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题库 doc 下载本文

鉴别。

20 .夏季热虽发生于 ______ 季,但无一般暑邪致病人 ______ 入 ______ ,内陷 ______ 的传变规律,至 ______ 后有向愈之机。 三、单项选择题

1 .麻疹的好发年龄是 ( )

A . 6 个月 -1 岁 口. 6 个月 -3 岁 C . 6 个月 -5 岁 D . 6 个月 -7 岁 E . 6 个月 -10 岁

2 .麻疹收没期的治法是 ( )

A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B .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C .清凉解毒,佐以透发 D .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E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3 .在小儿发疹性疾病中,麻疹的皮疹是 ( )

A .淡红色斑丘疹 B .猩红色斑丘疹 C .红色细小丘疹 D .玫瑰色斑丘疹 E .紫红色线状疹

4 .下列病证易并发肺炎喘嗽的是 ( )

A .风痧 B .麻疹 C .奶麻 D .丹痧 E .水痘 5 .麻疹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逆证是 ( )

A .喉痹 B .肺炎喘嗽 C .惊风 D .心悸 E .水肿 6 .风痧邪犯肺卫的首选方剂是 ( )

A .解肌透痧汤 D .宣毒发表汤 C .透疹凉解汤 D. 桑菊饮 E .银翘散 7 .风痧的皮疹特点是 ( )

A .淡红色斑丘疹 B .暗红色斑丘疹 C .玫瑰色斑丘疹 D .猩红色皮疹 E .红疹伴有水疱

8 .在风痧发病中,不正确的说法是 ( )

A .多发于冬春季节 B .为急性出疹性疾病 C .婴儿发病率最高 D .有淡红色斑丘疹 E .耳后淋巴结肿大

9 .丹痧主要涉及的脏腑是 ( )

A .心肺 B .肺胃 C .心肝 D .肺脾 E .脾胃 10 .病后易并发心悸、水肿、痹证的是 ( )

A .麻疹 B .风痧 C .奶麻 D .丹痧 E .水痘 11 .丹痧总的治疗原则是 ( )

A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B .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C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D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E .清热解毒,凉营透疹 12 .水痘的好发季节是 ( )

A .冬春 B .春夏 C .夏秋 D .秋冬 E .夏季 13 .水痘过程中出现高热、昏迷、抽风,其病机为 ( )

A .邪毒炽盛,内陷心肝 D .邪热人里,气营两燔 C .邪热伤阴,阴虚动风 D .邪热炽盛,热扰肝经 E .痰热内蕴,蒙蔽心包 14 .水痘的隔离期应从开始至 ( ) A .发热消退后 1 周 B .疱疹结痂后 1 周 c .全部疱疹结痂 D .疱疹消退 1 周 E .疱疹结痂后 3 天

15 .痄腮肿胀部位所属的经脉是 ( ) A .心 B .肝 C .脾 D .胆 E .肺

16 .痄腮高热不退,张口咀嚼困难,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 ( ) A .邪犯少阳 B ,热毒壅盛 C .邪陷心肝 D .毒窜睾腹 E .邪郁在表

17 .顿咳患儿出现痉咳,其病机是 ( )

A .痰火胶结,气道阻塞,上逆于肺 B .外邪引动伏痰,一触即发 C .外感时邪,肺失宣肃 D .感受风寒,肺气失宣 E .风热侵袭,痰热闭肺 18 .新生儿和婴儿痉咳期常表现为 ( )

A .典型痉咳 B .窒息抽痉 C .二便失禁 D .咳血衄血 E .目睛出血 19 .儿暑温的主症是 ( )

A .高热、呕吐、神昏 B .呕吐、嗜睡、抽风 C .高热、抽风、昏迷 D .头痛、项强、嗜睡 E .高热、抽风、头痛

20 .夏季热上盛下虚型病机是外为暑气熏蒸,内则 ( )

A .脾肾阳虚 B .心肾阳虚 C .脾胃亏虚 D .肝脾两虚 E .肝肾阴虚 四、多项选择题

1 .麻疹邪陷心肝可表现为 ( )

A .高热不退 B .烦躁谵妄 C .皮疹密集 D .神昏抽搐 E .声音嘶哑 2 .麻疹常见的逆证有 ( )

A .邪陷心肝 B .内闭外脱 C .邪毒攻喉 D .邪热伤阴 E .邪毒闭肺 3 .麻疹邪毒攻喉的主要症状有 ( )

A .咳声重浊 B .声音嘶哑 C .吸气困难 D .喉间痰鸣 E .神昏抽搐 4 .风痧病在肺卫可表现为 ( )

A .轻微发热 B .精神安宁 C .疹色淡红 D .皮疹密集 E .烦躁口涸 5 .风痧气营两燔证可见 ( )

A .壮热口渴 B .咽喉腐烂 C .烦躁不宁 D .疹色鲜红 E .脉象浮数 6 .丹痧又称为 ( )

A .风痧 B .疫痧 C. 疫疹 D .喉痧 E .烂喉丹痧 7 .在丹痧恢复期常见的症状有 ( )

A .低热 B .唇口干燥 C. 皮肤脱皮 D .轻微咽痛 E .食欲不振 8 .发生水痘重证的病机为 ( )

A .湿邪内郁 B .素体虚弱 C .感邪较重 D .邪毒炽盛 E .内犯气营 9 .痄腮的诊断要点为 ( )

A .腮腺管口可见红肿 B .血尿淀粉酶增高 C .有痄腮接触史 D .以耳垂为中心漫肿 E .腮部绷紧有波动感

10 .小儿署温,发热、抽风、昏迷三症同时并见的证型有 ( )

A .邪犯卫气 B .热迫气营 C .暑湿内蕴 D .邪入营血 E .邪恋正虚 五、筒答题

1 .为何麻疹的治疗以透疹为主 ? 2 .简述丹痧恢复期的病理转归 ? 3 .试述痄腮变证的病理机制 ? 4 .简述小儿暑温的治疗原则 ? 5 .如何理解夏季热“上盛下虚”证 ? 六、论述题

1 .试述麻诊逆证发生的病因病机 ?

2 .试述顿咳恢复期气阴耗伤证的辨证施治 ? 3 .论述小儿暑温的病因病机 ? 七、病案分析

1 .张某,男, 5 岁。病初发热流涕,偶有咳嗽,眼睑红亦多汨,家长给予患儿口服“三黄

片”泻火,至病后第 4 天,患儿高热不退,咳嗽加剧。来诊时体温 39 ℃ ,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鸣,胸背部散在斑五疹,疹色紫暗,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查:双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口腔两颊粘膜可见数个白色斑点。胸片示:双肺下野可见斑片状阴影。 要求:中医病证诊断、西医诊断、病因病机简析、治法、方药。

2 .刘某,男, 5 岁。 8 月 5 日 就诊。患儿近 4 天来,高热持续不退,烦躁不安,头痛剧烈,呕吐频繁,口渴引饮,喉间痰鸣,呼吸不利,四肢抽搐,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糙,脉洪数。

查体:体温 39 . 8 ℃ ,昏迷状,瞳孔等大,对光反应迟钝,颈项强直。血常规:白细胞 19 . 6 × l0 9 /L

,中性 90 %,淋巴 10 %。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 0.3 × 10 9 / L ,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要求:中医病证诊断、西医诊断、病因病机简析、治法、方药。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 .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咳嗽、眼泪汪汪、全身布发红色斑丘疹及早期口腔两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

2 .麻毒闭肺:为麻疹逆证的证型之一。临床表现为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鸣,疹点紫暗或隐没,甚则面色青灰,口唇紫绀,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3 .风痧:是感受风热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以轻度发热,咳嗽,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4 .丹痧:是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5 .水痘:是由外感时行邪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时行疾病。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

6 .脓疱疮:多发于头面部及四肢暴露部位,疱疹较大,壁较薄,内含脓液,不透亮,容易破溃,破溃后随脓液流溢蔓延附近皮肤而发。

7 .痄腮: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滞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临床主要特征。

8 .顿咳:是小儿时期感受时行邪毒引起的肺系疾病,临床以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

9 .小儿暑温:是感受暑温邪毒引起的时行疾病。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症,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易出现内闭外脱,呼吸障碍等危象,重症病例往往留有后遗症,导致终生残疾。

10 .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临床以入夏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因发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热。 二、填空题

1 .初热期 见形期 收没期

2 .调护失宜 邪毒较重 正不胜邪 3 .透表 凉解 养阴

4 .耗伤津液 过于寒凉 滋腻留邪 5 .苦寒 伤正 外邪内陷 6 .色素沉着 糠麸状脱屑

7 .风疹 持久性免疫 8 .多饮开水 清淡易消化 辛辣煎炸 9 .毒炽气营 清气凉营 泻火解毒 凉营清气汤

10 .心悸 水肿 痹证 11 .躯干部位 四肢部位 12 .轻证和重证 气营 邪毒闭肺 邪陷心肝 13 .稀疏 点粒分明 稠密 色呈紫红

14 .清热解毒 软坚散结 疏风清热 清热解毒

15 .宣通 壅滞 攻伐 16 .止涩之药 留邪 滋阴润肺 痰火 17 .温病 暑温邪毒 卫气营血

18 .解热 清暑透表 甘寒清热 通腑泄热 苦寒或咸寒清营泻火 19 . 7 . 8 . 9 疫毒痢 20 .夏 营 血 心肝 秋凉 三、单项选择题

1 . C 2 . D 3 . D 4 . D 5 . B 6 . E 7 . A 8 . C 9 . B 10 . D

11 . B 12 . E 13 . A 14 . C 15 . D 16 . B 17 . A 18 . B 19 . C 20 . A 四、多项选择题

1 . ABCD 2 , ACE 3 . ABCD 4 . ABC 5 . ACD 6 . BCDE 7 . ABCDE 8 . BCDE 9 . ABCD 10 . BD 五、简答题

1 .答:麻为阳毒,以透为顺,故以“麻不厌透”,“麻喜清凉”为指导原则。麻疹是麻毒时邪所致,治疗目的在于驱邪透发于外,故在麻毒未曾尽泄之前,总以透疹为要。

2 .答:丹痧在恢复期,因邪毒炽盛,伤于心络,耗损气阴,可致心神不宁,出现心悸,脉结代证候。余邪热毒流窜筋络关节,可导致关节红肿疼痛和痹证。余毒内归,损伤肺脾肾,导致三焦水道输化通调失职,水湿停积,外溢肌肤,则可见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3 .答:痄腮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滞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其痄腮患者出现高热不退,神识昏迷,反复抽风,或睾丸胀疼,少腹疼痛等并发症则为变证。其病理机制为:手少阳胆经与是厥阴肝经互为表里,热毒炽盛,正气不支,邪陷厥阴,扰动肝风,蒙蔽心包,可出现高热不退、抽风、昏迷等症。是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传,引睾窜腹,则可伴有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痛。肝气乘脾,还町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

4 .答:小儿暑温的治疗原则以清热、豁痰、开窍、熄风为主。急性期以解热为关键,热在表者,宜清暑透表,使邪从外泄;在里者,宜甘寒清热或通腑泄热;邪郁化火,入营入血,则苦寒或咸寒清营泻火。结合痰、风之证,分别施以开窍豁痰,镇惊熄风等法。后期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余邪未尽,虚热不退者,以养阴清热为法;痰蒙清窍,神识痴呆者,以宣窍豁痰为法;虚风内动,肝肾不是者,以养阴熄风为法。

5 .答:“上盛”为热淫于上,“下虚”为阳虚于下。夏季热为暑热伤津伤气,疾病迁延,或素体脾肾虚弱,外为暑气熏蒸,内则真阴不是,则易出现热淫于上,阳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

六、论述题

1 .答: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若正虚不能托邪外出,或邪盛化火内传,均可导致麻疹透发不顺,形成逆证。如麻毒内闭,邪郁于肺,肺气闭塞,则形成邪毒闭肺证;麻毒循经上攻咽喉,咽喉不利致邪毒攻喉证;麻毒炽盛,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可形成邪陷心肝证;血分热毒炽盛,皮肤可见紫红色斑丘疹。

2 .答:顿咳恢复期气阴耗伤证候见痉咳缓解,仍有干咳尤痰,或痰少而稠,声音嘶哑,伴低热,午后颧红,烦躁,夜寐不宁,盗汗,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治以养阴润肺为主,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玉竹、桑叶、天花粉、牛甘草、桔梗等。

3 .答:小儿暑温系感染暑温邪毒而发病。其病理机转不越卫、气、营、血之间的传变规律。 该病起病急暴,病变迅速,往往卫分未解,巳传气分,出现卫气同病。气分之热未解,又窜营分, 而致气营两燔,甚至营病及血,营血同病。临床表现高热、抽风、昏迷二大主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