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迁省之争 下载本文

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迁省之争及其原因

摘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从此广

西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宋以后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正式出现,桂林作为广西的省会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前期。辛亥革命后,围绕迁省问题新旧两派,展开了长期的争斗,最后还是迁省至南宁。究其原因,虽然有出于地域利益的考虑,但更具有浓厚的政争色彩,对广西的政局影响至大。同时这一事件也是国内政治斗争在广西的反映。

关键字:广西 辛亥革命 迁省之争 原因 一、历代广西政治中心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今广东、广西的岭南地区虽然已同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但尚未正式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岭南正式归入中国版图,始于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随即挥师南下,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秦军终于征服了岭南越人,在今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设立了南海、桂林、象郡。南海郡的郡治设于番禹(今广州市),范围包括除今湛江地区以外的广东省境及广西的梧州、苍梧、贺州、富川等市、县。桂林郡包括今广西北起兴安、南抵扶绥和右江一线,东起郁林、西抵河池一线,郡治设于布山。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象郡的范围大致包括今越南中部、北部地区,广西扶绥和右江以南,钦州地区和广东省湛江地区等。1自秦以后广西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之中。

1

覃圣敏:《秦代象郡考》,载《历史地理》(3)

(一)唐至清初广西政治中心的演变

南宁在广西南部, 古称邕州, 东连广东, 西通云南, 南控交趾, 近扼左右两江, 腹地平缓广阔, 历来为政府驻割之地, 有警则为军队集结转运之所。唐初,全国疆域分设十道。岭南道包括今广东、广西两省区,设“广、桂、容、邕、安南五府七十州”2。唐朝咸通三年(862年),为进一步加强对广西地区的统治,唐懿宗接纳蔡京的建议,分岭南为东西两道,“敕??宜分岭南为东西道,节度观察处置等使。以广州为岭南东道,邕州为岭南西道”。岭南西道包括今广

3

西、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一部分,治所设在邕州(今南宁市)。历唐、五代一百多年,南宁一直是广西的政治中心。

宋朝统一岭南后,首先对唐代的岭南行政区划重新划分。自秦汉至唐代,广西和岭北中原等地区虽然都同处一个中央王朝的统辖之下,但数百年来直至唐咸通前广西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自唐咸通始,今广西地方虽自成一行政区划,但尚未名之为广西。宋朝统

4一岭南之初,广东、广西还同属于广南道。元丰年间(1078~1085),

宋朝将它统治的地方划分为23路,广南道分为广南东道、广南西道,

5

也简称为广东、广西,广西之名从这时候开始,广西也开始固定成

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并开始以桂州为治所,桂林遂第一次正式代替南宁成为广西的省会。

元朝统一广西后,推行它特有的行政区划,元朝将全国划分为若

23

《唐六典》卷三《户部》

《唐大诏令集》卷九九《岭南为东西道敕》 4

《续资治通鉴》卷一七 5

《宋史》卷八五《地理一》

干行中书省。广西属于湖广行中书省。直到明洪武二年(1369),明朝廷按元制设立广西行省,广西才再次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省会复设为桂林。清时,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吴三桂失败之后,广西才真正归入清之版图,成为18行省之一。清朝沿袭明制, 仍以桂林为广西省会,从宋至清桂林作为广西的省会前后经历了八百多年, 形成了传统习惯。

从宋至清初桂林之所以一直是广西的政治中心,是由于桂林北靠湘楚, 南控八桂, 为中原进入广西的咽喉地, 居湘漓二水之上,处在万山丛叠之中, 有高屋建板之势。宋、明两代, 壮、瑶人民起义连续不断, 十分猛烈, 桂西一带极少流官, 形同化外, 故宋、明在桂林设省, 中央便于控制, 进可镇压壮、瑶人民起义, 退可避壮、瑶人民斗争之锋芒。

(二)、辛亥前期清政府对广西迁省问题的讨论

把广西省会从桂林迁往南宁,早就有过议论。早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 大学士鄂尔泰巡视云南、广西,就指出南宁地当要冲, 为粤省要区, 但此时还没有接触到迁省问题。

1883一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当时有些有识的官吏, 议论着广西边务紧急, 省会应从桂林迁往南宁, 言之凿凿,但皆策士之谈, 没有行动。

1902年,广西巡抚王之春就以“此地与法人较近,办理交涉诸多利便,且密迩滋乱之区,剿抚尤易也”6为依据,议将南宁改为省

6

《申报》 1902年10月11日(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

城,可是最后也不了了之。

1903一1905年, 岑春煊署理两广总督, 带兵入广西镇压会党起义, 他审时度势, 同桂省官吏交换意见, 觉得省会偏在桂林实属不便, 为安内攘外计, 应把省会设在南宁, 才便于居中控制。1906年7月他会同广西巡抚林绍年, 联名写丁《迁置省会折》、《密陈南服筹边大计折》上奏清朝,即以“广西省城僻在东北,控制不便”为由,奏请“移巡抚驻扎南宁,即南宁府治建为省会”7。但在北京的桂籍京官对此议迅速作出反应,认为“广西迁省,贻害全局”。工部左侍郎唐景崇更明确指出:“广西省会,弃桂林,就南宁,未可轻举。以(其)摇人心而贻后患也。”8该年八月清廷下旨裁决:“移设广西省会毋庸置议。惟该省密迩越南, 将广西提督移驻南宁, 原驻岂之左

9江道改为海关道, 在南宁添设督抚行署, 备疆臣随时巡边之用。”这

样, 以督抚官方为原动方的迁省之议便中辍下来, 但是关于迁省之争的争论并未停止, 它继续传播蔓延,发展到士绅阶层参加进迁省之争中来。

1906年广西巡抚林绍年以“法国于广西边境有驻扎大军之计画,

10且与本省交涉繁多,而首府桂林府僻在西省北隅,办理殊多不便”为

依据,电达政府希望能够移驻南宁,最后由于旅京桂籍官员的反对,而搁浅。

1909年,广西巡抚张鸣歧提出改驻南宁,却被以“铁路不通,两

78

《清德宗实录》卷五六〇,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岑春煊等奏。

《清德宗实录》卷五六一,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九、初十日唐景崇等奏。 9

《清德宗实录》卷五六二,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二日政务处王大臣等奏。 10

《申报》1912年4月20日第4版第1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83册,第192页)

处不能兼顾为虑”11为理由而被搁浅。

1909年广西成立咨议局,修仁县留日同盟会员、咨议局秘书长蒋敦世大力活动, 征集得1154人签名, 上书咨议局, 要求迁省会到南宁,以挽救当时民变四起、外敌日逼的危局, 并请将修筑桂全铁路的

12

三百万元官款拨作迁省经费。广西咨议局于当年11月举行首次会议,

把蒋敦世等的迁省呈文列入议案, 得到多数议员赞同, 但遭到以桂林为主的少数议员的坚决反对, 提出强烈抗议, 经表决获得通过,作为迁省建议案提交给省行政长官批准。但由于当时广西巡抚张鸣歧的反对,咨议局迁省南宁的建议案被搁置下来。

此时的迁省之争,地域观念远远浓于政争色彩,这是显而易见的。

二、辛亥革命时广西迁省之争的主要过程 (一)辛亥革命时期广西迁省之争的前奏

辛亥革命以前,广西就存在着同盟会和君主立宪派的对立,特别是1909年成立的谘议局和辛亥革命后由谘议局转变而来的省议会,成了两派斗争的政治舞台。以蒙经、卢汝翼等为代表的同盟会议员,在地域上代表着浔、梧、郁、邕一带州县。而秦步衢、萧晋荣等原本主张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有的成了共和党和民主党员,在地域上代表桂、平、柳、庆各州县。同盟会会员多数主张把省会迁往南宁,以摆脱秦步衢等旧势力的影响,成为迁省之争的一方。

秦步衢、萧晋荣等旧派代表人物,在以桂林为中心的桂东北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秦步衢从谘议局到省议会,都是副议长,还长期担

1112

《申报》1912年3月28日第2张第2版第2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99册,第389页)

《驳论建议拨筑桂全铁路款迁省南宁议案》[ J ] .广西杂志, 1910年第六七合刊。

任省巡警道兼巡防营统领,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个实权人物。辛亥革命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民主共和,对他们是个致命的打击。省议会迁邕,又使他们失去利用自己在桂东北的政治、军事优势干预全省政务的机会。他们既仇视革命,也就坚决反对迁省,构成了反对迁省的一方。

(二)辛亥革命时期广西迁省之争的导火索

一是1912年2月,广西省议会在桂林召开,揭幕之日秦步衢竟带兵勇进入会场。“是日议院方会议事件,突有秦统领乘坐四人大轿,并率军队数十名,前后呼喝而至。及入议场,即行发议,惟所出之言异常庞杂,与从前当副议长时迥不相同。时甘议长已有不悦之意,未几又与徐议员争论领枪之事,以致互相冲突。秦竟在议场上大肆咆哮,拍案詈骂,一若布告徐议员领枪济匪罪状者。然迭经议长法令禁止,均皆不听。议长以其威势迫人,不可向迩,扰乱议场之秩序,即令散会。秦即怒握徐手下场,并向其背猛扑数下,徐议员所戴之帽亦横飞数武,复喝令军队拘回署内。徐议员欲却步不前,又被军队威迫不过,遂挺身而去,蜂拥过市,如捕大盗。城内商民均未知所犯何罪,多有惊而讶之者。当时各议员见此情形,莫不发指眦裂,以为议员被辱至此已极。故于三月一号即行全体告退云。”13这种恃势随意侵犯议员人身自由的行为,理所当然地激气了议员的愤慨,主张迁省的议员抓住这个问题不放,各议员 “即于次日开议,通电辞职。”14

二是与此同时,陆荣廷以都督名义任命何宗羲为省警视厅厅长。

1314

《申报》 1912年3月27日第2张第6版第3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6册,第726页) 《申报》 1912年4月3日第2张第7版第1~2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27页)

这实际是对长期独揽广西警权的秦步衢采取的夺权措施。为抗拒陆荣廷的夺权任命,“秦既运动商家具禀挽留,更运动巡官警兵等相率辞职以要挟之。陈军政司长亦无可如何。故何君任事三日,即行告退。”

15

秦步衢一面运动桂林商界,向军政府“具禀”提出挽留他的条件;

一面怂恿手下的巡警官兵要挟军政府收回何宗羲的任命。秦步衢这种违抗军政府的人事任命,使得“各府人去桂之心更决”16,议员们纷纷离开桂林,转往南宁。桂林籍的议员魏继昌、何锡龄等虽然出面挽留,亦无结果。据北京参议院透露,当时转至南宁的议员多达70余人,留桂林的议员只剩8人。174月10日,到南宁的议员自行集会,并根据《广西第一号临时约法》第四十七条,在南宁成立“广西省临时议会”。会后通电中央、各省及省内各府县机关,“查广西议院以谘议局改设,旋经解散,兹各府、县议员遵据临时约法四十七条自行集合,于四月九号在南宁府集合,成立广西临时议会。”18宣告“广西省临时议会”成立。从此,广西出现了桂林与南宁两个“省议会”并存的局面,随即展开了“函电交驰”的迁省之争。

(三)辛亥革命时期广西迁省之争的焦点

迁省利弊是论争初期的中心问题。桂林的议员认为:“吾省收支向属不敷,所恃以为弥补者,惟受协及部拨各款,光复以后均归无著,收入之款不过田赋、统税、盐税、杂款等项二百三十余万。比以匪风不靖,各款均受影响:田赋仅收一成,杂款不过二成;统税、盐税稍

1516

《申报》 1912年4月3日第2张第7版第1~2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27页) 《申报》 1912年4月3日第2张第7版第1~2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27页) 17

《(北洋)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元年五月二十六日,第二十六号,附录,第一册,495~498页。

18

《申报》1912年4月20日第2版第2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186页)

旺,亦只四成。支出之款极力节减,每月亦须四十二万余元,军饷己月占二十二万余元。收支比较,相悬甚巨,惟恃银行收回放出各债以为撑持。现各埠商务未复,已不可恃,必至动用库储。库款不过数十万,仅敷两月支持。且总银行放出桂林市面之债,共八十余万。近以迁省风潮,各商停办货物,异常恐慌,商务损失已属不少。如再绕邕,必至相率倒闭,公家债权必归泡影。且各商总行在桂林,其支店分设各埠者,伊负分银行债务总行□(歇)业,支□(店)随之,□(公)家所损,奚止八十余万?况商场变动,税收必至锐减,暗中销耗,更属不少。凡此所陈,均系实情,军政府各司经联名电告在邕议会矣。此就事实言之也。”19以迁省所需费用浩大且迁省必造成桂林商业萧条,最后使得公私皆蒙损失为借口,反对迁省。

南宁议员则认为:“南宁地滨西江,交通便利,关税必较桂林发达。约略计之,税关收入可较桂林时期加两倍之多”20省会移驻南宁反而会推动商业的发展。

迁省利弊之争很难以作出结论,争论的焦点随即转移到迁省是否合法上。桂林议员认为:“自行集合虽曰根据条文,但集合须在一定地点。今在邕集合在法律上是否可认为正式之集合,此问题尚待研究。窃以原文法义,系指议会开闭时期经法定后,每年届期由议会自行于一定之地点集合,并非随地可以集合也。且省之当迁与否,必须正式提出议案,经正式解决方为合法。今种种法定手续并未履行,而议员到邕成立议会是否正当,此问题亦待研究。况各省之省会变迁,只可

1920

《申报》4月18日第2版第1~2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166页) 《(北洋)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九日,第四十号,附录,第二册,171~174、179页。

由省议会建为议案,亦必须得都督之同意,待中央政府之承认。若径由各省议会为转移,于中央政府行政之统一权不无妨碍。”21迁省是否,必须经过议会讨论,报经都督同意,中央认可方为合法。而南宁议员认为:“早由各府人民发动意思,一致公举代表集议南宁为迁省之计划。众议员等具地方人民代议资格,自以地方人民之意思为意思,不敢因桂林一府少数之私意,不计全省之利害也。”22以议员代表民意,而多数议员赞成迁省,势在必行,无可更改。

(四)各方对广西迁省之争的反应 1、袁世凯政府对广西迁省之争的反应

袁世凯政府对广西迁省极表关注,4月13日,他电责南宁“临时议会”不合中央有关通令,显“为少数人自由集会”23,应予查究。而且不顾南宁方面的复电申辩,于26日责令“此时临时省议会仍应于桂林集合,若不赴召集,即行解散,毋庸迁就。”24但是南宁议会人数众多, 有陆荣廷暗中支持, 且以破坏共和相指责,“ 大总统、国务院可以破坏共和,我广西民选临时省议会议员不能违反代议之名实也。我各地方人民可以不出代议士,我议会可以自由解散,不受政府之解散也。”25迫使袁世凯政府不敢采取强制手段, 而又找不到圆满解决办法, 左右为难。

2、北京参议院和副总统黎元洪对广西迁省之争的态度

2122

《申报》4月26日第1版第4栏至第二版第1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243页) 《申报》4月26日第1版第4栏至第二版第1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243页) 23

《申报》4月22日第2版第1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204页) 24

《申报》5月3日第2版第1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312页) 25

《申报》5月3日第2版第1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312页)

在5月31日参议院十四次次会议上,议长吴景濂和众多议员认为:“就事实论,各府所选之议员在南宁者已有84人之多,是多数之人皆欲发达迁省目的”26故省会应暂定南宁为宜。但为了避免决裂,可照“广西都督与政府商量调和办法,以各司仍在桂林,都督、议院各局移在南宁”27的办法解决。并以“从前直隶省会本在保定,而总督则在天津;江苏总督在南京而巡抚则在苏州”28为根据。说明广西亦可仿照而行。

3、广西都督陆荣廷对广西迁省之争的态度

陆荣廷身为当时广西的都督,本与这场争论有相当大的关联的,可是他最初对这场争论是装聋作哑,不置可否。就在两派争论激化之后,他却以“出省巡阅,心力交瘁,已请病假”29为名,远去龙州。直至北京政府无法控制局面, 他才姗姗出台, 于6月20日提出“省会迁邕、六司留桂” 的解决方案。北京政府不作答复, 8月2日, 陆荣廷又向中央和全省发出一封长电, 提出“ 拟以南宁为行省, 都督居之, 议院及锉叙、法制两局先行建设;桂为旧地, 六司暂驻, 以维市面而安人心。”30

把迁省南宁定了下来, 通电全国全省, 造成既成事实, 北京政府不得不同意陆荣廷的方案, 并把迁省南宁的方案交参议院议决公布施行。陆荣廷随后立即电催桂林议员来南宁开会, “若届期仍复不

2627

《(北洋)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九日,第四十号,附录,第二册,171~174、179页。 《(北洋)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九日,第四十号,附录,第二册,171~174、179页。 28

《(北洋)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九日,第四十号,附录,第二册,171~174、179页。 29

《申报》4月18日第2版第1~2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166页)

30

民国《岂宁县志》· 建置志“南宁改省纪事“。

至, 则系桂议员自己放弃责任, 廷谁有尽多数人民代表之请, 执行开会。” 31 桂林议员迫于无奈, 于8月28日来南宁出席临时议会, 结束了历时四月两个议会争雄的局面。

(五)辛亥革命时期广西迁省之争的结果

10月17日, 广西临时议会通过张鸿治、杨煊等人提出的省会迁 提案, 出席会议代表83人, 赞成者七十票, 正式通过南宁为广西省会, 至此,延续八个月之久,影响民初广西政局的迁省政潮暂时告一段落。陆荣廷随即公布六司迁省文告,具体办法如下:

1、民政司主管范围为内务行政诸部分,宜从速移近都督府,以便策画进行,应于一月内迁邕;

2、司法司直隶中央,其区划不同,驻邕驻桂应听中央命令; 3、教育司因桂林直接管辖之学校颇多,应俟缓迁; 4、财政司筹划维持桂林公款颇需时日,应定一年内迁邕; 5、军政司暂驻桂林,维持现状;

6、关于迁移、建设、修改等费,由南宁自治会筹备银十万元以备用,不得另支公款。32

直到1913年,陆荣廷逐步把六司迁到南宁, 才最后完成迁省工作。至此,民国初年广西的迁省之争才算尘埃落定。

三、辛亥革命时期广西迁省之争的原因 (一)地域利益因素的影响

3132

《广西公报》民国元年八月四日, 第 24期, 5页。.

《申报》11月1日第2张第6版第5~6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9册,第348页)

1、处理对外关系的需要

广西本与安南接壤,1883—1885 年中法战争期间, 广西三任巡抚徐延旭、潘鼎新、李秉衡奉令督办广西关外军务, 皆出省驻南宁和龙州, 靠近前线主持战守, 南宁成了中法战争的后路, 滇桂出关各军的转运地。当时有些有识的官吏, 议论着广西边务紧急, 省会应从桂林迁往南宁。中法战争之后,广西与法国交涉日繁,而桂林偏在东北,与安南相距甚远,交通不便,“由桂林派兵前往毗连安南之地,必须一月之久始能达到。”33南宁地处广西南部,与安南相距较近,“若由南宁前往,不过五六日之路程。”34因而在处理广西与安南、法国的关系以及维护边疆稳定上来说,南宁较桂林为优,省会固以南宁为便

2、对内统治的需要

广西地处偏远,晚清时土匪甚多,而军队却集中在省城。每当发生匪患时,由各地报到省会,再由省会派兵去剿,需要一个多月,当大兵到达时土匪早已远走,总是显得鞭长莫及,“浔、梧、郁前乱是其明证。”35若省会移驻南宁,由南宁发兵各处,只要数日而已,很快就能到达匪患之地,肃清匪患。同时桂林地处东北,远离广西的腹地,交通不便,对于广西腹地风俗习惯不太熟悉,而南宁处于交通便利之地,对于广西各地的风俗习惯较桂林要明了许多,这样便于统治者处理各地的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因而从维护对

3334

《(北洋)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九日,第四十号,附录,第二册,171~174、179页。 《(北洋)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九日,第四十号,附录,第二册,171~174、179页。 35

《申报》4月8日第2张第6版第6栏至第7版第1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72~73页)

内统治需要而言,省会也宜迁往南宁。

3、财政建设的需要

南宁有西江、榆江的环绕,水上交通相当便利,晚清广西开埠以后,南宁的关税必较桂林发达,“约略计之,税关收入可较在桂林时加两倍之多。”36省会迁移对于商业也是一大推动。同时针对迁省需要巨额费用,恐难支持。支持迁省者提出:“财政虽属困难,而建设之初,因陋就简,所费无多。”37因而迁省南宁有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并且也提出了迁省在财政上的可行性。

(二)历史因素的影响

在前清时代,广西巡抚王之春、林绍年以及两广总督岑春煊等先后主张将省会由桂林移驻南宁。由于当时受到旅京桂籍京官的反对,最后都不了了之。但是迁省问题关系全省,前清时京官反对者并非绝对,有一些官员主张一年之中半年在桂林,半年在南宁。但是这些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可是为辛亥时期的迁省之争提供了一个历史和理论依据。

(三)党派相争的必然结果

清末,广西成立谘议局,议长陈树勤(后为甘德番),副议长黄宏宪、秦步衢。正副议长和议员都是由各属选举出来的。其中大致非为两派:一派是新派,新派的议员多数加入了同盟会;一派则是旧派,旧派的议员多是主张立宪的分子。广西独立后,谘议局改为广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即是原谘议局的议员。当时的参议员,如蒙经、卢汝

3637

《(北洋)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九日,第四十号,附录,第二册,171~174、179页。 《申报》4月8日第2张第6版第6栏至第7版第1栏(见上海书店1987年影印本第117册,第72~73页)

翼等都是同盟会员,代表新派,以地区说,是代表浔、梧、郁、邕一带。秦步衢、萧晋荣等原系主张立宪,有的是共和党员,有的是民主党员,代表旧派,以地区说,是代表桂、平、柳、庆一带。而蒙、卢等与陆荣廷较接近。辛亥革命后,两派为争夺革命的果实,为掌握广西的控制权,在迁省问题上大做文章,最终酿成了延续八个月之久,对广西政局产生深远影响的迁省之争。新旧两派对迁省问题的争执,也就是国民、共和两党斗争的重要目标之一。当时共和党议员说:“省会虽暂时迁去南宁,但我们绝不写卖契。”38可见共和党反对迁省的坚决态度。后来两党在政治上,酝酿种种斗争,都与迁省问题有着连带关系。

上述情况说明,辛亥革命后的广西迁省之争,原因非常复杂,根源深远。迁省之争表面上是省会该迁往何处之争,或如时人所说是桂南派与桂北派之争。实质上此时的迁省之争以不同与辛亥前期所提的迁省之争,它既处于地域利益的考虑,更具有浓厚的政争色彩。并不自觉地为旧桂系军阀所利用,成为其夺取革命成果的工具。

结语

省会城市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是连接上至首都下至地方市县的中介点,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省会城市对于促进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其所处地理位置选择的正确与否就显得尤为关键。省会的选择一般居于全省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地位置,便于管理全省事务。但是1912年的

38

《辛亥革命在广西》(下集)[M].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62.24.

广西省会迁往南宁却有着它独特的历史背景,不仅仅是因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更与全国的政治大气候密切相关。1912年,在全国有“迁都之争“,在广西出现了”迁省之争“。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为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对袁世凯有所约束,主张把首都由北京迁到南京,结果由于袁世凯的反对而失败了。而后者是陆荣廷利用新旧两派的斗争,夺取对广西全境的控制权,最后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桂系军阀在广西长达十年的黑暗统治。无怪乎有人在评论广西的辛亥革命史时,感慨的写道:

党人利用武人推到满清,自谓成功。其实武人利用党人以济其私耳。而党人不悟,厥后尤袭此策,用武人以推到武人。讵知一军阀去,一军阀来,结果终以武人占其利。自国变十余年来,纷纷扰扰,陷吾民于水深火热中者,党人为之也。呜呼武人!呜呼党人!39 这是对广西辛亥革命的总结。而广西的迁省之争作为辛亥革命在广西的一个缩影,它最后的结果和问题的实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辛亥革命中存在的问题。诚然把辛亥革命后十余年的军阀专横、民生痛苦归咎于革命党人,虽是片面的,但辛亥革命后的历史实际却正如所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39

莫炳奎:《邕宁县志》卷三六,《兵事志·前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