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1.3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梳理 下载本文

优质文档

《幼儿教育心理学》考点梳理

第一章 绪论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研

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

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

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第二章 学习与幼儿学习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

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

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

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

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

的学习。

㈢ 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 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

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

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

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第三章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

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

优质文档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

学习形式。

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 ;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

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

罗杰斯的学习观: 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

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 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

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

(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 (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

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

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

则。

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

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优质文档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

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

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

励。

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现的技巧。

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

识。

发现法学习的局限:

①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

②“任何科目都可以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是

不可能的。

③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极少数学生;自然科学的某些知识;一般教师

很难掌握。

④发现法耗时过多,不经济。

⑤发现法适合用于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主要以概念形成方

式获得概念。

㈡、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1、逐渐分化原则,即强调从一般到具体;2、整合协调原

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

评价

贡献:1、立足教学实际,将认知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提出有意义 学习理论。2、倡导逐步分化的演绎教学,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局限:1、偏重知识掌握,忽视能力培养。2、教学思想不符合技能的掌握。3、

没有给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㈠、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知识是生成的(建构的)) 2、学生观(学习者是主体)

3、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动机:动机是激发、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类型: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按照动机的起源分);2、外在动机

和内在动机(按照动机的起因不同分)。

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方法: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2、

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3、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4、让幼儿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5运用适宜的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