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下载本文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陈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 (2)未若柳絮因风起( ) ...(3)恒装一囊( ) (4)逃走山泽(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学而不思则罔( ) (2)腰白玉之环(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甲】段则是典型的_________体,表述了孔子的为学之道。【乙】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余之勤且艰”的求学经历。

4.分别从【甲】【乙】两段中找出表述学习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

5.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你对“见不贤而内自省”一句话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 ..(3)夫君子之行( ) (4)险躁则不能冶性( ) ..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夫此六者,皆谦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