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者便携式音响M35深度试用手记 下载本文

1> 首先测试的是声场和解析,用了1962年录制的最好版本的卡拉扬(KARAJAN)《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进行试听,坦白来讲M35的声场不大,无论纵向横向的声音都像挤在一起一样。现场感也较差。应付大动态场面时表现较差,受小箱体体积与扬声单元所限,M35不适合于大编制曲目的演绎。在解析方面,乐器的分离度还算可以,但定位较差。

2> 人声方面选择了赵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席琳迪翁的《the power of love》进行试听。在演绎《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时候,M35的表现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对声音还原较好,密度比较充足,厚度突出,音色中性稍稍偏向温暖,比较适合演绎醇厚型男声及女声。高音方面选择了席琳迪翁的《the power of love》,但相对其突出的中频还原度来说,M35还是受限于其发声单元的劣势,对高音特别女高音的回放则一般了许多,并不算十分通透,音量调高之后毛刺感也急剧增强。不过好在细节尚算不错,音色方面也还算比较明亮。

3>低频方面选择了阎学敏的《炎黄第一鼓》进行试听。由于2.0音箱大多不以低频量感取胜,特别对于便携式音箱而言,低频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低频的控制力、质感和下潜上。但是很可惜,尽管M35采用了180倒相管式设计,其低频量感受限于小箱体和低功率的限制,几乎可以称得上“微乎其微”,但比起同体积音箱来说稍占优势,量感大概接近3寸书架箱的水准。质感,下潜,弹性均非常一般,但其控制力还算不错,不会出现糊成一团的情况。听感还算过得去,在非纯粹低频的曲子里能得到相对更好的听感体验。

主观听感小结:其实在小箱体音箱的前提下,漫步者M35的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的,尽管其声场不大,对大动态场面控制较差,但解析力尚可;对高音特别女高音回放并不算通透,音量调高后还会有毛刺感,但细节到位,音色尚算明亮;低频量感较差,但比同尺寸音箱稍好,接近3寸书架箱的效果。质感,下潜,弹性一般,但控制力不错。值得称道的是其对人声良好的还原度以及相对饱满的中频,配合尚可的解析力演绎流行歌曲是绰绰有余的。 对比测试:

对比音箱:

漫步者M35 vs. 奥特蓝星 iM5E

基本参数对比:

从外观上看,M35明显是比iM5E高了一个头的。M35外观采用烤漆设计,相对iM5E的磨砂设计感觉更时尚。iM5E发声单元处的保护层为塑料材质由深灰色织物覆盖,M35为哑灰金属材质。感觉更高档。但是毕竟奥特蓝星 iM5E是04年的产品了,消费者的审美观是在不断进化的。和其比较外观设计似乎有些不公平。总的来说,漫步者M35与奥特蓝星 iM5E的做工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漫步者M35设计的时尚感要强烈许多。

从音响内部设计来看,两者均为2.0全音域扬声器单元,漫步者M35的扬声器单元要小于iM5E。但漫步者M35比iM5E设计多了一个180角的倒相管,理论上漫步者M35低频的效果会好于奥特蓝星iM5E.这点将在后面的听感测试中得到印证。而且漫步者M35的一项设计亮点在E.I.L.C.(漫步者智能响度控制,Edifier Intelligent Loudness Control。一项智能化的控制技术)随着音量的变化,M35内部的处理会发生变化,它会调整高频与低频的增益,或衰减或者增加。

例如,当音量降低时,人耳会对低频变得迟钝,低频的量感会随之降低,而M35此时会自动增加低频的增益,让低频依然保持一种“很充沛”的感觉。这种设计,可以欺骗耳朵,求得一种听觉上的平衡,实际上,这种技术的运用,让音箱的适用音量范围大大增加,在小音量下,也能保证高频低频有足够的量,而不是听不到,甚至被人耳忽略掉。

主观听音对比环节,将通过使用相同音源以及曲目来区分两者的区别。在试听1962年录制版本的卡拉扬(KARAJAN)《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时,iM5E的声场同样很窄,分离度只能算一般,但iM5E比M35对于乐器感的表现很好,尽管它的音色还原的不如M35,这点值得学习。现场感也较差。应付大动态场面时表现较差,这也是预料之中的。

在试听赵鹏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时候,iM5E的表现相对M35而言稍有不如,但对声音还原度还是不错,密度一般,音色中性稍稍偏冷。高音方面试听席琳迪翁的《the power of love》时,iM5E与M35的表现在伯仲之间,还是同样受限于其发声单元的劣势,对高音特别女高音的回放同样一般,但比M35稍为通透,音量调高之后的毛刺感控制的也较好。不过声音细节就流于一般。

在试听阎学敏的《炎黄第一鼓》时,iM5E的表现同样一般, 如果说M35其低频量感称得上“微乎其微”,那么iM5E的低频量感可以称“踪影全无”。其对低频的质感,下潜,弹性与M35一样,均非常一般,但其控制力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