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规划内容 下载本文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很高,特别是保护区的核心区,木本、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在春秋两季的干枯时节,遇明火极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会对的野生动物栖息繁殖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搞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1.5.1 建立防火指挥系统

为了加强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实现森林防火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保护区管理局应成立防火指挥部,指挥成员由管理局、地方政府、社区单位的领导担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防火指挥、联络及日常工作。 4.1.5.2 建立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

保护区应建设立体防火监测体系,即地面巡查、瞭望塔观测、空中卫星监测,这三个层次有机结合,构成火情、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再通过无线和有线通讯工具,将火情、火灾信息及时准确地报告给防火指挥系统。 4.1.5.3 建立火灾扑救系统

保护区应成立专业扑火队,配备灭火器和交通通讯设备,防火期全天候待命,发生火灾能及时到达现场迅速扑救。同时各管护站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风力灭火机等设备,出现火情,能及时扑灭,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4.1.5.4 搞好森林防火的宣教工作

保护区管理局应会同地方政府,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车、宣传牌等方式,深入社区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介绍防火扑火知识,使保护区防火的重要性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1.5.5 加强火源监管

进入防火期后,要严格控制火源,进入保护区的人员不许带火,车辆要安装防火罩,区内严禁烧荒,野外控制用火。周边社区生产性烧荒,要有组织、有计划、有专人看管,防止荒火蔓延进入保护区。 4.1.5.6 防火设施建设

(1)设立瞭望塔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已建有2处瞭望塔,位于龙王庙管护站和湖西管护站。规划在保护区内白泡子、松阿察河口、焦家亮子、东岗、西岗和东林子新建瞭望塔6处,每塔配高倍望远镜、红外探测仪等设备。瞭望塔除防火监测外,还担负科研和监测任务。

37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防火道路及设备

规划新建、改建防火巡护路191km,配备防火巡护指挥车1辆、运兵车1辆、巡护摩托车8台,同时购置防火服、灭火弹、便携式消防水泵、灭火水枪、风力灭火机、林火监测系统等设备。

(3)建立防火通讯系统

在保护区管理局设通讯基地台,在当壁镇、湖西、龙王庙、东岗等管护站设中继台4处,车载对讲机10部,手持机30部。 4.1.6 病虫害防治规划

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对森林树种组成,和立地条件进行系统的调察和经常性监测,摸清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分布区域和发生规律。确定防治对象,制定防治措施。由于本区具有水面大、空气温度低的特点,病虫害防治的重点不在于沼泽草地,而是在湖岗的沙生植被,尤其是兴凯湖松等木本植物病虫害防治。 4.1.6.1 病虫害防治方法

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强调对林分动态、害虫种群动态全面考虑,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安全、经济、高效、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的原则,将一种或几种防治措施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以求得最大的防治效果。

(1)林业技术防治

林业技术措施是森林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此类措施可通过结合日常林学措施进行,如良种繁育、种子检验、良种化育苗、优化造林技术和抚育措施。同时要加强检疫工作,对带有危险性害虫的物质、商品等采取禁运措施,切断疫源。

(2)物理机械防治

根据害虫预测预报结果,可针对不同种类使用简单防治工具,如光、电、声、热及辐射等物理技术来防治害虫。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通常是指以虫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其它动植物治虫等。主要包括天敌昆虫的利用、虫生性病原体的利用、害虫不孕性的利用、昆虫生理活性物质的利用、遗传防治和抗虫性品种的选育等。

(4)药物防治

38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对一些菌性疫病,或害虫大规模暴发,应采用药物迅速防治的方法。在选择防治药物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 4.1.6.2 病虫害防治措施

(1)在现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清主要害虫种类、危害程度、发生面积、分布范围及可供利用的天敌种类。对重要的森林、湿地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建立害虫档案。确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病虫害测报和防治工作的技术性实施方案。

(2)病虫害防治工作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以林业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必要时使用药物防治,避免对天敌的伤害。

(3)兴凯湖湿地可供利用的天敌昆虫及微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应花大力气研究,充分利用天敌和微生物,防治所选用的天敌种类必须是本区域或附近地区具有的种类,外地引进的必须经本区试验成功,否则不得使用,以维持保护区自然生态平衡。

(4)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对外开放,是参观、旅游、考察、科研的主要场所,进入人员较多,动植物检疫工作非常重要,应加强联防,严格检疫,防止危险性病源体传入保护区。

(5)购置病虫害检验检疫、交通和防治设备,以及必须的试剂和药品。

4.2 科研监测规划

4.2.1 任务与目标

加强保护区的科研与监测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保护区科研监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宏观、微观,定性、定量的研究,对兴凯湖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组成、结构、功能、演替,及各种生物和系统变化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监测和研究。主要目标是把这些科研、监测成果,应用到保护区的建设中去,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奠定基础,为把兴凯湖建设为一流的、现代化的国际自然保护区提供科技支撑。 4.2.2 开展科研的原则

(1)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在保护区内进行科学研究,应首先摸清资源底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专项研究。

39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在立题上,既要注意基础研究课题,又要突出应用方面的研究课题,特别是退耕还林还湿、风沙口治理、环境污染治理等保护区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2)坚持科研与监测相结合

科研与监测是不能分离的两项工作,只有做好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的监测,做好气候因子及各生态系统的监测,才能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各种专项科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3)坚持科研与管护相结合

开展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要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使保护区的管理更科学、更规范。因此,科学研究应必须保护管理服务,为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服务。

(4)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开展科学研究,必须以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不但要对宏观的、系统的课题进行研究,也要对微观的层次的课题投入精力,做到目标明确、内容丰富。

(5)坚持自主研究与联合攻关相结合

保护区的科学研究,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是一项用人多、耗费大、历时长的工作,单靠保护区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因此,与有关大学、研究院所共同立题,邀请多方专家参与进行联合攻关是非常必要的。

(6)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相结合

保护区不但要保护好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使其不受人为破坏,还要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科研立题上,要两方面兼顾。

(7)坚持科研监测与对外交流相结合

兴凯湖保护区是我国唯一与外国政府签定共同保护协定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块跨国界的国际联合保护区,在中俄科技交流与合作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抓住对外合作这个契机,争取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的支持,把保护区科研工作做得更好。

4.2.3 科研和监测项目规划

4.2.3.1 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

(1)生物资源的本底调查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