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习题及答案详解完整版 下载本文

二、填空题 1.客观现实 2.颞叶 枕叶

3.中枢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 4.暂时神经联系

5.无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 6.感受器 效应器

三、名词解释

1.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2.反射弧是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3.强化是指在刺激到反应的联结过程中,通过施加满意刺激或撤除厌恶刺激可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4.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

5.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物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物做出不同的反应,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6.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称这种现象为动力定型。

7.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8.用抽象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9.非条件性抑制又称无条件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 10.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外抑制。

11.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这叫超限抑制。

12.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13.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叫做消退抑制。

14.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15.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16.反映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 17.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四、简答题

1.人的神经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元,具有接受、传递和整合信息的作用。神经元经过复杂连接而构成神经系统,其中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构成.实现着中枢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联系。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构成的,脊髓是低级中枢部位,脑是高级部位。脑又分小脑、脑干和大脑。小脑主要协调骨伤肌肉的活动,保持身体平衡;脑干主要起传递信息、觉醒和无条件反射的中枢;大脑两半球和大脑皮层是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高级心理活动的中枢部位。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等四个叶区,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

2.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共同之处: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而最根本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

以建立初级强化。工具性条件反射也有泛化和分化。 不同之处:(1)无条件反射是否明确。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很明确;而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刺激物不明确,只能说是动物身体内部的某些情况。(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同刺激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前;而在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有关,且出现在反应之后。(3)反应方式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动物被动地接受刺激,反应是先天固有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中,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4)学习的结果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属于刺激替代学习;工具性条件反射是学会了以一种反应替代另一种反应,属于反应替代学习。 3.简答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

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①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且不强化后会很快消退。②定比间隔强化。即按一定的次数比率予以强化,它利于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稳,但也容易不强化而消退。③定时间隔强化。即不管正确反应的次数,而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它虽然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但反应频率不稳定。④不定比间隔强化。即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它的效果最好,最不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最稳定。⑤不定时间隔强化。即以不定长短的时间间隔来强化。它也不易消退,且反应重复频率也较稳定。

五、论述题

1.辩证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人的心理实质,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一命题可从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来表述。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展开,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理解:①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如睡眠、酒醉、药物麻醉等)、科学实验(如采用脑切除法、微电刺激法发现支配躯体运动中枢和感觉中枢的脑神经细胞)、临床经验(发现大脑不同部位的疾病与损伤,会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的失语症)以及“反射说”、“条件反射说”和“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映、再到人的意识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②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心理现象、意识的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与人的个性等都离不开客观现实。②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人的心形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在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映现实与适应环境,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④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人类的社会意识、个体意识、自我意识等都是带有社会性特点的具体表现。

2.劳动在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中有如下作用:①劳动是人类的动物祖先转变成人和人的意识赖以产生的第一个根本条件。劳动是人按自觉的日的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过程。②劳动是一种自觉地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活动,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意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正是同这个特征联系在一起的。③劳动是一种社会集体性的活动。劳动工具的制造是集体劳动经验的结晶,劳动经验与技术的传递也是集体化活动的结果,集体关系的形成和社会性意识观念的产生,也只有在集体劳动中才有可能。

言语和语言在意识发展中的作用:①言语和语言的发展是人类意识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语言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的进行交际的工具。⑦言语和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刺激物,是交流思想的过程及其交流思想的工具,这种交流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③语言、词也是个体反映现实的工具,通过第二信号系统活动,人的反映才成为自觉的、有意识的反映,即成为意识。

第三章 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 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2.注意是下列哪一种心理现象?

A.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持征 C.组织特性 D.认识过程

3.突然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的干扰?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4.发现与矫正错误是法意的哪种功能?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与监督 5.下列哪种选项不是注意的品质持征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敏捷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分配

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特征?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7.“万绿丛中一点红”易被人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9.“寻人启事” 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

A.强度 C.持续 B.活动 D.对比

10.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11.学生上课时.边吁、边看、边记笔记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 B. 注意稳定 C.注意分配 D.注意分散

12.如果客体较复杂,活动任务多.则注意的范围就

A.较广 B.狭窄 C.不变 D.极广

13.“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哪种品质特性?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4.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种活动必须达到怎样程度?

A.熟练 B.迁移 C.稳定 D.兴奋

15.间接兴趣是引起下列哪种注意的重要原因?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二、填空题

1.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 和 。

2.注意具有如下功能:选择功能、 、 、调节与监督功能、

预测与预见功能等。

3.注意的品质特性有:注意广度(或范围)、 、 、注意转移等。 4.注意的范围也叫 ,它是在一瞬间(即1/10秒),人能清楚地意识到的 。5.人的注意根据目的与意志努力不同可分为有意注意、 、有意后〔或随意后〕注意。 6.注意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和 。

7.直接兴趣是引起 注意的原因之一,间接兴趣是引起 注意的原因之一。 8.有意后注意是指有 ,而不需要 的注意。

9.注意范围与紧张性有关,紧张性增强注意范围 、紧张性降低注意范围 。 10.注意分配的条件中,同时从事两种活动,有一种应 ,两种以上的活动,只能 。

11.人们在安静环境看书时,会感到桌上的座钟声音时强时弱的“嘀嗒”响声,这是 现象,它属于正常注意的稳定性品质特性。

12.客观对象颜色相同、大小相同则注意的范围就 ;客观对象规则排列、集中排列, 注意的范围就 。

13.影响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有刺激物的强度、 、 、刺激物的新异性等。

三、名词解释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4.注意的范围 5.注意的稳定性 6.注意的分配 7.注意的转移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注意?注意有何一般特点? 2.注意有哪些功能作用?

3.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4.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6.注意分配有哪些条件?

7.影响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有哪些? 8.人的注意品质有哪些特性?

五、论述题

1.教学中怎样组织好学生的注意?

2.试分析产生分心的原因,怎样克服分心? 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D 5.D 6.C 7.D 8.D 9.D 10.C 11.C 12.B 13.A 14.A 15.A

二、填空题 1.指向 集中

2.保持功能 对信息的整合功能 3.注意的稳定 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广度 对象的数量 5.无意注意

6.指向性 集中性 7.无意 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