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对环境的察觉周末专题复习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经不能形成嗅觉 B. 麻、辣、酸、甜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 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触觉D. 皮肤各个部位中,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2.小梅听到打雷,迅速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 ) A.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神经中枢 B. 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 C. 外耳道→中耳→内耳 D.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3.某些人会晕船,其主要原因是 ( )
A. 小脑失去平衡 B. 耳蜗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 C. 体质衰弱 D. 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感受器因受到强烈刺激而过敏
4.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 A. 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 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
C. 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 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5.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6.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一定影响,下列有关广场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广场舞对周边休息居民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广场舞的音调太高 B. 广场舞对周边休息居民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广场舞的响度太大
C. 为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尊重,和谐相处,有效并合理的方法是禁止广场舞活动
D. 为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尊重,和谐相处,有效并合理的方法是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上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7.温州市域铁路S2线正在建设中,北起乐清市虹桥镇,终点瑞安人民路站,为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轻轨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
A. 声源处 B. 人耳处 C. 空气中 D. 传播过程中 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闻其声不见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 D.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要低一些 9.医疗器械“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B. 超声波的声音太弱,人耳感觉不到
C. 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D. 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10.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 半导体 B. 磁性物质 C. 真空 D. 金属物质
11.小明在晴朗的天气里“观察太阳光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活动,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他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1
A.
B.
C.
D.
12.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右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1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 镜子中优秀的自己B. 湖水中青山的倒影C. 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13.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
A.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14.在较暗的室内,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薄膜前,在它们之间放一块中间钻有小孔的不透明的报纸,则会在塑料薄膜出现 ( )
A. 蜡烛正立的虚像 B. 蜡烛倒立的实像C. 蜡烛正立的实像 D. 小孔的实像 15.下列设备中,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A. 感应水龙头 B. 验钞机 C. 电视遥控器 D. 非接触温度计 16.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人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
A.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17.如图,CD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位于B处的乙9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人射角是( )
A. ∠1 B. ∠2 C. ∠3 D. ∠4
18.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 )
2
A. B. C. D.
19.一些大厦用许多大块的平板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墙既能反射光线也能透过光线。下列选项中能真实反映光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光路图是 ( )
A. B. C. D.
20.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
A. 1m B. 1.5m C. 2m D. 3m
二、填空题(共7题;共26分)
2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是________,反射角等于________度。
22.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并把其中的一个涂成黑色,用中间有一截红墨水的玻璃导管相接,如图所示:
(1)把它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无色和黑色玻璃瓶里的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可能的原 因是________。 (3)应用实例: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颜色最好涂成________色。
(4)进一步研究:将上述装置先放在 70℃的环境中恒温,然后再放入 20℃的环境中,先降到 20℃的是黑瓶,原因是________,所以一般空调、汽车等的散热器都会做成这个颜色。
23.在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________ 。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杆高2.5米,则杆在地面的影长是 ________ 米,如果将杆向前移动2米,则杆影的长度将 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4.完成下面的小题:
(1)学习物理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3
(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其中________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声呐 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2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26.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 (填字母)法。
A. 推理 B. 类比 C. 控制变量 D. 转化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乙实验乒乓球________弹起。(填“会”或“不会”)
27.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______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______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2分)
2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因是________。
(2)此实验中玻璃板没有竖立在纸上,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4
其原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4)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________.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