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本框架 下载本文

第三节 需要和目标 (一)基本概念 (二)需要的特征 (三)目标的性质 (四)行为的基本心理模式

第四节 激 励 (一)激励的涵义 (二)激励的机理 (三)激励的作用

三、考核的知识点 (一)行为的共同特征

(二)动机的基本概念与动机的机能

(三)动机的结构和优势动机 (四)需要和目标的概念 (五)行为的基本心理模式 (六)激励的涵义与作用

四、考核的要求 (一)行为的共同特征

1.识记:(1)记住共同特征的内容;(2)弄清五大特征的含义;(3)明确人类行为是动

机性行为。

2.领会:明确动机性行为的内涵及其与行为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 3.应用:试解释人类行为“为什么”的问题,如员工为什么努力工作?为什么消极懈怠?为

什么情绪忽高忽低?为什么态度时好时坏?

(二)动机的基本概念

1.识记:(1)掌握基本概念;(2)明确动机的机能。

2.领会:掌握基本概念中“引起”、“维持”、“导向”三个关键词的含义及其与机能的关系。

3.应用: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人类行为均属动机性行为。

(三)动机的结构和优势动机

1.识记:(1)什么是动机结构?(2)什么是优势动机?(3)影响优势动机的因素有哪

些?

2.领会:(1)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2)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这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优势动机;(3)优势动机决定人的行为。

3.应用:试设想,如何才能使员工的优势动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四)需要和目标的概念

1.识记:(1)动机产生的来源;(2)需要和动机的关系;(3)刺激与动机的关系;(4)

需要的特征。

2.领会:(1)动机强度与内外部条件的关系;(2)需要产生动机的基本模式;(3)由需

要向动机和行为的转化过程。

3.应用:试分析提高工资、增发奖金为什么会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引起员工实现组织

目标的行为?

(五)行为的基本心理模式

1.识记:(1)牢记模式的内容;(2)牢记相互关系。

2.领会:理解“促使”、“产生”、“引起”、“达到”、“萌发”等词组的含意。

3.应用:举例说明需要是引起行为的原始驱动力;举例说明目标的二重性——满足需要、

刺激需要。 (六)激励

1.识记:(1)激励的涵义;(2)激励的作用。

2.领会:(1)激励的机理;(2)领会个体在组织中所受的推动力和吸引力;(3)领会个

体如何消化、吸收、激发出自动力而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3.应用:能应用本章中的所学的理论,剖析本章中所举的激励事例,并进一步分析周围

的实例。

第十四章 激励理论研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激励的概念、过程与激励理论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内容型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ERG埝理论)的共同特点与理论特色;了解过程型理论(期望理论)的动态性,了解综合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激励理论的发展

激励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就以定额、生产工艺卡为奖惩手段,激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其后的人际关系学派,又提出认可、参与等社会需要,丰富了激励因素的内容,从而使马斯洛、赫兹伯格等人得以在此基础上建立内容模式的激励理论。为了揭示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情境下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学者们对激励的全过程、旧过程向新过程的过渡、激励结果对行为的反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过程模式的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理论,丰富了激励理论的宝库。了解激励理论的发展过程,并以此

为切人点进行研究,便可全局在胸,事半而功倍。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一)基本论点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

形成阶梯。 (二)理论概括

1.强调需要对激励的重要关系,即需要的普遍性原理。

2.强调需要分为层次,低一层次需要满足后萌发高一层次需要,已经满足的需要其激励

力量削弱以至消失。

3.高层次需求内容广泛,难度大,对员工的激励力强。

二、双因素理论 (一)基本论点

1.保健因素概念:赫兹伯格归纳员工非常不满的因素有: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关系、与同级关系、与下级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生活、工作条件、职务地位等十项。这类因素,即使得到满足也不能使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发挥,称为保健因素。 2.激励因素的概念: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有:工作上的成就感、认可和赞赏、挑战性、责任感、发展、成长等六项。当存在这些因素时员工感到十分满意,有助于充分、持

久、有效地调动积极性,称为激励因素。

(二)理论概括 1.修正了传统观念

2.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员工的积极性

得到满足。

3.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称为工作内激力,它与外酬、

外激不同,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持久而深远。

三、成就需要理论

麦克里兰认为:在生存需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即成就、

权力和合群。其中,成就需要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的作用。

麦克里兰认为:有一半成功的机会往往最能激励人们去取得成就。成功的概率太高或太

低都不太吸引人,不会激励人们去取得成就。

麦克里兰认为:成就需要强烈的人往往具有高度的内在工作激励,这样的人对任何企业、

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 四、ERG理论

奥德弗在管理实践中将员工需要分为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 奥德弗认为:三种需要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而不是层次等级,它既可“满

足——上升”而且也可能“挫折——倒退”。

第三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

(一)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1.基本模式:激发力量=目标效价×期望值

2.感情调整 3.期望强化

情绪指数=实现值/期望值

二、综合激励理论 (一)理论要点

综合激励水平(M)=任务内在激励(Vit)+任务完成激励(EiaVia)+任务结果激励

()

(二)理论特色 三、公平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要点

首先,公平感不同于公平,因为公平是一种客观现象,公平感则是一种主观现象,是人们通过自身与他人、现在与历史的比较而得出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它属于心理学研究范围。 其次,产生不公平感的根本原因,不是个人所得报酬的绝对值,而是与别人比较的相对

值。

第四节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要点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运用强化以改造行为一般有四种方法:

(一)正强化

对职工的某一行为给予肯定,从丽使之在类似的条件下重复这一行为。

(二)负强化

预先告知某种行为不符合要求,防止发生令人不愉快的事件,使职工按所要求的方式行

事。

(三)自然消退

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些行为不予理睬,当此行为得不到正强化时就会逐渐消失。

(四)惩罚

以某种强制的,威胁性的手段以表示对这种行为否定,防止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这四种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应用 (一)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 (二)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 (三)要使奖酬真正成为强化因素

(四)要多用不定期奖酬,出乎意外、突如其来的奖酬会强化效果

(五)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三、考核知识点 (一)激励理论的发展 (二)需要层次理论 (三)双因素理论

(四)需要成就理论与ERG理论

(五)期望理论 (六)综合激励理论 (七)公平理论

(八)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四、考核要求 (一)激励理论的发展

1.识记:(1)激励理论的四条线;(2)激励理论的两种模式;(3)激励理论的三种类型。 2.领会:(1)为什么泰勒的科学管理、梅耶的参与管理都被认为是激励理论?(2)为什

么西方企业都要寻求心理学家的帮助?

3.应用:(1)你认为有哪些内容可用来激励?(2)怎样才能使激励因素始终有效?(3)

日常管理中怎样才能强化职工行为?

(二)需要层次理论

1.识记:记住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需要及其先后顺序。 2.领会:理解和掌握需要层次理论的普遍性、层次性和主导性。 3.应用:树立运用需要层次理论建立激励机制的设想和思路。

(三)双因素理论

1.识记:(1)记住保健因素所包含的内容;(2)记住激励因素包含的内容;(3)区分传

统观念和赫兹伯格新观念。

2.领会:(1)为什么激励因素的满足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2)为什么保健因

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应用:试论工资在我国属于哪一类因素?如何运用双因素理论建立激励机制。

(四)需要成就理论和ERG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