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石化杯”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初赛试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扬子石化杯”

第33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赛区)初赛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Ca:40 Fe:56 Cu:63.5 Br:80 Ag:108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核分人 1. 本试卷共21题,用2小时完成,共120分。 2.不可使用计算器。

3.用铅笔作答无效。 4.不可使用涂改液或修正带。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60分。若有两个正确选项,选错一个得0分,少选一个得2分。请将答案填在下方的表格内。) 题号 1 答案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 阅卷人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下列做法不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是 .

A.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低碳出行 B.鼓励进口,减少我国自然资源开发 C.技术创新,减少农药化肥用量 D.积极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Li原子结构示意图: B.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C.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D.氯化氢的电子式:

3.实验室处理废催化剂FeBr3溶液,得到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3,下列设计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使Br全部转化为溴单质

C.用装置丙分液时先从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D.用装置丁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发至干,再灼烧制得无水FeCl3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Na、Cu2、ClO、Cl

-+---

B.0.1mol·L1Na2CO3溶液:K、AlO2、Cl、SO42

-++--

C.0.1mol·L1(NH4)2Fe(SO4)2溶液中:H、Al3、Cl、NO3

+-++--

D.Kw/c(H)=0.1mol·L1的溶液中:Ca2、NH4、CH3COO、HCO3 5.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英坩埚耐高温,可用来加热熔化烧碱、纯碱等固体 B.熟石灰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过强的土壤

C.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H2、SO2等 6.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A B C 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甲醛 向溶液X中加入Na2O2粉末 实验现象 溶液变浑浊 有白色沉淀 出现红褐色沉淀 结论 Ksp(Ag2S)>Ksp(Ag2CO3)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X中一定含有Fe3+ Ag2CO3白色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 沉淀变为黑色 7.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一种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B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C离子在同周期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D元素是最重要的“成盐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C>D>B>A

B.A单质的氧化性比B单质的氧化性弱 C.含C元素的盐溶液可能显酸性 D.A和B可形成多种化合物,

8.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B.

C.

D.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HSO4溶液:

+-+-

Ba2+OH+H+SO42 ====BaSO4↓+H2O

+-

B. (NH4)2Fe(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Fe2+2OH====Fe(OH)2↓ C.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MnO2+4H+2Cl

Mn2+C12↑+2H2O

D.H2C2O4(弱酸)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

-++

2MnO4+5H2C2O4+6H=2Mn2+ 10CO2↑+ 8H2O

10. 5-羟色胺对人体睡眠具有调节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5-羟色胺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11H12N2O3 B.该有机物既能和NaOH反应,也能和HCl反应 C.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D.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5mol H2或3mol Br2发生反应

11.氢氧化锂是制取锂和锂的化合物的原料,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

B.a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4e ====O2↑+4H C.当电路中通过1 mol 电子时,可得到2mol LiOH D.该法制备LiOH还可得到硫酸和氢气等产品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表面镀铜时,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铜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B.1mol Cl2与足量的铁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约为3×6.02×1023

C.3C(s)+CaO(s)==== CaC2(s)+CO(g)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放的△H> 0 D.室温下,pH=3的盐酸溶液与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将SO2通入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BaSO3易溶于水

B.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说明非金属性:Cl>Si

-+

C.向含0.1mol FeI2的淀粉溶液中滴加1滴氯水,溶液立刻变蓝,说明还原性:I>Fe2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该溶液中含

CO32

14.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mol·L1 (NH4)2SO4溶液中:c(SO42)>c(NH4)>c(H)>c(OH)

B.向0.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

-+-+

c(Na+)>c(SO42)>c(NH4)>c(OH)=c(H)

C.pH=4.75、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

--+

c(CH3COO)+c( OH)>c(CH3COOH)+c(H)

--

D.0.1 mol·L1NaHCO3溶液与0.2 mol·L1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

c(Na)>c(OH)>0.05 mol·L1>c(HCO3)>c(CO32)

15.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xA(g)+B(g) 2C(g)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容器 容积 温度/℃ 反应物 起始量 甲 0.5L T1 0.5 molA 1.5 molB 乙 0.5L T2 0.5 molA 1.5 molB 丙 1.0L T2 2.0 mol A 6.0 mol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T1<T2,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0.8

C.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0.025mol·(L·min)1

D.T1℃,若起始时甲容器中充入1.5molA、0.5 molB,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25% 二、(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6.(12分)高氯酸铜易溶于水,在130℃时发生分解,是一种燃烧催化剂,可用于烟花火药配方。以食盐等为原料制备高氯酸铜[Cu(ClO4)2·6H2O]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电解Ⅰ”采用不锈钢网和石墨分别作为电极材料。在不锈钢网附近得到的电解产物是 ; (2)“60℃歧化”时生成的产物之为一为NaClO3,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电解Ⅱ”时阳极反应式为 ; (4)“反应”步骤生成Cu( ClO4)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5)“反应”阶段所采用的不同实验条件对产率影响的结果如下图所示。则该反应最适宜的温度是 。用该工艺流程制备高氯酸铜时,若起始时NaCl的质量为at,最终制得的Cu(ClO4)2·6H2O为bt,则产率为 (用含a b的代数式表示)。

17.(8分)化合物A是一种重要的光化学试剂,属不含结晶水的复盐。A~H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总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已知:A中含二种阳离子和一种带二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1∶3.阴离子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与C相同且式量是C的2倍。C、D都为气体且含有元素种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