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一)历史试卷 解析版 下载本文

C.欧洲兴起宗教改革运动 【答案】D

D.中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提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辟新航路。注意题干要求“直接相关的是”,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花生、番茄等,尤其是高产作物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使中国极速增长的人口有了粮食保障,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1.马克思说:“如果亚洲的社会状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他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在此强调了 A.英国推动了亚洲的革命运动 C.亚洲需要英国式的革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根据材料“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他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可知马克思实际上是在强调英国殖民活动在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故本题选D;A、B两项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C项表述与材料无关。

22.下表是《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美国人口种族构成的变化表(单位:万人)

B.亚洲社会自身不会产生革命进步 D.英国殖民活动的客观作用

在这160年间,表中美国人口的变化趋势对美国而言 A.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加剧了奴隶制度的矛盾 【答案】B

B.促进了美国的近代化 D.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美国人口的发展变化。根据表格数据得知土著人口骤减,白种人和黑种人口剧增,人口总数大幅上升。土著人口骤减的原因是遭到殖民者的屠杀和奴役;白种人口剧增是由于欧洲移民和殖民者到美洲建立殖民地;黑种人口的剧增是因为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和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这种变化趋势给美国社会提供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带去了商品经济和近代制度,促进了美国的近代化,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其余三项表述均不正确。

23.1870年至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31.8%下跌到14%,失去了“世界

工厂”的地位,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由此可以推断 A.德国社会制度比英国先进 C.德国已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70年至1913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材料“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31.8%下跌到14%”“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可知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德国经济发展迅速并赶超英国。英国世界工业垄断地位逐渐丧失,其主要原因是英国掌握广大的殖民地,即使技术低也能获取巨大利润,资本家将资金用于资本输出而不积极发展国内经济,进行技术革新;而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的技术创新来自于德国,德国成为新兴工业强国。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A项表述错误,德国和英国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24.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指“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不

B.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强劲发展 D.英国丧失了大量海外殖民地

相同的。下列最能体现17?18世纪人文主义倾向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C.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欧洲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其核心是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故本题答案为D项;A项是在古希腊时期;B项是在宗教改革时期;C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B.信仰即可得救

D.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25.“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

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马丁·路德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宣扬君权神授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根据材料“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其主要目的是否定教会的权威,故本题答案为D项;A项说法从材料中不能体现;B项表述本身有误;C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

26.“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将对象的普遍性与意志的普遍性结合起来,所以一个人,不管他

B.否定基督教义 C.主张因信称义 D.否定教会权威

是谁,擅自发号施令不能构成法律,即使是主权者对于某个个别对象所发出的指令也不能成为一条法律,而只是一道命令;它不可能是主权的行为,只是行政的行为。”(摘自《社会契约论》)卢梭在此强调 A.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法律应体现民众共同意志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法律将对象的普遍性与意志的普遍性结合起来”“擅自发号施令不能构成法律”可知卢梭认为法律应该是民众共同意志的体现,故本题答案为C项;A、B、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27.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 D.人民不能直接行使权力

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伏尔泰推崇儒学是因为 A.儒学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 C.法国教会和王权强大,专制统治腐朽

B.中国社会发展水平高于西欧 D.法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宣传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可知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而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能让下层阶级人民得以晋升为统治阶级。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启蒙运动主要是反封建,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政治蓝图,由此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学是为了反对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故本题选项C符合题意;其余三项表述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28.潘恩认为:大陆会议“既经人民授权,就具有真正法定的权力”。“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

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潘恩的主张体现的思想原则是 A.人民主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根据材料“经人民授权,就具有真正法定的权力”“组织我们自己的政府,乃是我们自然的权利”可知此主张体现的思想原则是人民主权,所谓“人民主权”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来源于和最终属于人民,即国家或政府的最高权力的“民有”,并且这种来源是政府或国家权力的合法化为依据或前提,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项“社会契约”是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C项“分权制衡”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D项“自由平等”从材料中不能体现。

29.19世纪初美国作家欧文创作的小说《瑞普·范·温克尔》讲述了一个美国农民,进山偶然

B.社会契约 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

醉酒,回家一看,时间已过20载。作者通过瑞普那看似荒唐的遭遇反映了独立革命前后北美大陆上乡村淳朴的社会状况。这种创作风格属于 A.新古典主义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的繁荣。根据材料“19世纪初”“通过瑞普那看似荒唐的遭遇反映了独立革命前后北美大陆上乡村淳朴的社会状况”可知这种创作风格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故本题答案为B项;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