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诊全书重点 下载本文

1、水肿

概念:是指水液停聚于体内的病证 成因:

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

阳水-从面部开始,渐及全身

外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 阴水-从足部开始,腰以下为甚 阳虚气化失司

(1)痰证 概念:是指体内津液内聚所形成的稠浊而粘滞的病理产物内停而引起的病证 成因:

多种因素(内外因)

脾、肺、肾功能失调 水液停聚 痰

痰证 临床表现:

在肺-咳嗽,咯痰,胸闷 在脾胃-纳呆,呕吐痰涎 在心神-癫、狂、痫 在脑-头晕目眩

在四肢、经络-局部冷痛,肢麻 在皮下、肌肉-瘰疠,瘿瘤,乳癖 在咽喉-梅核气

舌脉象-舌苔腻,脉滑 (2)饮证 概念:是指津液内停所形成的质地清稀的病理产生所引起的病证 临床表现:

在胃肠-水声漉漉,脘痞,吐清水 在肺-咳嗽气喘痰稀白 在胸胁-满痛,咳则加剧

在心-心悸,不得平卧,下肢浮肿 舌脉象-舌苔白滑,脉弦

第五章 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辨证 概述:

心的生理、病理 1 主血脉 2 主神明

3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4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分清泌浊 心病的主要症状

心区:心痛、胸闷、心悸、怔忡 主神明:心烦、失眠、多梦 狂乱、神昏谵语 开窍于舌:口舌生疮

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一)心气虚证、心阳虚与心阳暴脱证 1、心气虚

概念:是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的证候 成因: 久病体弱; 年老气衰 临床表现:气虚证 + 心动无力症 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 心-胸闷、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2、心阳虚证

概念:是心阳虚,温运无力,虚寒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成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 临床表现:阳虚 + 心失温养

阳虚-形寒肢冷,面色恍白或面唇青紫 心-心悸怔忡,心胸憋闷 舌脉-舌质淡胖,脉弱 3、心阳暴脱证

概念:是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亡 阳证候

成因:本证在心阳虚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亡阳证 + 心衰

亡阳-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 心-胸痛暴作,面唇青灰,甚或神志模 糊,昏迷

舌脉-舌淡或淡紫,脉微细欲绝

(三)心火亢盛证

概念:是指心火内炽表现的实热证候 成因:外邪入里化火;情志抑郁化火 临床表现:火热证 + 心与小肠症状 实火-面赤口渴,身热,便秘溲赤, 苔黄,脉数

21

心-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口 怯 舌生疮,或舌尖红赤生芒剌 或自汗恶风易感冒。 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灼、痛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二)肺阴虚证 (四)心脉痹阻证 概念: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概念:是多种因素导致心脉闭塞不通所表现候 的证候 成因:久咳伤阴;痨虫蚀肺 成因:年高体弱;久病正虚 热病后期伤阴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阴虚证 + 肺虚热证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 阴虚-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内臂,时作时止 潮热 临床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四型 盗汗,颧红 心脉痹阻的分型 肺-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甚痰中带血,瘀血内阻-痛如针剌,舌紫暗或有瘀点, 声音 脉细涩 嘶哑 痰浊停聚-闷痛甚,体胖痰多,身重困倦,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舌苔白腻,脉沉滑 (三)风寒束肺证

阴寒凝滞-突发剧痛,得温痛减,畏寒肢 概念:是风寒外袭,肺卫失宣表现的证候 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成因:外感风寒 紧 临床表现:风寒表证 + 肺气失宣 气机郁滞-胀痛,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风寒表证-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身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痛无汗,舌苔薄白,脉 浮紧 二、 肺与大肠辨证 肺-咳嗽,咯痰色白清稀,喉痒不适 概述:肺的生理、病理 1、肺主气,司呼吸; (四)寒邪客肺证 “肺朝百脉” 概念:是指寒邪客于肺所表现的证候 2、主宣发,肃降,能调水道; 成因:肺气虚发展而来 3、外合皮毛,开窍于鼻; 年老体弱,阳气耗伤 4、大肠主传导,排泄糟粕; 临床表现:寒证 + 肺气上逆 肺的主要症状 寒证-形寒肢冷,或面浮肢肿 1、主气,司呼吸:咳嗽,气喘 肺-咳喘无力,痰白清稀量多如泡沫,胸2、主宣发、肃降:鼻塞 闷 3、主通调水道:阳水 舌脉-舌淡苔白滑,脉迟缓 4、外合皮毛:外感病初期,皮肤病 (五)痰湿阻肺证 5、大肠:便秘,泄泻,腹痛,里急后重 概念:是指寒痰湿阻滞于肺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寒湿外邪侵袭于肺 (一)肺气虚证 中阳不振,寒从内生,聚湿生痰 概念:是肺气虚弱,卫气不固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湿痰证 + 肺气失宣 成因:久病咳喘 湿痰-痰多色白易咯 脾虚土不生金 肺-咳嗽,气喘,胸闷 临床表现:气虚证 + 肺的机能减退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气虚-面色淡白,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六)风热犯肺证 肺-咳喘无力,短气,咳痰清稀,语声低概念:风热外袭,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22

成因:外感风热 嗳气,腹胀 临床表现:风热表证 + 肺失宣降

风热表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肢酸, 三、 脾与胃病辨证 鼻塞流浊涕,口干咽痛 概述: 肺-咳嗽,咯痰黄稠 脾的生理、病理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1、脾主运化,主升清 (七)热邪壅肺证 2、脾主统血 概念:是邪热壅肺,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 3、主肌肉四肢 成因: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表邪不解,入里(肺)化热 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 临床表现:里热实证 + 肺失清肃 脾病的主要症状 里热-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 1、运化失常:食少纳呆,腹胀,浮肿 赤,大便秘结 便溏,湿聚生痰 肺 -咳嗽,气喘,痰黄,鼻煽,胸痛甚2、清气不升:头晕,神疲 吐痰血 3、失统血:慢性出血 腥臭痰 4、四肢失充:肌肉瘦弱无力 舌脉-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5、胃失和降: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 (八)燥邪犯肺证 (一)脾气虚证 概念:燥邪外袭,肺失清润表现的证候 概念:是脾(胃)气不足,运化失健所表现成因:秋季外感燥邪 的证候 临床表现:外燥证 + 肺失清润 外燥-唇、舌、鼻、咽干燥,尿少便干, 临床表现:气虚证 + 运化失司 轻微发热恶寒,头身酸痛 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肺-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咯,甚痰中带血; 运化失司-腹胀纳呆,便溏 舌脉-舌尖红苔薄而干,脉浮细 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九)大肠湿热证 面色恍白,形体肥胖 概念:是湿热蕴结大肠所表现的证候 舌脉-舌淡苔白,脉缓弱 成因:暑湿之邪外侵 (二)脾阳虚证 饮食不洁,湿热内生 概念:脾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湿热证 + 大肠传导失常 成因: 湿热-发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 脾阳虚证 大肠-下痢脓血粘液便,或暴注下迫黄褐临床表现:阳虚证 + 脾虚证 臭秽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阳虚-形寒肢冷,四肢不温,面白,口 (十)大肠液亏证 淡不渴 概念:是大肠津亏,肠失濡润所表现的证候 脾-腹部冷疼,喜温喜按,大便稀溏, 成因:年老阴血不足 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带下量 高热、吐泻伤阴 多而清稀色白 产后失血 舌脉-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 临床表现:津亏证 + 大便燥结 沉迟无力 津亏-口燥咽干,舌红少苔或黄燥,脉(三)中气下陷证 细涩 概念:是脾气亏虚升举无力反而下陷的证候 大肠-大便干结难解,数日一行,伴口成因: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而致 臭, 临床表现:脾气虚证 + 脏器下垂

23

脾气虚-腹胀纳少,神疲,四肢乏力,头 舌脉- 目眩晕,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九)食滞胃脘证 弱 概念:指饮食停滞胃肠所表现的证候 气陷-脘腹坠胀,或便意频频,或久泄不成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止 临床表现:胃脘痛 + 食滞证 精微物下泻-小便浑浊如米泔 胃 -胃脘胀闷,甚则攻撑作痛,拒按, 脏器下垂-子宫、胃、肝、肾、直肠等 吐后痛减 (四)脾不统血证 食滞-嗳腐吞酸,厌食,泻下不爽,便如概念:是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 败 证候 卵,或大便秘结 成因:久病脾虚; 劳倦伤脾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临床表现:脾虚证 + 出血症 (十)胃寒证 脾虚-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便溏 概念:是寒邪犯胃,胃气凝滞,胃失和降所 出血-便血、尿血、肌衄、齿衄、崩漏 表现的证候 舌脉-舌淡,脉细无力 成因: 脾虚四证鉴别表 ( 临床表现:胃脘疼痛 + 寒证 (六)寒湿困脾证 胃 -胃脘冷痛,甚剧痛,得温痛减,恶概念:是寒湿内盛,中阳受困表现的证候 心呕吐,呃逆嗳气 成因:过食生冷;久居潮湿,寒湿内生 寒证-口淡不渴,畏寒肢冷 嗜食肥甘,湿浊内生 舌脉-舌质淡白苔白滑,脉沉紧或弦 临床表现:寒湿证 + 脾失健运 (十一)胃热证 寒湿-头身困重,面色晦暗,泛恶欲吐 概念:是指胃中火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 脾-脘腹胀痞闷胀痛,食少便溏 成因:过食辛辣,食积化火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七)湿热蕴脾证 临床表现:胃脘痛 + 热象 概念:是湿热内蕴中焦,脾主运化功能受困 胃 -胃脘灼痛,拒按,消谷善饥,或 口所表现的证候 臭;牙龈肿痛,溃烂 成因: 热象-大便秘结,小便短黄 临床表现:湿热证 + 脾运受困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湿热-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身目鲜黄,胃病寒热虚实鉴别表 或皮肤发痒 十一、胃脘气滞证 脾 -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不爽,概念:是胃气不降所表现的证候 肢体困重,渴不多饮 成因:情志不遂,肝气犯胃 舌脉- 临床表现:气滞证 + 胃部症状 气滞-胀痛,窜痛,嗳气呃逆 (八)胃阴虚证 胃-胃痛,恶心呕吐,食少纳呆 概念: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养所表现的证 舌脉-舌淡红苔白,脉弦 候 成因: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 临床表现: 胃部症状+ 阴虚证 概述: 胃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干呕,嘈杂, 肝、胆的生理、病理 呃逆 1、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阴虚-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2、主疏泄:调节情志,协助消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