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A.雨层云 B.积云 C.卷云

9.天气会商的结果由( )签发。 A.气象员 B.预报员

C.首席气象预报员

10.下面是中央气象台预报的某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小到中雨,15到19摄氏度……”中雨指的是( )。 A.24小时的降水量在25~50毫米 B.24小时的降水量在50~100毫米 C.24小时的降水量在10~25毫米 四、读图题。

看图选择编号,并填在对应的括号里。

图( )刮0级风 图( )刮3级风 图( )刮6级风 图( )刮10级风 五、连线题。

找出下列气象仪器的作用,连一连,并填一填。

气温计 测降水量 单位( ) 雨量器 测风向 共( )个方向 风速仪 测气温 单位( ) 风向标 测风速 共( )级 六、画图题。

在圆圈内画出三种不同的云量示意图。

5 / 15

七、综合题。

1.学习本单元后,兰兰在家做了一个“一个月的小区气温测量”活动。 (1)兰兰测量小区的气温,应该选择的测量地点是( )。 A.地下车库 B.广场树荫下 C.广场阳光下

(2)兰兰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每天( )。 A.不固定地点测量 B.不固定时间测量 C.定时、定点测量

(3)某天兰兰发现小区里的彩旗正微微向南面展开,这时的风向是( )。 A东风 B.南风 C.北风

(4)下面是兰兰绘制的该月前两周的平均气温统计图。

①兰兰测得该月13日的平均气温为9℃,请你帮助她把条形统计图画完整。 ②这两周有_____天气温高于15℃。 ③第一周(1~7日)的平均气温是_____。

6 / 15

④兰兰某天测量气温时,摄氏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如右图,应写作_____。 2.以下是子瑞某天经过观测得到的天气信息:“多云,东南风1~2级,12℃。” (1)这份天气信息中包含的天气现象有云量、_____、_____、_____。 (2)子瑞获得的天气信息“东南风1~2级”,应该是用_____测得的。 (3)下列选项中,( )表示多云天气。

(4)在同一时间,子瑞在房间中测得的空气温度是15℃,在室外阴凉通风处测得的空气温度是18℃,在阳光下测得的空气温度是23℃。他应该记录的气温是( )。 A.15℃ B.18℃ C.23℃

(5)子瑞还收集了某天24小时的降雨量,这些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是9毫米,用量筒测得它们共有43毫升。这天的降雨量应该记录为( )。 A.小雨 B.中雨 C.大雨

三年级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

1.雨过天晴后,水洼中的水不断_____,这是因为水洼中的水变成了_____。 2.一般情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如果不再继续加热,水的沸腾会_____。 3.冰是_____的水,有一定的_____和_____。

4.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发现袋子会_____。

5.在面粉、沙子和食盐中,_____可以溶解于水中。 6.气球、玻璃杯并不是真正空的,它里面有_____。

7.将食盐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食盐在_____中溶解得快。[填“热水”或“冷水”]

7 / 15

8.假如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到水里,里面的纸团_____湿[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_____。 二、判断题。

1.相同质量的水和水蒸气相比,水的体积更大。 ( ) 2.水在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 ) 3.当温度达到1℃时,水就可以结冰。 ( ) 4.水结冰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 ) 5.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 ( ) 6.100毫升水中溶解的盐和糖同样多。 ( ) 7.要想将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 ) 8.搅拌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 ) 9.将长方体橡皮泥捏成球形就不是原来的物质了。 ( ) 10.充气床垫和足球都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 ) 三、选择题。

1.爱动脑科学小组对水、水蒸气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B.为了让水变成冰需要降低水的温度 C.水和水蒸气都是液态的

2.与水相比,空气具有( )的特性。 A.无色、无味 B.没有一定的形状 C.比较轻,容易被压缩

3.用吹风机的热风给冰加热时,我们不会看到( )。

8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