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导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第一,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是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其计算公式如下:GDP=C+I+G+(X-M)

按支出法计算GDP的主要项目:

1. 消费支出 (1)耐用品支出

(1)固定投资

(2)非耐用品支出

(2)存货投资

(3)劳务支出

第二,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

第三,生产法 ,也叫部门法。从生产角度考察,GDP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的增值的总和。GDP是由不同的行业生产的,从生产方面衡量GDP就是把GDP的生产按行业分类,然后把各行业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值加总起来就得到国民生产总值。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在计算各行业的GDP时,应采用增值法。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值的总和=农业和采矿业的增值+建筑业和制造业的增值+交通和公用事业、批发和零售商业、金融保险和不动产、劳务、政府的增值 4.比较名义GDP与实际GDP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都是计算GDP的方法,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二者变化的一个因素。 区别:名义GDP的计算因素之一是价格变化;实际GDP则不然;名义GDP值大于实际GDP值。 5.简述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与关系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净值简称N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第二,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

国民收入简称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 第三,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

个人收入简称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

方政府的购买

(1)出口(+) (2)进口(-)

2. 投资支出

3. 政府购买

4. 净出口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 第四,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 6.GDP的缺陷与调整 缺欠:

第一,GDP不能经济增长效率和社会成本。GDP总量的增长,只反映一定时期的最终产品的增加,但没有反映为此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如能源消耗等。 第二,GDP不能全面地反映整体经济活动。

表现之一GDP是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因此非市场交易活动无法被计入。如自给性的个生产与劳务。

表现之二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计入GDP。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等。 第三,GDP不能反映环境污染和生态状况。

第四,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GDP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

调整: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的数据,减去环境污染的损害。 7.试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和计算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名义GDP中扣除各种自然资本消耗之后,再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绿色GDP=GDP-GDP1-GDP2-GDP3

GDP1是指人类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造成生态资源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减少所形成的GDP; GDP2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污染所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所形成的GDP; GDP3是指人文因素造成的GDP的虚数。

绿色GDP是较为科学的,但计算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一、名词解释题

1.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4.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5.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6.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7.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 8.均衡国民收入:是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9.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10.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二、单项选择题

1.B 2. B 11. B 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 6.ABCE

四、判断分析题

1.√ 11.√

五、计算题

1.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时,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至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解:(1)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900-800)/(1200-1000)=0.5 (2)边际储蓄倾向MPS=ΔS/ΔY=1-MPC=1-0.5=0.5

2.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按两部门计算KG和KT),政府同时增加20万元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试求: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

2. × 12.√

3.√ 13.√

4.√ 14.×

5.√ 15.√

6.×

7.×

8.×

9.√

10.×

2.BCE 7.A B

3.ABCE 8.ABCE

4.ABD 9.ABCD

5.ACDE 10.BC

3.C 13.D

4.A 14.A

5.B 15.B

6.C

7.B

8.B

9. D 10.B

(2)税收乘数KT;

(3)ΔG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 (4)ΔT为-20万元时的国民收入增长额。 解:

(1)当b=08,KG=ΔY/ΔG=1/1-b=5 (2)当b=08,KT=ΔY/ΔT=- b/1-b=-4 (3)ΔY =KGΔG=100(万元) (4)ΔY= KTΔT=80(万元)

3.设有下列经济模型:Y=C+I+G,I=20+0.15Y,C=40+0.65Y,G=60。 试求:均衡Y0、税收T、居民可支配收入Yd和消费C? (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各为多少? (2)Y,C,I的均衡值; (3)投资乘数为多少。 解:

(1)MPC=0.65,MPS=1-MPC=0.35

(2)由AD=AS=Y,有Y=C+I+G=20+0.15Y+40+0.65Y+60,Y=600;C=430,I=110

(3)K=1/(1-0.65-0.15)=5(注意:此时,C和I均与Y成正比,所以乘数不等于1/1/(1-0.65)) 六、问答题

1.凯恩斯为什么关注短期?

(1)价格机制短期配置资源存在失灵。1929—1932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国家70%的工厂倒闭、破产,当时的美国GDP缩水了2/3。工厂开工不足,出现大量的失业和其他要素(资源)闲置和浪费,导致国民收入水平急剧下降,市场物价低迷和萧条。大量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痛定思痛,都认为整个经济由价格来配置资源,存在不可避免的微观失灵和宏观失灵现象,其中宏观失灵表现为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周期性的繁荣和萧条交替进行,给老百姓带来了无穷尽的心理压力和生活水平的大起大落。

(2)凯恩斯迎合了政府短期行为的需求。由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选举制度的导向,使得政府存在短期行为的现象。因为,政府要想连任,必须在选举年前使经济处于繁荣状况,这样才能多的赢得选民的选票。所以通过政府加以干预,可以在短期内使经济走萧条走向繁荣,而由价格自发地进行调节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就象我们在生活中得了感冒病一样,不用药物治疗,依靠自身的自我调节也可以康复。其优点是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