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无损检测管理办法 下载本文

隧道无损检测管理办法

一、 总则

为了认真贯彻铁道部《关于开展隧道衬砌等铁路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的通知》(铁建设【2011】17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和规范铁路客运专线工程隧道无损检测管理,及时消除质量隐患,全面促进和提升本标段施工质量,现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二、 隧道无损检测范围及检测方法

1、

隧道无损检测范围

包括隧道衬砌强度、厚度、背后回填密实度、隧底虚碴、二衬钢筋及初支钢架分布等施工质量的无损检测。 2、隧道无损检测方法 (1)回弹法

回弹法适用于隧道二衬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必要时可用钻芯法进行验证。检测与评定方法应符合《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的规定。

(2)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法适用于检测隧道衬砌厚度、背后回填密实度、隧道虚碴、衬砌内部钢架、钢筋分布检测。按照《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进行检测。

三、 隧道无损检测频次

1、

由建设单位组织的第三方检测单位,不定期进行隧道衬砌

质量无损检测,分施工过程检测和隧道竣工验收时全隧道检

测,时间根据建设单位确定 2、

在施工过程中,由项目部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单

位对隧道衬砌质量采用无损检测进行排查检测,原则上隧道每完成二衬浇筑300m无损检测一次;不足300m长度的隧道,待贯通后一次性进行无损检测。 3、

采用回弹法检测隧道二衬结构混凝土强度,必要时可用钻

芯法进行验证,全隧道100%检测。 4、

检测评定方法应符合《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

(TB10223-2004)、《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的规定要求。

四、 隧道无损检测现场准备

1、

回弹法无损检测现场准备,按照《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

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相关条款执行。 2、

地质雷达检测现场准备

(1) 地质雷达检测架

① 无损检测前准备好地质雷达检测架,检测架采用脚手架搭设,放置在自卸汽车上,与自卸汽车的箱体固定牢固;检测架应设置供检测人员上下的带有护栏的固定梯道,检测架顶部的平台四周也应设置防护围栏,检测架在运行时必须确保检测架平稳;检测架的高度和侧向宽度应满足检测人员能检

测到拱顶和拱腰部位,并能满足隧道净空要求;驾驶搭有检测架的司机应选派驾驶经验丰富、驾驶平稳的人员担任,要求车辆变速平稳,行驶匀速,无急刹车或速度忽高忽低现象。 ② 严禁使用挖掘机、装载机、台车做检测平台或检测架动力车作为地质雷达检测架。 (2) 地质雷达检测现场条件

① 隧底检测前,应保证隧底回填混凝土面保持干燥,不得人工洒水,并禁止出碴车辆通行。

② 检测架通过地段,应将洞内小型机具、零星材料、安全防护标志等清出洞外,确保检测架通过地段无障碍通行。 ③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到位,无安全隐患危及检测人员或检测设备安全。

(3) 地质雷达检测的测线布置

① 隧道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应以纵向布线为主,横向布线为辅。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和隧底各布1条;横向布线可按检测内容和要求布设线距,一般情况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6点。检测中发现不合格地段应加密测线或测点.

② 隧道竣工时,质量检测应纵向布线,必要时可横向布线。纵向布线的位置应在隧道拱顶、左右拱腰和左右边墙各布1条;横向布线线距8~12m;采用点测时每断面不少于5点。需确定回填空洞规模和范围时,应加密测线或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