 管理费用 1520 (14)借:所得税 5883.9
贷:应交税金 5883.9 借:本年利润 5883.9
贷:所得税 5883.9 (15)借:应交税金
-城建税 8750 -所得税 5883.9
贷:银行存款 14633.9 利润表
编制单位: 2002年8月项 目 本月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125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014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8750 二、主营业务利润 14850 加:其他业务利润 6020 减:管理费用 1520 营业费用 1520 三、营业利润 17830 四、利润总额 17830 减:所得税 5883.9 五、净利润 11946.1
单位:元
2.(1)借:应收账款 526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7650 (2)借:管理费用 3110 贷:银行存款 3110 (3)借: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 (4)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 000 贷:应交税金 1000 (5)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贷:库存商品 20000 (6)借:营业费用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7)借:财务费用 300 贷:预提费用 300 (8)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 贷:营业外收入 4000 (9)借:营业外支出 2400 贷:银行存款 2400 (10)借:主营业务收入 45000 营业外收入 4000
贷:本年利润 49000 借:本年利润 2941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营业费用 6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000 管理费用 5110 财务费用 300 营业外支出 2400 (11)借:所得税 6464.7 贷:应交税金 6464.7 借:本年利润 6464.7
贷:所得税 6464.7 (12)借:本年利润 1333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3330 贷:盈余公积 13330 (14)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80000 贷:应付利润 80000 (15)借:资本公积 4000 贷:实收资本 4000 利润分配表 2002年
编制单位:A企业
项 目 行次 本年实际 一、净利润 1 133300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2
二、可供分配利润 3 133300 加:盈余公积补亏 4
减:提取盈余公积 5 13330 应付利润 6 80000 三、未分配利润 7 39970
3.某企业2002年4月30日有关科目余额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净额为64500元; (2)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的数额为173000元; (3)资产负债表上“待摊费用”项目的数额为4800元; (4)资产负债表上“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37500元。
4.(1)存货平均余额=(9500000+10500000)÷2=10000000(元) (2)存货周转率=8500000÷10000000×100%=85% 5.(1)速动资产=363000-63000=300000(元) (2)速动比率=300000÷400000×100%=75%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1.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初级会计实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 3.罗伯特F 迈格斯:《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附录:会计核算综合案例
〔写在前面的话: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学习暂告一段落,你一定想知道自己对会计基本原理学习和掌握的程度。虽然这是一门介绍会计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课程,但也不乏实务操作的内容,况且任何理论都应付诸于实践进而指导实践,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之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们精心设计了这套“会计核算案例”,旨在帮助初学者运用所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目的,这也是我们设计本案例的初衷。这个案例综合了会计循环的大部分内容,从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开始,到财务报告的编制为止,不仅如此,我们还将一些常见错误隐藏于案例内容之中,这就要求面对案例的你必须将顺序发生的错误予以纠正,才能完成案例的实际操作过程。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就成为本案例不同于平时按部就班学习的特有之处。应该说,这个案例基本上将我们所学过的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作了一个连贯,当你从容地将这个案例的各个要求完成之后,相信你会感觉有所收获。〕
目的:练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以及会计循环综合业务的处理。
资料:利得股份有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公司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处理基础,对于原材料的收发核算按照计划成本计价,产成品按实际成本计价。适用的税率分别为: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5%,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提取率为3%,所得税税率为33%。发出存货(原材料按计划成本除外)的计价方法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从银行取得的临时借款的年利率为6%,利息按月计算提取。
2003年11月份,由于公司原会计李广平工作调动(截止11月末为止的经济业务已全部处理完毕),直到12月末才找到合适的会计王健,因而,公司12月份的所有经济业务在月末之前都没有进行处理。而且,由于原会计李广平走得比较匆忙,与新来的会计王健没有办理会计交接手续。所以,王健来到公司之后,提出要对公司11月份的有关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以明
确各自的责任,并将原会计李广平临时叫回公司共同核对有关账目以便补办会计交接手续。 王健首先列出了公司11月30日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见下表: 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表
2003年11月30日 账户名称 借方 贷方 现金 7200 银行存款 1882000 原材料 2816400
材料成本差异 49604 其他应收款 12604 生产成本 465000 固定资产 9101800 应收账款 1920000 预付账款 1250000 待摊费用 12000 累计折旧 1580000 短期借款 800000 应付账款 382000 其他应付款 30000 预提费用 9600 预收账款 420000 盈余公积 548000 股本 10000000 资本公积 1850000 利润分配 1350000 本年利润 1420000
在对上表有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的过程中,王健发现公司总账账户余额(11月末的余额,也就是12月初的余额)存在问题(借方余额合计不等于贷方余额合计),经过王健和李广平的共同查找,初步确定问题在于出纳员代为保管会计账簿过程中,致使账簿中某些总账账户记录受损,包括“库存商品”账户和“应交税金”账户(只有这两个账户受损)。于是王健对与其相关的11月份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确定了下列内容: 公司11月初库存商品余额为1225000元;
公司11月份该种商品的销售总收入为2800000元; 公司按销售收入的70%结转销售成本;
公司在11月份生产的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和本月投产的产品)在月末有80%完工入库; 公司11月份按销售收入的5%计算销售税金,其他欠交的税金计为12800元(包括以前欠交的税金)。
李广平将所缺账簿记录资料进行了处理,补齐了账簿记录,并按规定程序与王健办完了交接手续。
接下来王健开始介入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出纳员王丽将她所保管的公司12月份发生经济业务的有关凭据交给王健,经过王健的整理,列出了利得股份公司12月份的经济业务内容(王健归纳的):
(1)12月1日,公司开出现金支票从开户银行基本户提取现金5000元,以备零星开支用。 (2)12月2日,公司用银行存款100000元预付给友谊工厂订购丙材料。
(3)12月3日,公司接受某投资人的投资5000000元,存入银行,已办完各种手续。 (4)12月3日,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购入丁材料,发票注明价款3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59500元。另外,公司用银行存款5800元支付丁材料的运杂费。
(5)12月3日,上述丁材料验收入库,结转其计划成本348000元,并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额。
(6)12月4日,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下列材料:
甲材料 6000千克 单价30元 价款计180000元 乙材料 3500千克 单价20元 价款计70000元 (7)12月5日,公司用银行存款7200元预付明年的报章杂志订阅费。
(8)12月6日,公司的公出人员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1680元,余款补足现金(原借款1500元)。 (9)12月8日,公司从某商店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其买价260000元,增值税税额44200元,包装运杂费等4800元,款项通过银行支付,设备投入安装。
(10)12月9日,公司用银行存款7600元支付本月购入的甲、乙材料的外地运杂费,按材料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验收入库,结转其计划成本及差异额。其中甲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88000元,乙材料的计划成本为76000元。
(11)12月10日,公司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568000元,直接发放工资。
(12)12月12日,公司向某客户销售一批产品,价款85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144500元。另外,公司用银行存款代客户垫付运杂费6500元。全部款项收到一张已承兑商业汇票。 (13)12月12日,公司本月购入的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安装费如下:消耗的原材料10400元(实际成本),应付本企业安装工人的工资48000元,福利费6720元。设备安装完工交付使用,结转工程成本。(假设工程领用的原材料不涉及增值税) (14)12月13日,公司的仓库发出原材料,用途如下:生产产品耗用甲材料计划成本650000元,乙材料计划成本380000元,车间一般性耗用甲材料计划成本28000元,乙材料计划成本36000元,行政管理部门耗用乙材料计划成本14000元。
(15)12月14日,公司用现金1200元购买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用品。 (16)12月16日,公司职工报销市内交通费600元,付给现金。
(17)12月17日,公司赊销一批产品,发票注明的价款1280000元,增值税额217600元,款项未收到。另外用银行存款5000元代替购买单位垫付运杂费。 (18)12月19日,公司月初预付款的丙材料到货,随货附来的发票注明材料价款6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0元,不足款项当即通过银行支付,材料入库,其计划成本592000元。 (19)12月20日,公司对资产进行盘查,发现一台设备盘亏。该设备的账面取得成本75000元,累计已提折旧58000元(未提减值准备)。
(20)12月21日,公司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付款通知,本公司职工的住院费3680元已全部支付。 (21)12月23日,公司按合同规定预收某商店订购本公司产品的货款500000元,存入银行。 (22)12月25日,公司接受某单位捐赠给本公司的一台设备,价值880000元,设备直接投入使用。(为简化起见,这里不考虑未来应交的所得税)
(23)12月28日,公司收到银行的通知,本月的水电费12000元,其中车间的水电费8200元,行政管理部门的水电费3800元。
(24)12月30日,公司用银行存款20000元支付罚款支出。
(25)12月31日,公司提取本月固定资产折旧,其中车间设备折旧额为24500元,行政管理部门设备折旧额为12000元。
(26)12月31日,公司分配本月职工工资,其中生产工人的工资26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
工资185000元,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75000元。
(27)12月31日,公司按各自工资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工程人员的工资除外)。 (28)12月31日,公司按规定的税率计算本月的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假如本公司销售的产品为应税消费品。城建税额=(消费税额+增值税应交额+营业税额)×税率。教育费附加的计算与城建税的计算方法相同。(假如公司以前月份的增值税已全部抵扣完毕,本公司不涉及营业税)
(29)12月31日,公司月末结转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按本月差异率计算)。 (30)12月31日,公司取得一笔罚款收入44600元存入银行。 (31)12月31日,公司将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产品生产成本。
(32)12月31日,公司本月生产的产成品完工1320000元,验收入库,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其实际生产成本。
(33)12月31日,公司结转本月已销产品成本1491000元。
(34)12月31日,公司董事会批准将本月盘亏的设备按常规进行处理。
(35)12月31日,公司确证应付某单位的货款80000元,已无法偿还,予以处理。 (36)12月31日,公司将本月实现的各项“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37)12月31日,公司将本月发生的各项“支出”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38)12月31日,公司按照33%的税率计算本月的所得税并予以结转。
(39)12月31日,公司按照董事会的决议,按全年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 (40)12月31日,公司董事会决定分配给股东现金股利580000元。 (41)12月31日,公司年末结转本年净利润。
由于时间关系,公司的新任会计王健在对本月(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了处理之后,没有完成全部的结账工作(主要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应予调整的账项),就根据有关记录和计算编制了公司的利润表(简表)。公司12月份的利润表如下:
利润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利得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份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本 月 数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1 2130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4 1491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 132960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负号表示) 10 506040 加: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负号表示) 11 减:营业费用 14
管理费用 15 118688 略 财务费用 16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负号表示) 18 387352 加:投资收益(投资损失以负号填列) 19 营业外收入 23 44648 减:营业外支出 25 37000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负号表示) 27 395000 减:所得税 28 130350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负号表示) 30 264650
另外,会计王健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其他报表之前,还编制了总分类账户的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恰逢税务专管员到本公司检查纳税情况,根据有关人士提供的资料得知该公司本年度核定的计税工资为6500000元,其中12月份为480000元(不含工程人员工资)。经过简
单的查对和计算,税务专管员认为王健计算出来的本公司12月份的所得税130350元是错误的,利润表中的有关项目的确定也存在错误。另外,由于时间比较匆忙,会计王健编制的试算平衡表也不平衡(由于王健发现试算表中的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均不平衡,所以,王健就没有填列试算表中的期末余额栏目)。其不平衡的试算平衡表如下: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单位:元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现金 7200 573000 569980 银行存款 188200 5837100 原材料 2816400 1204000 1118400
材料成本差异 49604 15800 —4680 其他应收款 5000 1500 库存商品 1320000 1491000 生产成本 465000 1623060 1320000 固定资产 9101800 1254120 75000 应收账款 1920000 1502600 预付账款 1250000 100000 100000 累计折旧 1580000 58000 36500 短期借款 800000 应付账款 382000 80000 预提费用 9600 应交税金 204000 617472 预收账款 420000 500000 盈余公积 548000 26135 资本公积 1850000 960000 利润分配 1350000 606465 264650 本年利润 1420000 2174648 2174648 物资采购 1219800 1219800 待摊费用 12000 7200 应付工资 568000 568000 在建工程 374120 374120 制造费用 306960 306960 主营业务收入 2130000 2130000 应付福利费 3680 79520 主营业务成本 1491000 1491000 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2960 132960 其他应交款 7938 营业外支出 37000 37000 其他应付款 30000 营业外收入 44600 44600 所得税 130350 130350 应付股利 580000
股本 10000000 5000000 管理费用 118688 118688 合计
会计王健针对税务专管员提出的问题,对所得税的计算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在此基础上,又查找了试算平衡表不平衡的原因。
关于所得税的计算错误,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计税依据的确定存在错误(提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而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调整因素确定的,利得公司涉及一项调整因素);二是在会计期末没有对下列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全面的调整:
1.本月应付短期借款利息未入账;
2.上个月末已付款的房租(租住的房屋本月开始使用)本月未摊销入账;
3.以前已经预收款的劳务165000元本月已提供完毕,但未调整入账(为简化起见,该项收入不考虑税金问题)。
关于试算平衡表不平衡,王健怀疑是在对本月业务的处理过程中,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累计折旧等账户的记录、计算有误,而且,试算表中漏列了个别账户如“应收票据”等。请你帮助王健确定毁损账簿记录金额(“库存商品”账户和“应交税金”账户),然后找出所得税的计算错误,并予以更正。另外,在对本月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完成调整账项并对发生的错误进行改正的基础上,帮助王健编制正确的试算平衡表(在前述试算表中进行修改补充即可)。在将有关错误全部纠正完毕,完成试算平衡表中所缺项目的填列的情况下,编制利得股份公司12月份的利润表(在前述利润表中进行修改即可)和12月末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简表格式如下: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利得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产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存货 待摊费用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再建工程 固定资产合计
(略)
(略)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应交税金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流动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 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略)
(略)
资产总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在完成了上述内容之后,对利得公司会计王健在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个错误进行详细的解答,告诉王健错误的原因以及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以便于王健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案例解答思路
利得公司会计王健在其会计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遗漏及其需要纠正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11月末(即12月初)有关总账账户余额不平衡的原因是缺少“库存商品”和“应交税金”两个账户的记录。这两个账户的余额可以根据11月份的资料(题中已给出)分析确定: (一)关于“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对于每个账户而言,存在等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这里的期初余额题中已给出,增加发生额可以根据“生产成本”账户记录确定(结转完工入库成本),减少发生额可以根据11月份实现的收入及其结转比例确定。
(二)关于“应交税金”账户的余额的确定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二、所得税的计算错误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要明确所得税的计算原理。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与所得税税率计算出来的。而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利润总额加或减各项调整因素而得;其次在计算利润总额时要注意各项收入的确认是否准确,本题中企业在本月实现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内容比较简单,只是别忘了对月末应调整的“应计预收收入”进行调整;在确定利润总额时更要注意各项支出的计算,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等,这些支出有的是由很多具体内容构成,必须认真计算。特别是月末结账时需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有关的收入、费用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对于企业涉及到的某些税金(影响损益额)在计算时要慎重。利得公司本月业务涉及到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其中消费税=应税收入×消费税税率,城建税=(消费税额+营业税额+增值税应交额)×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消费税额+营业税额+增值税应交额)×教育费附加提取率。在消费税正确计算出来的基础上,由于题中已经明确本公司不涉及营业税,因而只要保证了增值税应交额的计算正确,也就可以正确地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而增值税应交额是由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减去增值税进项税额确定的,所以增值税进、销项税额的准确确定是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关键。这里要注意企业购入货物的增值税额不一定都能作为进项税额去抵扣销项税额。如果利润总额的计算无误,接下来还要检查各项调整因素。本题中主要涉及的就是计税工资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月末结账时的调整业务漏记,根据题中已给出的内容可以看出,包括“应计未付费用的调整”(利息=800000×6%÷12)漏记;“应计预付费用的调整”(摊销额=12000÷12=1000)漏记;“应计预收收入的调整”(劳务收入165000元)漏记。
(二)利得股份公司12月份实际计列工资超过计税工资40000(520000-480000)元,应予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三、计算提取盈余公积金时,要考虑“本年利润”账户前11个月的内容。 四、关于试算平衡表的不平衡,应该从多方面查找错误: (一)期初余额的方向填列错误,如“累计折旧”账户等。
(二)本期发生额的记录和计算存在错误,需要对本月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正确的进行账务处理,也就是要保证编制的会计分录不出错误,并将这些会计分录正确的登记到账簿中去,
在此基础上,正确的计算各个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这样根据各个账户的余额(包括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以及发生额编制的试算平衡表才是正确的。根据会计王健的怀疑,对银行存款、应付账款以及累计折旧等账户的记录(包括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月发生额)进行全面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漏记、重记、方向颠倒等错误,找出问题所在,并予以正确的更正,就可以编制出正确的试算平衡表。
五、利润表的错误的查找,主要在于对本期业务的处理,即对本期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确认、计量、记录是否正确。因而,要纠正利润表的错误,只要将前面的有关错误查找、改正之后,利润表也就自然地可以修改了。
六、计算盈余公积金不能仅仅按12月份实现的净利润提取。 特别提醒
关于利得公司本期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的内容: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增值税额不能作为进项税额。
(二)购入材料入库时,成本差异额的结转要区分超支差异额和节约差异额。 (三)接受捐赠资产和无法偿还的应付款均属于企业的资本公积金的来源。
(四)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计算和结转,使用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在结转时要注意节约差异用红字登记。
(五)期末结账时,不仅要按照配比原则结清各损益类账户,还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预收款的收入、未收款的收入以及预付款的费用、应付款的费用进行调整。
(六)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当期损益(期间费用)的费用界限要区分清楚。 (七)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要准确。
(八)进行利润分配,是对全年的净利润进行分配,而不仅仅是12月份的净利润。
会计核算综合案例参考答案:
本案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账户结构(账户所记录的四个金额之间的等量关系、余额的方向等)、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构成(形成、分配)、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一系列的会计基础知识,需要把前后学习的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连贯起来,逐步进行解答。具体如下: 1.关于“库存商品”和“应交税金”账户的缺失金额:
由于本月应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为1960000(2800000×70%)元,本月完工入库的商品成本为1860000(465000÷20%×80%)元,所以,“库存商品”账户的12月初余额应为1125000(1225000+1860000-1960000)元;11月份的销售税金为140000(2800000×5%)元,所以“应交税金”账户的12月初余额应为152800(140000+12800)元。
2.对公司本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包括未列出的调整账项): (1)借:现金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2)借:预付账款——友谊工厂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借:银行存款 5000000
贷:股本 5000000 (4)借:物资采购——丁材料 3558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59500
贷:应付票据 409500 银行存款 5800
(5)借:原材料——丁材料 348000
贷:物资采购 348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7800
贷:物资采购 7800 (6)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180000 ——乙材料 7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42500 贷:银行存款 292500 (7)借:待摊费用 7200
贷:银行存款 7200 (8)借:管理费用 1680
贷:其他应收款 1500 现金 180 (9)借:在建工程 309000
贷:银行存款 309000 (10)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4800 ——乙材料 2800
贷:银行存款 7600 借:原材料——甲材料 188000 ——乙材料 76000
贷:物资采购 264000 借:物资采购 64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6400 (11)借:现金 568000
贷:银行存款 568000 借:应付工资 568000
贷:现金 568000 (12)借:应收票据 100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44500 银行存款 6500 (13)借:在建工程 65120
贷:原材料 10400 应付工资 48000 应付福利费 6720 借:固定资产 374120
贷:在建工程 374120 (14)借:生产成本 1030000 制造费用 64000 管理费用 14000
贷:原材料 1108000 (15)借:管理费用 1200
贷:现金 1200 (16)借:管理费用 600
贷:现金 600 (17)借:应收账款 1502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17600 银行存款 5000 (18)借:物资采购——丙材料 6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02000
贷:预付账款——友谊工厂 100000 银行存款 602000 借:原材料——丙材料 592000
贷:物资采购 592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8000
贷:物资采购 8000 (19)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7000 累计折旧 58000
贷:固定资产 75000 (20)借:应付福利费 3680
贷:银行存款 3680 (21)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预收账款 500000 (22)借:固定资产 880000
贷:资本公积 880000 (23)借:制造费用 8200 管理费用 38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4)借:营业外支出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25)借:制造费用 24500 管理费用 12000
贷:累计折旧 36500 (26)借:生产成本 260000 制造费用 185000 管理费用 75000
贷:应付工资 520000 (27)借:生产成本 36400 制造费用 25900 管理费用 10500
贷:应付福利费 72800 (28)消费税=(850000+1280000)×5%=106500(元) 城建税=(158100+106500)×7%=18522(元) 教育费附加=(158100+101500)×7%=7938(元)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2960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106500 ——应交城建税 18522
其他应交款 7938 (29)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产品负担的差异额= -1%×1030000= -10300(元) 车间负担的差异额=-1%×64000= -640(元) 厂部负担的差异额=-1%×14000= -140(元) 借:生产成本 10300 制造费用 640 管理费用 140
贷:材料成本差异 11080 (30)借:银行存款 44600
贷:营业外收入 44600 (31)借:生产成本 306960
贷:制造费用 306960 (32)借:库存商品 1320000
贷:生产成本 1320000 (33)借:主营业务成本 1491000
贷:库存商品 1491000 (34)借:营业外支出 17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7000 (35)借:应付账款 80000
贷:资本公积 80000 对于本月漏列的调整业务在此进行处理:
本月负担的借款利息为4000(800000×6%÷12)元: 借:财务费用 4000
贷:预提费用 4000 本月应摊销的房租为1000(12000÷12)元: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待摊费用 1000 本月应确认的劳务收入为165000元:
借:预收账款 165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65000 (36)借:主营业务收入 213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5000 营业外收入 44600
贷:本年利润 2339600 (37)借:本年利润 17846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491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2960 管理费用 119640 财务费用 4000 营业外支出 37000 (38)本期应纳税所得额=2339600-1784600+40000=595000(元) 本期应纳所得税额=595000×33%=196350(元) 借:所得税 19635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96350 借:本年利润 196350
贷:所得税 196350 (39)全年的净利润=1420000+(555000-196350)=1778650(元) 提取的盈余公积金=1778650×10%=177865(元)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77865
贷:盈余公积 177865 (40)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580000
贷:应付股利 580000 (41)借:本年利润 177865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778650
由以上的处理可以看出,公司会计王健计算出的所得税之所以错误,有两个原因:一是纳税调整因素中的计税工资应调增会计利润40000元,但会计王健在计算所得税时对此未予考虑;二是未提利息4000元、未摊房租1000元、未计劳务收入165000元。合计影响应纳税所得额200000(165000+40000-1000-4000)元,因而少计所得税66000(200000×33%)元。 关于试算表不平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几个账户的记录处理错误,另外,还要考虑“库存商品”、“应交税金”账户的期初余额未列以及相关账户期初余额列表错误。具体如下: (1)“库存商品”账户的期初余额为1125000元;“应交税金”账户的期初余额为152800元;“累计折旧”账户的期初余额应为贷方1580000元,而在试算表中将其方向颠倒。 (2)关于本期发生额,在试算平衡表中的错误比较多,具体如下:
“银行存款”账户贷方发生额全部漏记,而且将贷方的292500元错记入借方,导致借方多记292500元,也就是“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应为5544600元,贷方发生额应为1944280元;
“预提费用”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预提利息)而少记4000元;
“应交税金”账户由于几项漏记调整业务而导致所得税少记66000元,进而“应交税金”账户贷方少记66000元,即“应交税金”账户贷方发生额应为683472元; “预收账款”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而使其借方发生额少记165000元;
“盈余公积”账户由于净利润计算错误而使得其贷方发生额错误,应为177865元;
“利润分配”账户同样由于净利润错误导致利润分配的错误,进而“利润分配”账户的记录发生错误,即贷方发生额少记1514000(1420000+94000)元,借方发生额少记151400元,所以,“利润分配”账户借方发生额应为757865元,贷方发生额应为1778650元; “本年利润”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而使得贷方发生额少记165000元,借方发生额的错误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漏记调整业务、所得税错误、年末结转净利润错误等,合计少记1585000〔1000+4000+66000+(200000-66000)-40000+1420000〕元,即“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应为2339600元,借方发生额应为3759600元;
“待摊费用”账户由于漏记摊销房租业务而使得其贷方发生额少记1000元;
“财务费用”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而使得其借方发生额少记4000元(预提利息); “所得税”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包括未提利息4000元,未摊房租1000元,未计收入165000元)以及在计算所得税时未考虑调整因素(计税工资)等而少记所得税66000元; “管理费用”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房租)而少记1000元。
(3)由于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中,还涉及到“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两个账户,而会计王健却未将其列入试算平衡表中,应将“应收票据”账户的借方发生额1001000元、“应付票据”账户的贷方发生额409500元列入试算表中的发生额栏。
(4)在将各个账户的期初余额填列正确,本期发生额计算正确的情况下,就可以依据“期末
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式子确定各个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正确的试算平衡表如下: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单位:元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现金 7200 573000 569980 10220 银行存款 1882000 5544600 1944280 5482320 原材料 2816400 1204000 1118400 2902000
材料成本差异 49604 15800 —4680 29124 其他应收款 12604 1500 11104 库存商品 1125000 1320000 1491000 954000 生产成本 465000 1623060 1320000 768060 固定资产 9101800 1254120 75000 10280920 应收账款 1920000 1502600 3422600 预付账款 1250000 100000 100000 1250000 应收票据 1001000 1001000
累计折旧 1580000 58000 36500 1558500 短期借款 800000 800000 应付账款 382000 80000 302000 预提费用 9600 4000 13600
应交税金 152800 204000 683472 632272 预收账款 420000 165000 500000 755000 应付票据 409500 409500 盈余公积 548000 177865 725865 资本公积 1850000 960000 2810000 利润分配 1350000 757865 1778650 2370785 本年利润 1420000 3759600 2339600 物资采购 1219800 1219800
待摊费用 12000 7200 1000 18200 应付工资 568000 568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17000 17000 在建工程 374120 374120 制造费用 306960 306960 主营业务收入 2130000 213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5000 165000 应付福利费 3680 79520 75840 主营业务成本 1491000 1491000 财务费用 4000 4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2960 132960
第十章 会计报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应在资产负债表的流动资产部分中单独列项反映的是(。 )
A.长期待摊费用中在一年内摊销的部分 B.预计一年内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 C.预计一年内报废的固定资产 D.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2.利润分配表是下列哪个报表的附表(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现金流量表 D.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3.“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有贷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下列一个项目内反映( )。 A.应收账款 B.应付账款 C.预付账款 D.预收账款 4.按照编制单位的不同,会计报表可以分为( )。
A.单位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 B.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C.企业会计报表和事业会计报表 D.主、附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5.通过资产负债表不能了解( )。
A.企业的经济资源及分布的情况 B.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 C.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D.企业的财务成果及其形成过程 6.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值”包括的项目有( )。
A.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原值 B.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原值 C.已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原值 D.正在安装的固定资产原值 7.在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下,会计报表编制的根据是( )。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科目汇总表 D.原始凭证汇总表 8.依照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采用的格式为( )。 A.单步报告式 B.多步报告式 C.账户式 D.混合式 9.依照我国的会计准则,利润表采用的格式为( )。 A.单步报告式 B.多步报告式 C.账户式 D.混合式
10.某企业为新开办的企业,本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90万元,其中有10万元是向外单位进行长期投资分得的税后利润,属于纳税前应扣除的项目,该企业按33%计算所得税,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5%提取法定公益金,分给投资者利润为235600元,则该企业在利润分配表中“年末未分配利润”数额为( )。 A.220000元 B.276950元 C.300400元 D.305000元 11.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 )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A.某一特定日期 B.一定时期内 C.某一年份内 D.某一月份内
12.在下列各个会计报表中,属于反映企业对外的静态报表的是( )。 A.利润表 B.利润分配表 C.现金流量表 D.资产负债表 13.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是( )。
A.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B.利润表的附表
C.现金流量表的附表 D.反映财务状况的主表 14.期末“预提费用”账户的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中( )。 A.以负数列示在预提费用项目中 B.用红字列示在预提费用项目中
C.不做反映,而在利润表中列示
D.与“待摊费用”账户借方余额相加后列示在待摊费用项目中 15.“应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有借方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 )项目中反映。 A.预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收账款 D.应付账款
16.编制会计报表时,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作为编制依据的报表是( )。 A.利润表 B.利润分配表 C.资产负债表 D.现金流量表
17.以“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作为编制依据的会计报表是( )。 A.利润表 B.利润分配表 C.资产负债表 D.现金流量表
18.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资产类备抵调整账户应列示在( )。 A.权益方 B.资产方 C.借方 D.贷方
19.某企业“应付账款”明细账期末余额情况如下:W企业贷方余额为200000元,Y企业借方余额为180000元,Z企业贷方余额为300000元。假如该企业“预付账款”明细账均为借方余额,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的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项目的数额为( )。 A.680000 B.320000 C.500000 D.80000
20.在利润表中,对主营业务要求详细列示其收入、成本费用和税金等项目,而对其他业务只列示其他业务利润项目,这一做法体现了( )。 A.真实性原则 B.配比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重要性原则
21.填列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栏各个项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记录填列 B.主要是根据有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记录填列 C.大多数项目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记录填列,少数项目则根据有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记录填列 D.少数项目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记录填列,大多数项目则根据有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记录填列
22.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到的会计信息是( )。 A.企业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B.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构成
C.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
D.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及其现金增减变动的原因 23.按照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资产负债表属于( )。 A.财务状况报表 B.经营成果表 C.对外报表 D.月报
24.资产负债表的下列项目中,根据几个总账账户期末余额进行汇总填列的是( )。 A.短期投资 B.短期借款 C.货币资金 D.累计折旧 25.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的保管期限为( )。
A.5年 B.15年 C.25年 D.永久保管 26.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应根据( )。 A.“存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直接填列
B.“原材料”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直接填列 C.“原材料”、“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 D.“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
27.某企业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为2800000元,以银行存款收讫,应收票据期初余额为270000元,期末余额60000元,应收账款期初余额为1000000元,期末余额为400000元,年度内核销的坏账损失为20000元,另外,当期因商品质量问题发生的退货价款30000元,货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根据上述资料,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 )。 A.3560000元 B.3590000元 C.3580000元 D.3620000元 28.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较正常的速动比率是( )。
A.200% B.100% C.50% D.25% 29.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 )。
A.资金占用越大 B.坏账风险越大
C.偿债能力越差 D.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越短 30.某公司2001年销售收入为500万元,未发生销售退回和折让,年初应收账款为120万元,年末应收账款为240万元。则该公司2001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 A.86天 B.129.6天 C.146天 D.173天 31.某公司2002年年初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为1。若该公司计划年末所有者权益为5000万元,并使债权人投入的资金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提高5个百分点,则该公司2002年年末资产负债率为( )。
A.48.72% B.48.78% C.50.00% D.51.22%
32.某企业2001年平均资产总额为4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净额1400万元,实现净利润224万元,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0%,则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为( )。 A.5.6% B.9.3% C.16% D.14%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的下列报表,属于对外报表的有(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分配表 C.利润表 D.现金流量表 E.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2.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是( )。 A.数字真实 B.编报及时
C.格式统一 D.内容完整 E.计算正确 3.下列报表中,属于附表的有( )。
A.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B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C.财务情况说明书 D.利润分配表 E.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4.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披露的内容包括( )。 A.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B.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C.或有事项的说明 D.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E.关联方关系及其关联方交易的说明
5.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包括的项目有( )。 A.无形资产 B.短期投资
C.预付账款 D.预提费用 E.待摊费用
6.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根据下列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的代数和进行填列的有( )。
A.材料成本差异 B.物资采购
C.制造费用 D.自制半成品 E.在建工程 7.在利润表中,应列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中的税金有(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资源税 E.教育费附加 8.利润表提供的信息包括( )。
A.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 B.发生的主营业务支出
C.其它业务利润 D.利润或亏损总额 E.企业的财务状况 9.企业的下列报表中,属于对内的会计报表的有( )。 A.资产负债表 B.利润表
C.利润分配表 D.制造成本表 E.商品产品成本报表 10.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 )。
A.债权人 B.企业内部管理层
C.投资者 D.潜在的投资者 E.国家政府部门 11.在编制资产负债表中,应根据总账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直接填列的项目有 ( )。
A固定资产原价 . B.应收票据
C.坏账准备 D.累计折旧 E.短期借款 12.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 )。 A.会计报表 B.会计报表附注
C.财务情况说明书 D.利润预测报告 E.审计报告
13.下列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反映时,应考虑已计提的减值或损失准备的项目有( )。
A.长期股权投资 B.预付账款
C.其他应收款 D.在建工程 E.无形资产 14.不减少现金的费用和损失包括( )。 A.固定资产折旧 B.无形资产摊销 C.转销固定资产盘亏 D.投资损失 E.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15.下列各项属于应记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的经济业务包括( )。 A.销售商品收入的现金 B.购货退回而收到的退货款
C.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D.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 E.收到的税费返还
16.下列各项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有( )。 A.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B.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 C.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D.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E.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
17.下列指标中,可以用来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 A.现金比率 B.产权比率
C.速动比率 D.资本利润率 E.成本利润率 18.反映获利能力比率评价指标包括( )。 A.销售净利润率 B.资产净利润率
C.资本收益率 D.每股收益 E.存货周转率 (三)判断题
1.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 ( )
2. 会计报表按其反映的内容,可以分为动态会计报表和静态会计报表;按照会计报表的编制单位,可以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 )
3.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月末、季末或年末取得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的报表。( ) 4.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对实现利润的分配或亏损弥补情况的会计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 )
5. 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为简便明晰起见,我国企业采用的是单步式利润表格式。( )
6. 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栏各项目主要是根据总账或有关明细账期末贷方余额直接填列的。( )
7. 利润分配表中的“本年实际”栏,根据当年“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 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
8. 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和银行本票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合计数,因此,本项目应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期末余额合计数填列。( )
9.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 账户所属各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如果“预付账款” 账户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有借方余额的.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如果“应收账款” 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有贷方余额,应包括在“预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
10.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项目,是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的各项营业费用和实际成本。( ) 11. 从投资者的观点来看,资产负债率越低,他们的资金就越安全,就越能分得丰厚的股利。( )
12. 产权比率指标表明了债权人投资的资本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 ) 13.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情况的一项指标。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周转天数多。( )
14.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它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经营情况的预期。预期越好,市盈率就越低。( )
15. 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净增加额应与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末数相等。( ) 16. 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负债”部分列示的是企业报告期末全部长期负债余额,因而“长期负债合计”项目的金额等于报告期末“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所有长期负债类科目余额之和。( ) (四)业务计算题
1.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销售过程、利润形成过程的经济业务,并掌握这些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利润报表的编制。
资料:某一般纳税企业2002年8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企业销售甲产品1000件,每件售价80元,价税款已通过银行收讫。
(2)企业同城销售给红星厂乙产品900件,每件售价50元,但价税款尚未收到。
(3)结转已售甲、乙产品成本。其中甲产品生产成本65400元;乙产品生产成本36000元。 (4)以银行存款支付本月销售甲、乙两种产品的销售费1520元。 (5)根据规定计算应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8750元。
(6)王××外出归来报销因公务出差的差旅费350元(原已预支400元)。 (7)以现金1000元支付厂部办公费。
(8)企业收到红星厂前欠货款45000并存入银行。 (9)没收某单位逾期未退回的包装物押金6020元。
(10)年初,用银行存款支付厂部全年材料仓库的租赁费2400元。 (11)摊销应由本月负担的预付材料仓库租赁费170元。
(12)根据上述有关经济业务,结转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13)根据上述有关经济业务结转本月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及管理费用。
(14)根据本期实现的利润总额,按33%税率计算应交所得税。 (15)以银行存款上交税金城建税8750元,所得税5940元。
要求:根据上述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并编制该企业当月的利润表,增值税率为17%。(凡能确定二级或明细账户名称的,应同时列明二级或明细账户)。
2.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销售过程、利润形成过程以及利润分配过程的经济业务,从而掌握这些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利润分配表的编制。
资料:已知A企业2002年12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该企业为一般纳税企业,其增值税率为17%。
(1)12月12日销售甲产品100件,每件售价450元,价税款尚未收到。 (2)12月2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管理部门办公费3110元。
(3)12月30日,计提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2 000元。 (4)12月30日,计算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1 000元。
(5)12月30日,结转已销售的100件甲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20 000元。 (6)12月30日,以银行存款支付100件甲产品的运费600元。 (7)12月31日,预提本月短期借款利息费用300元。
(8)12月31日,将清理固定资产净收益4000元转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9)12月31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罚款支出2 400元。
(10)12月31日,将各项收入和各项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11)12月31日,按33%的所得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并结转到“本年利润” 账户。
(12)年终决算时,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税后利润)总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假定1-11月已实现净利润120174.7元)。
(13)按全年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4)本年计算应向投资者分配利润80 000元。
(15)年末经董事会决议,将资本公积中的4000元转增资本金。 要求: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并编制利润分配表。(在编制会计分录时,凡能确定二级或明细账户名称的,应同时列明二级或明细账户)
3.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 资料:某企业2002年4月30日有关科目余额如下: 科目名称 借方余额 贷方余额 应收账款 65000
坏账准备 500 预付账款 30000 原材料 34000 生产成本 56000 库存商品 85000
材料成本差异 2000
待摊费用 800 预提费用 4000 利润分配 172500
本年利润 21000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净额; (2)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的数额; (3)资产负债表上“待摊费用”项目的数额; (4)资产负债表上“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
4.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务指标的计算过程及其作用。
资料:企业上月初存货余额为950万元。上月末存货余额为105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5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的存货周转率。
5. 目的: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财务指标的计算过程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资料: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本期流动资产合计363000元,存货63000元,流动负债合计400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企业的速动比率。 五、案例 案例一:
A企业按其预计营业额计算的业务招待费应列支12万元,否则其超支额须列入应纳税所得额中计算交纳所得税。A企业在当年的5月底业务招待费实际支出额已达10万元,为了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将招待费压缩到12万元以内,经理和会计人员商定,以报销劳保用品为名套取现金,用于业务招待费支出。会计人员随即从某劳保用品商店搞到几张空白发票,自行编造填列有关数据,共计18万元。会计人员依据这些伪造的发票,作了借记“制造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套取现金18万元,全部以个人名义存储,专门用于压缩业务招待费的超支。请问清查人员对上述违法行为应怎样进行查处? 案例提示:
清查人员应询问劳保用品保管员,对账面登记的劳保用品与仓库中的劳保用品的购进与发出进行核对。查出问题后,应强令A企业补交所得税,调整账面盈余。 案例二:
审计人员在查阅U企业的98年10月份的会计报表时,发现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目较以前月份的发生额有较大的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本期与前几期比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于是,审计人员查阅该企业的账簿,发现“应收账款”总账与明细账金额之和不相等,对总账所记载的一些“应收账款”数额,明细账中并未作登记。审计人员根据账簿记录调阅有关记账凭证,发现三张记账凭证后未附有原始凭证。其中: 10月12日9#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借:应收账款 58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0 10月17日15#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借:应收账款 117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0 10月23日20#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是:
借:应收账款 92000(红字)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红字)
经审查,U企业在上述10月份的三张会计凭证中虚列当期收入60万元,三笔业务中在“库存商品”明细账和“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均未作登记,准备于下年年初作销货退回处理。 请问:(1)U企业此举的目的是什么?说出你认为的企业所为的几种可能性。 (2)上述问题在年终结账前发现,U企业应如何调账? 案例提示:上述问题在年终结账前发现,U企业应作如下调整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600000
贷:应收账款 600000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D;4.A.;5.D;6.A;7.C;8.C;9.B;10.D;11.A;12.D;13.A;14.D;15.B;16.C;17.A;18.B;19.C;20.D;21.A.;22.D;23.A;24.C;25.D;26.C.;27.A;28.B;29.D;30.B;31.A;32.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DE;3.ABDE;4.ABCDE;5.BCE;6.ABD;7.BCDE;8.ABCD;9.DE;10.ABCDE;11.AB;12.ABC;13.ACDE;14.ABCDE;15.ABCE;16.ABCE;17.ABC;18.ABCD (三)判断题
1.错误 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6.错误7.正确8.错误9.错误10.错误11.错误12.正确13.错误14.错误15.错误16.错误 (四)业务计算题
1.(1)借:银行存款 93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3600 (2)借:应收账款 526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7650 (3)借:主营业务成本 101400 贷:库存商品
-甲产品 65400 -乙产品 36000 (4)借:营业费用
-甲产品 800 -乙产品 720 贷:银行存款 1520 (5)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8750 贷:应交税金 8750 (6)借:管理费用 350 现金 50 贷:其他应收款 400 (7)借:管理费用 1000 贷:现金 1000
(8)借:银行存款 45000 贷:应收账款 45000 (9)借:其他应付款 6020 贷:其他业务收入 6020 (10)借:待摊费用 2400 贷:银行存款 2040 (11)借:管理费用 170 贷:待摊费用 170 (12)借:主营业务收入 125000 其他业务收入 6020
贷:本年利润 131020 (13)借:本年利润 11319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1400 营业费用 152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8750 管理费用 1520 (14)借:所得税 5883.9
贷:应交税金 5883.9 借:本年利润 5883.9
贷:所得税 5883.9 (15)借:应交税金
-城建税 8750 -所得税 5883.9
贷:银行存款 14633.9 利润表
编制单位: 2002年8月项 目 本月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125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1014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8750 二、主营业务利润 14850 加:其他业务利润 6020 减:管理费用 1520 营业费用 1520 三、营业利润 17830 四、利润总额 17830 减:所得税 5883.9 五、净利润 11946.1
2.(1)借:应收账款 526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7650 (2)借:管理费用 3110 贷:银行存款 3110
单位:元
(3)借: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 (4)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 000 贷:应交税金 1000 (5)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贷:库存商品 20000 (6)借:营业费用 600 贷:银行存款 600 (7)借:财务费用 300 贷:预提费用 300 (8)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 贷:营业外收入 4000 (9)借:营业外支出 2400 贷:银行存款 2400 (10)借:主营业务收入 45000 营业外收入 4000
贷:本年利润 49000 借:本年利润 29410 贷:主营业务成本 20000 营业费用 6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000 管理费用 5110 财务费用 300 营业外支出 2400 (11)借:所得税 6464.7 贷:应交税金 6464.7 借:本年利润 6464.7
贷:所得税 6464.7 (12)借:本年利润 1333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13330 贷:盈余公积 13330 (14)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80000 贷:应付利润 80000 (15)借:资本公积 4000 贷:实收资本 4000 利润分配表 2002年
编制单位:A企业
项 目 行次 本年实际 一、净利润 1 133300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2
二、可供分配利润 3 133300 加:盈余公积补亏 4
减:提取盈余公积 5 13330 应付利润 6 80000 三、未分配利润 7 39970
3.某企业2002年4月30日有关科目余额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 (1)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项目的净额为64500元; (2)资产负债表上“存货”项目的数额为173000元; (3)资产负债表上“待摊费用”项目的数额为4800元; (4)资产负债表上“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额37500元。
4.(1)存货平均余额=(9500000+10500000)÷2=10000000(元) (2)存货周转率=8500000÷10000000×100%=85% 5.(1)速动资产=363000-63000=300000(元) (2)速动比率=300000÷400000×100%=75%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1.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初级会计实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年。 3.罗伯特F 迈格斯:《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附录:会计核算综合案例
〔写在前面的话:对《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学习暂告一段落,你一定想知道自己对会计基本原理学习和掌握的程度。虽然这是一门介绍会计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课程,但也不乏实务操作的内容,况且任何理论都应付诸于实践进而指导实践,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之一。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我们精心设计了这套“会计核算案例”,旨在帮助初学者运用所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目的,这也是我们设计本案例的初衷。这个案例综合了会计循环的大部分内容,从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开始,到财务报告的编制为止,不仅如此,我们还将一些常见错误隐藏于案例内容之中,这就要求面对案例的你必须将顺序发生的错误予以纠正,才能完成案例的实际操作过程。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就成为本案例不同于平时按部就班学习的特有之处。应该说,这个案例基本上将我们所学过的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作了一个连贯,当你从容地将这个案例的各个要求完成之后,相信你会感觉有所收获。〕
目的:练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以及会计循环综合业务的处理。
资料:利得股份有限公司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公司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处理基础,对于原材料的收发核算按照计划成本计价,产成品按实际成本计价。适用的税率分别为:增值税税率为17%,消费税税率为5%,城建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提取率为3%,所得税税率为33%。发出存货(原材料按计划成本除外)的计价方法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从银行取得的临时借款的年利率为6%,利息按月计算提取。
2003年11月份,由于公司原会计李广平工作调动(截止11月末为止的经济业务已全部处理完毕),直到12月末才找到合适的会计王健,因而,公司12月份的所有经济业务在月末之前都没有进行处理。而且,由于原会计李广平走得比较匆忙,与新来的会计王健没有办理会计交接手续。所以,王健来到公司之后,提出要对公司11月份的有关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以明确各自的责任,并将原会计李广平临时叫回公司共同核对有关账目以便补办会计交接手续。 王健首先列出了公司11月30日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见下表: 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表
2003年11月30日 账户名称 借方 贷方
现金 7200 银行存款 1882000 原材料 2816400
材料成本差异 49604 其他应收款 12604 生产成本 465000 固定资产 9101800 应收账款 1920000 预付账款 1250000 待摊费用 12000 累计折旧 1580000 短期借款 800000 应付账款 382000 其他应付款 30000 预提费用 9600 预收账款 420000 盈余公积 548000 股本 10000000 资本公积 1850000 利润分配 1350000 本年利润 1420000
在对上表有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的过程中,王健发现公司总账账户余额(11月末的余额,也就是12月初的余额)存在问题(借方余额合计不等于贷方余额合计),经过王健和李广平的共同查找,初步确定问题在于出纳员代为保管会计账簿过程中,致使账簿中某些总账账户记录受损,包括“库存商品”账户和“应交税金”账户(只有这两个账户受损)。于是王健对与其相关的11月份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确定了下列内容: 公司11月初库存商品余额为1225000元;
公司11月份该种商品的销售总收入为2800000元; 公司按销售收入的70%结转销售成本;
公司在11月份生产的产品(包括月初在产品和本月投产的产品)在月末有80%完工入库; 公司11月份按销售收入的5%计算销售税金,其他欠交的税金计为12800元(包括以前欠交的税金)。
李广平将所缺账簿记录资料进行了处理,补齐了账簿记录,并按规定程序与王健办完了交接手续。
接下来王健开始介入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出纳员王丽将她所保管的公司12月份发生经济业务的有关凭据交给王健,经过王健的整理,列出了利得股份公司12月份的经济业务内容(王健归纳的):
(1)12月1日,公司开出现金支票从开户银行基本户提取现金5000元,以备零星开支用。 (2)12月2日,公司用银行存款100000元预付给友谊工厂订购丙材料。
(3)12月3日,公司接受某投资人的投资5000000元,存入银行,已办完各种手续。 (4)12月3日,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购入丁材料,发票注明价款3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59500元。另外,公司用银行存款5800元支付丁材料的运杂费。
(5)12月3日,上述丁材料验收入库,结转其计划成本348000元,并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额。
(6)12月4日,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下列材料:
甲材料 6000千克 单价30元 价款计180000元 乙材料 3500千克 单价20元 价款计70000元 (7)12月5日,公司用银行存款7200元预付明年的报章杂志订阅费。
(8)12月6日,公司的公出人员出差归来报销差旅费1680元,余款补足现金(原借款1500元)。 (9)12月8日,公司从某商店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其买价260000元,增值税税额44200元,包装运杂费等4800元,款项通过银行支付,设备投入安装。
(10)12月9日,公司用银行存款7600元支付本月购入的甲、乙材料的外地运杂费,按材料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验收入库,结转其计划成本及差异额。其中甲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88000元,乙材料的计划成本为76000元。
(11)12月10日,公司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568000元,直接发放工资。
(12)12月12日,公司向某客户销售一批产品,价款850000元,增值税销项税额144500元。另外,公司用银行存款代客户垫付运杂费6500元。全部款项收到一张已承兑商业汇票。 (13)12月12日,公司本月购入的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安装费如下:消耗的原材料10400元(实际成本),应付本企业安装工人的工资48000元,福利费6720元。设备安装完工交付使用,结转工程成本。(假设工程领用的原材料不涉及增值税) (14)12月13日,公司的仓库发出原材料,用途如下:生产产品耗用甲材料计划成本650000元,乙材料计划成本380000元,车间一般性耗用甲材料计划成本28000元,乙材料计划成本36000元,行政管理部门耗用乙材料计划成本14000元。
(15)12月14日,公司用现金1200元购买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用品。 (16)12月16日,公司职工报销市内交通费600元,付给现金。
(17)12月17日,公司赊销一批产品,发票注明的价款1280000元,增值税额217600元,款项未收到。另外用银行存款5000元代替购买单位垫付运杂费。 (18)12月19日,公司月初预付款的丙材料到货,随货附来的发票注明材料价款60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102000元,不足款项当即通过银行支付,材料入库,其计划成本592000元。 (19)12月20日,公司对资产进行盘查,发现一台设备盘亏。该设备的账面取得成本75000元,累计已提折旧58000元(未提减值准备)。
(20)12月21日,公司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付款通知,本公司职工的住院费3680元已全部支付。 (21)12月23日,公司按合同规定预收某商店订购本公司产品的货款500000元,存入银行。 (22)12月25日,公司接受某单位捐赠给本公司的一台设备,价值880000元,设备直接投入使用。(为简化起见,这里不考虑未来应交的所得税)
(23)12月28日,公司收到银行的通知,本月的水电费12000元,其中车间的水电费8200元,行政管理部门的水电费3800元。
(24)12月30日,公司用银行存款20000元支付罚款支出。
(25)12月31日,公司提取本月固定资产折旧,其中车间设备折旧额为24500元,行政管理部门设备折旧额为12000元。
(26)12月31日,公司分配本月职工工资,其中生产工人的工资26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85000元,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75000元。
(27)12月31日,公司按各自工资额的14%提取职工福利费(工程人员的工资除外)。 (28)12月31日,公司按规定的税率计算本月的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假如本公司销售的产品为应税消费品。城建税额=(消费税额+增值税应交额+营业税额)×税率。教育费附加的计算与城建税的计算方法相同。(假如公司以前月份的增值税已全部抵扣完毕,本公
司不涉及营业税)
(29)12月31日,公司月末结转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按本月差异率计算)。 (30)12月31日,公司取得一笔罚款收入44600元存入银行。 (31)12月31日,公司将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产品生产成本。
(32)12月31日,公司本月生产的产成品完工1320000元,验收入库,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单结转其实际生产成本。
(33)12月31日,公司结转本月已销产品成本1491000元。
(34)12月31日,公司董事会批准将本月盘亏的设备按常规进行处理。
(35)12月31日,公司确证应付某单位的货款80000元,已无法偿还,予以处理。 (36)12月31日,公司将本月实现的各项“收入”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37)12月31日,公司将本月发生的各项“支出”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38)12月31日,公司按照33%的税率计算本月的所得税并予以结转。
(39)12月31日,公司按照董事会的决议,按全年净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 (40)12月31日,公司董事会决定分配给股东现金股利580000元。 (41)12月31日,公司年末结转本年净利润。
由于时间关系,公司的新任会计王健在对本月(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了处理之后,没有完成全部的结账工作(主要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应予调整的账项),就根据有关记录和计算编制了公司的利润表(简表)。公司12月份的利润表如下:
利润表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利得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份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本 月 数 本年累计数 一、主营业务收入 1 2130000 减:主营业务成本 4 1491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 132960
二、主营业务利润(亏损以负号表示) 10 506040 加:其他业务利润(亏损以负号表示) 11 减:营业费用 14
管理费用 15 118688 略 财务费用 16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负号表示) 18 387352 加:投资收益(投资损失以负号填列) 19 营业外收入 23 44648 减:营业外支出 25 37000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负号表示) 27 395000 减:所得税 28 130350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负号表示) 30 264650
另外,会计王健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其他报表之前,还编制了总分类账户的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恰逢税务专管员到本公司检查纳税情况,根据有关人士提供的资料得知该公司本年度核定的计税工资为6500000元,其中12月份为480000元(不含工程人员工资)。经过简单的查对和计算,税务专管员认为王健计算出来的本公司12月份的所得税130350元是错误的,利润表中的有关项目的确定也存在错误。另外,由于时间比较匆忙,会计王健编制的试算平衡表也不平衡(由于王健发现试算表中的期初余额和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均不平衡,所以,王健就没有填列试算表中的期末余额栏目)。其不平衡的试算平衡表如下: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单位:元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现金 7200 573000 569980 银行存款 188200 5837100 原材料 2816400 1204000 1118400
材料成本差异 49604 15800 —4680 其他应收款 5000 1500 库存商品 1320000 1491000 生产成本 465000 1623060 1320000 固定资产 9101800 1254120 75000 应收账款 1920000 1502600 预付账款 1250000 100000 100000 累计折旧 1580000 58000 36500 短期借款 800000 应付账款 382000 80000 预提费用 9600 应交税金 204000 617472 预收账款 420000 500000 盈余公积 548000 26135 资本公积 1850000 960000 利润分配 1350000 606465 264650 本年利润 1420000 2174648 2174648 物资采购 1219800 1219800 待摊费用 12000 7200 应付工资 568000 568000 在建工程 374120 374120 制造费用 306960 306960 主营业务收入 2130000 2130000 应付福利费 3680 79520 主营业务成本 1491000 1491000 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2960 132960 其他应交款 7938 营业外支出 37000 37000 其他应付款 30000 营业外收入 44600 44600 所得税 130350 130350 应付股利 580000 股本 10000000 5000000 管理费用 118688 118688 合计
会计王健针对税务专管员提出的问题,对所得税的计算过程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在此基础上,又查找了试算平衡表不平衡的原因。
关于所得税的计算错误,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计税依据的确定存在错误(提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而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调整因素确定的,利得公司涉及一项调整因素);二是在会计期末没有对下列需要调整的事项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全面的调整:
1.本月应付短期借款利息未入账;
2.上个月末已付款的房租(租住的房屋本月开始使用)本月未摊销入账;
3.以前已经预收款的劳务165000元本月已提供完毕,但未调整入账(为简化起见,该项收入不考虑税金问题)。
关于试算平衡表不平衡,王健怀疑是在对本月业务的处理过程中,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累计折旧等账户的记录、计算有误,而且,试算表中漏列了个别账户如“应收票据”等。请你帮助王健确定毁损账簿记录金额(“库存商品”账户和“应交税金”账户),然后找出所得税的计算错误,并予以更正。另外,在对本月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完成调整账项并对发生的错误进行改正的基础上,帮助王健编制正确的试算平衡表(在前述试算表中进行修改补充即可)。在将有关错误全部纠正完毕,完成试算平衡表中所缺项目的填列的情况下,编制利得股份公司12月份的利润表(在前述利润表中进行修改即可)和12月末的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简表格式如下: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利得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31日 单位:元
资产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 年初数 期末数 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存货 待摊费用 流动资产合计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再建工程 固定资产合计
(略)
(略) 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应交税金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流动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 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略)
(略)
资产总计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在完成了上述内容之后,对利得公司会计王健在整个会计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每一个错误进
行详细的解答,告诉王健错误的原因以及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以便于王健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案例解答思路
利得公司会计王健在其会计处理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遗漏及其需要纠正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11月末(即12月初)有关总账账户余额不平衡的原因是缺少“库存商品”和“应交税金”两个账户的记录。这两个账户的余额可以根据11月份的资料(题中已给出)分析确定: (一)关于“库存商品”账户余额,对于每个账户而言,存在等式“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这里的期初余额题中已给出,增加发生额可以根据“生产成本”账户记录确定(结转完工入库成本),减少发生额可以根据11月份实现的收入及其结转比例确定。
(二)关于“应交税金”账户的余额的确定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二、所得税的计算错误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要明确所得税的计算原理。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与所得税税率计算出来的。而应纳税所得额等于利润总额加或减各项调整因素而得;其次在计算利润总额时要注意各项收入的确认是否准确,本题中企业在本月实现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内容比较简单,只是别忘了对月末应调整的“应计预收收入”进行调整;在确定利润总额时更要注意各项支出的计算,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等,这些支出有的是由很多具体内容构成,必须认真计算。特别是月末结账时需要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有关的收入、费用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对于企业涉及到的某些税金(影响损益额)在计算时要慎重。利得公司本月业务涉及到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其中消费税=应税收入×消费税税率,城建税=(消费税额+营业税额+增值税应交额)×城建税税率,教育费附加=(消费税额+营业税额+增值税应交额)×教育费附加提取率。在消费税正确计算出来的基础上,由于题中已经明确本公司不涉及营业税,因而只要保证了增值税应交额的计算正确,也就可以正确地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而增值税应交额是由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减去增值税进项税额确定的,所以增值税进、销项税额的准确确定是计算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关键。这里要注意企业购入货物的增值税额不一定都能作为进项税额去抵扣销项税额。如果利润总额的计算无误,接下来还要检查各项调整因素。本题中主要涉及的就是计税工资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月末结账时的调整业务漏记,根据题中已给出的内容可以看出,包括“应计未付费用的调整”(利息=800000×6%÷12)漏记;“应计预付费用的调整”(摊销额=12000÷12=1000)漏记;“应计预收收入的调整”(劳务收入165000元)漏记。
(二)利得股份公司12月份实际计列工资超过计税工资40000(520000-480000)元,应予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三、计算提取盈余公积金时,要考虑“本年利润”账户前11个月的内容。 四、关于试算平衡表的不平衡,应该从多方面查找错误: (一)期初余额的方向填列错误,如“累计折旧”账户等。
(二)本期发生额的记录和计算存在错误,需要对本月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正确的进行账务处理,也就是要保证编制的会计分录不出错误,并将这些会计分录正确的登记到账簿中去,在此基础上,正确的计算各个账户的发生额和余额,这样根据各个账户的余额(包括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以及发生额编制的试算平衡表才是正确的。根据会计王健的怀疑,对银行存款、应付账款以及累计折旧等账户的记录(包括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和本月发生额)进行全面的检查,观察是否存在漏记、重记、方向颠倒等错误,找出问题所在,并予以正确的更正,就可以编制出正确的试算平衡表。
五、利润表的错误的查找,主要在于对本期业务的处理,即对本期各项收入和支出的确认、计量、记录是否正确。因而,要纠正利润表的错误,只要将前面的有关错误查找、改正之后,利润表也就自然地可以修改了。
六、计算盈余公积金不能仅仅按12月份实现的净利润提取。 特别提醒
关于利得公司本期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的内容: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增值税额不能作为进项税额。
(二)购入材料入库时,成本差异额的结转要区分超支差异额和节约差异额。 (三)接受捐赠资产和无法偿还的应付款均属于企业的资本公积金的来源。
(四)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计算和结转,使用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在结转时要注意节约差异用红字登记。
(五)期末结账时,不仅要按照配比原则结清各损益类账户,还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对预收款的收入、未收款的收入以及预付款的费用、应付款的费用进行调整。
(六)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当期损益(期间费用)的费用界限要区分清楚。 (七)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要准确。
(八)进行利润分配,是对全年的净利润进行分配,而不仅仅是12月份的净利润。
会计核算综合案例参考答案:
本案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账户结构(账户所记录的四个金额之间的等量关系、余额的方向等)、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构成(形成、分配)、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的编制等等一系列的会计基础知识,需要把前后学习的基本内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连贯起来,逐步进行解答。具体如下: 1.关于“库存商品”和“应交税金”账户的缺失金额:
由于本月应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为1960000(2800000×70%)元,本月完工入库的商品成本为1860000(465000÷20%×80%)元,所以,“库存商品”账户的12月初余额应为1125000(1225000+1860000-1960000)元;11月份的销售税金为140000(2800000×5%)元,所以“应交税金”账户的12月初余额应为152800(140000+12800)元。
2.对公司本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包括未列出的调整账项): (1)借:现金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2)借:预付账款——友谊工厂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3)借:银行存款 5000000
贷:股本 5000000 (4)借:物资采购——丁材料 3558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59500
贷:应付票据 409500 银行存款 5800 (5)借:原材料——丁材料 348000
贷:物资采购 348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7800
贷:物资采购 7800 (6)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180000
——乙材料 7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42500 贷:银行存款 292500 (7)借:待摊费用 7200
贷:银行存款 7200 (8)借:管理费用 1680
贷:其他应收款 1500 现金 180 (9)借:在建工程 309000
贷:银行存款 309000 (10)借:物资采购——甲材料 4800 ——乙材料 2800
贷:银行存款 7600 借:原材料——甲材料 188000 ——乙材料 76000
贷:物资采购 264000 借:物资采购 64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6400 (11)借:现金 568000
贷:银行存款 568000 借:应付工资 568000
贷:现金 568000 (12)借:应收票据 100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5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44500 银行存款 6500 (13)借:在建工程 65120
贷:原材料 10400 应付工资 48000 应付福利费 6720 借:固定资产 374120
贷:在建工程 374120 (14)借:生产成本 1030000 制造费用 64000 管理费用 14000
贷:原材料 1108000 (15)借:管理费用 1200
贷:现金 1200 (16)借:管理费用 600
贷:现金 600 (17)借:应收账款 1502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8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17600 银行存款 5000
(18)借:物资采购——丙材料 6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102000
贷:预付账款——友谊工厂 100000 银行存款 602000 借:原材料——丙材料 592000
贷:物资采购 592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8000
贷:物资采购 8000 (19)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7000 累计折旧 58000
贷:固定资产 75000 (20)借:应付福利费 3680
贷:银行存款 3680 (21)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预收账款 500000 (22)借:固定资产 880000
贷:资本公积 880000 (23)借:制造费用 8200 管理费用 38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24)借:营业外支出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25)借:制造费用 24500 管理费用 12000
贷:累计折旧 36500 (26)借:生产成本 260000 制造费用 185000 管理费用 75000
贷:应付工资 520000 (27)借:生产成本 36400 制造费用 25900 管理费用 10500
贷:应付福利费 72800 (28)消费税=(850000+1280000)×5%=106500(元) 城建税=(158100+106500)×7%=18522(元) 教育费附加=(158100+101500)×7%=7938(元)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2960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106500 ——应交城建税 18522 其他应交款 7938 (29)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产品负担的差异额= -1%×1030000= -10300(元) 车间负担的差异额=-1%×64000= -640(元) 厂部负担的差异额=-1%×14000= -140(元)
借:生产成本 10300 制造费用 640 管理费用 140
贷:材料成本差异 11080 (30)借:银行存款 44600
贷:营业外收入 44600 (31)借:生产成本 306960
贷:制造费用 306960 (32)借:库存商品 1320000
贷:生产成本 1320000 (33)借:主营业务成本 1491000
贷:库存商品 1491000 (34)借:营业外支出 17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7000 (35)借:应付账款 80000
贷:资本公积 80000 对于本月漏列的调整业务在此进行处理:
本月负担的借款利息为4000(800000×6%÷12)元: 借:财务费用 4000
贷:预提费用 4000 本月应摊销的房租为1000(12000÷12)元: 借:管理费用 1000
贷:待摊费用 1000 本月应确认的劳务收入为165000元:
借:预收账款 165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65000 (36)借:主营业务收入 213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5000 营业外收入 44600
贷:本年利润 2339600 (37)借:本年利润 17846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491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2960 管理费用 119640 财务费用 4000 营业外支出 37000 (38)本期应纳税所得额=2339600-1784600+40000=595000(元) 本期应纳所得税额=595000×33%=196350(元) 借:所得税 19635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96350 借:本年利润 196350
贷:所得税 196350 (39)全年的净利润=1420000+(555000-196350)=1778650(元) 提取的盈余公积金=1778650×10%=177865(元)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77865
贷:盈余公积 177865 (40)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580000
贷:应付股利 580000 (41)借:本年利润 177865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778650
由以上的处理可以看出,公司会计王健计算出的所得税之所以错误,有两个原因:一是纳税调整因素中的计税工资应调增会计利润40000元,但会计王健在计算所得税时对此未予考虑;二是未提利息4000元、未摊房租1000元、未计劳务收入165000元。合计影响应纳税所得额200000(165000+40000-1000-4000)元,因而少计所得税66000(200000×33%)元。 关于试算表不平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中的几个账户的记录处理错误,另外,还要考虑“库存商品”、“应交税金”账户的期初余额未列以及相关账户期初余额列表错误。具体如下: (1)“库存商品”账户的期初余额为1125000元;“应交税金”账户的期初余额为152800元;“累计折旧”账户的期初余额应为贷方1580000元,而在试算表中将其方向颠倒。 (2)关于本期发生额,在试算平衡表中的错误比较多,具体如下:
“银行存款”账户贷方发生额全部漏记,而且将贷方的292500元错记入借方,导致借方多记292500元,也就是“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应为5544600元,贷方发生额应为1944280元;
“预提费用”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预提利息)而少记4000元;
“应交税金”账户由于几项漏记调整业务而导致所得税少记66000元,进而“应交税金”账户贷方少记66000元,即“应交税金”账户贷方发生额应为683472元; “预收账款”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而使其借方发生额少记165000元;
“盈余公积”账户由于净利润计算错误而使得其贷方发生额错误,应为177865元;
“利润分配”账户同样由于净利润错误导致利润分配的错误,进而“利润分配”账户的记录发生错误,即贷方发生额少记1514000(1420000+94000)元,借方发生额少记151400元,所以,“利润分配”账户借方发生额应为757865元,贷方发生额应为1778650元; “本年利润”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而使得贷方发生额少记165000元,借方发生额的错误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漏记调整业务、所得税错误、年末结转净利润错误等,合计少记1585000〔1000+4000+66000+(200000-66000)-40000+1420000〕元,即“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应为2339600元,借方发生额应为3759600元;
“待摊费用”账户由于漏记摊销房租业务而使得其贷方发生额少记1000元;
“财务费用”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而使得其借方发生额少记4000元(预提利息); “所得税”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包括未提利息4000元,未摊房租1000元,未计收入165000元)以及在计算所得税时未考虑调整因素(计税工资)等而少记所得税66000元; “管理费用”账户由于漏记调整业务(房租)而少记1000元。
(3)由于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中,还涉及到“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两个账户,而会计王健却未将其列入试算平衡表中,应将“应收票据”账户的借方发生额1001000元、“应付票据”账户的贷方发生额409500元列入试算表中的发生额栏。
(4)在将各个账户的期初余额填列正确,本期发生额计算正确的情况下,就可以依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的式子确定各个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正确的试算平衡表如下:
总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 单位:元
会计科目 期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现金 7200 573000 569980 10220 银行存款 1882000 5544600 1944280 5482320 原材料 2816400 1204000 1118400 2902000
材料成本差异 49604 15800 —4680 29124 其他应收款 12604 1500 11104 库存商品 1125000 1320000 1491000 954000 生产成本 465000 1623060 1320000 768060 固定资产 9101800 1254120 75000 10280920 应收账款 1920000 1502600 3422600 预付账款 1250000 100000 100000 1250000 应收票据 1001000 1001000
累计折旧 1580000 58000 36500 1558500 短期借款 800000 800000 应付账款 382000 80000 302000 预提费用 9600 4000 13600
应交税金 152800 204000 683472 632272 预收账款 420000 165000 500000 755000 应付票据 409500 409500 盈余公积 548000 177865 725865 资本公积 1850000 960000 2810000 利润分配 1350000 757865 1778650 2370785 本年利润 1420000 3759600 2339600 物资采购 1219800 1219800
待摊费用 12000 7200 1000 18200 应付工资 568000 568000 待处理财产损溢 17000 17000 在建工程 374120 374120 制造费用 306960 306960 主营业务收入 2130000 213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5000 165000 应付福利费 3680 79520 75840 主营业务成本 1491000 1491000 财务费用 4000 4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32960 13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