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 下载本文

是近10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走遍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在总结德国零售业发展的经验时可以看出德国是十分重视按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特点来规划配送中心的,往往是在建店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配送中心的建设布局。

据了解,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以高科技为依托。

发达国家的配送在运输技术、储存保管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货物检验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与物流各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都建立在先进的物流技术基础上,配送中心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仓库内从货物入库时的分拣、刷码到进入指定的库房里待装配送车辆,全部是自动化操作。有些配送中心的所有环节包括存货、处理订单和配送商品都由以卫星通信为载体的电脑网络跟踪控制。

第二,以规模效益为核心。

配送是一种规模经济运动,配送的生命在于规模。发达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以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的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益,可以享受批量折扣,降低流通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低于社会平均价格出售商品,获得合理的商业利润而赢得竞争实力。 第三,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基础。

目前,配送为发达国家大多数行业所采纳,形式日趋完善。如瑞典轴承商的“用户无忧运转方式”,日本钢铁商的“看板”无库存供货方式等。如美国主要有如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货物配送模式:①以零售业为主的物流配送模式;②以仓储运输业为主的物流配送模式;③以批发商为主的共同配送模式。

1.2.2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施布局

Balagopal Gopakumar等在关于一个大型食品配送中心的收货流程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货车将货物运输到达指定目的地仓库 ,卸载并运送至指定单位储存等。利用离散事件仿真模拟现有系统的情况,发现其低效率运作的问题,通过精益理论,在考虑储位与出库情况的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货位分配算法,这种模型同时也

13

对仓库操作中无价值的操作与工作时间进行了可视化。

Jampala Srinivas等研究了对实际情况进行数学方法的仿真时产生的非线性模型的优化问题。通过将三维工厂布局转化成为一个非线性模型,并利用旋转理论完成非限制性的最优化,这种方法对于此类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优化的方法。

Booocharoen Sirinaovakul利用人工智能化的方法解决了工厂布局设计的问题。应用启发式的分配方式、启发式的搜索与启发函数来解决这类问题,并通过工厂一设计的基本理沦来设计整个智能化系统。通过启发式的分配方式形成不同的布局方案,再利用启发式的搜索获得最佳的布局方案,最后利用启发函数得出目标利益最大化的模型。

Saifallah Benjaafar针对工厂设施布局最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公式化的算法,关于布局的选择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流程和生产周期,基于排序的模型形成的布局设计与传统布局设计程序有很大的不同,可以优化制造业工厂的设施布局,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García-Hernández研究了遗传算法中的编码结构和机制问题,它是用来规定解决力一案的类型并获得最终方案的工具。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都应用了遗传算法来实现高效率的工厂布局,通过这种编码机制,可以将工厂布局设计为一种数据结构,通过成功地将编码结构分类,并识别出交叉变异在编码机制中的作用,可以帮助实现最终的工厂布局优化。

1.2.3配送中心的日常运营研究

(1)仓储问题

Charles J.Malmborg等关于多地址仓库系统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存储方案。仓库模型反应了短时间的拣选周期和一体化的操作与控制,同时关于拣选作业建立的数学模型反应出优化的仓库布局。这种方法是将整体的仓库设计问题分为不同模块,从而对固定库存部分提出优化的存储布局设计,为多地址仓库系统提供了借鉴依据。

Joseph G.Macro和Reino E.Salmi使用ProModel仿真语言,研究出一个通用的仓库库存仿真模型,这个模型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分析库存能力和各种仓库布局下的拣选路线运行效率,使用者可以放大或缩小模型,可以通过适当调整模型来仿真仓库设计方案。

(2)拣选作业

Hiroshi Nagasawa提出一种设计空间的理念来解决配送中心无序至有序过程的

14

设计。将复杂的操作简化为一系列的小的设计空间,主要关注拣选系统的顺序操作,通过实际的一个配送中心工作的历史记录成功实现作业的优化,并减少了整个作业处理时间。 (3)配送问题

Deependra Kumar Jha等应用DEA技术分析了尼泊尔配送中心的效率题。带有权重限制的DEA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并分析出配送过程中一定范围内的输入与输出值,并在计算过程中将决定者的优先意识同时考虑进去。最后通过一个尼泊尔当地的电信配送系统作为验证,对配送中心的改造问题提供了借鉴。

Marelys L.Garcia等在报纸配送方案的研究中,主要探讨了配送系统网络中的仓库布局和能力决策,并对此进行仿真评价,得到相对最优的设计方案。

1.3 国内研究情况

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近几年国内对物流系统规划的研究较多,对物流系统建模、配送中心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取得相当的研究成果。代表性的著作有《物流配送中心设施及设备设计》、《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一建模及实例分析》等。这些著作对物流系统规划建模、物流设施规划布局设计、储存规划等物流环节进行分析阐述,给出了一些具体规划布局方法,对配送中心系统规划具有指导作用。此外,在以下方面,国内学者们也取得了很多研究进展。

1.3.1 国内物流配送业发展整体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研究中几乎没有使用过“物流”一词,但物流各环节的运作很早就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物资经济研究通讯》刊登了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的“物流浅谈”一文,物流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关注和重视。90年代以来的流通实践证明了配送是一种较好的物流方式,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配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实行上门送货为生产企业配送急需的产品,通过构筑代理、配送、连锁相结合的新的流通方式,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便的服务。

随着物流热的逐渐升温,城市物流配送业也日益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都开始兴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得到改善、

15

整体物流技术水平也开始得到提高。深圳市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目前深圳物流的总体布局为,重点建设六个物流产业园区,而这其中,为国际物流提供服务的有:盐田港区物流园区、西部港区物流园区、机场航空物流园区。服务区域物流的有:华南国际物流中心、平湖物流园区、深圳邮政分驳转运中心。以城市配送服务为主的有:笋岗一清水河物流园区。同时己经有UPS、TNT、MAIZRSK、佐川急便、台湾东源等跨国公司落户园区中。然而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配送的发展在现阶段还很不成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l)配送的服务核心作用难以发挥。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现阶段的配送方式,基本上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配送调度中心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组织、协调、平衡、管理等综合作用。由于物流配送主要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而现行物流企业经营外围较窄(如深圳盐田港物流中心只提供国内货物出口的中转、存储功能,而几乎不涉及市内配送业务),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满足不了用户的多种服务需求。

(2)配送操作过程现代化程度低。目前我国配送操作中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较低,仅限于日常事物管理,而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径、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仍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结合国情,努力迎头赶上,融入国际经济、贸易、物流大发展的潮流中去,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有望真正提高。

1.3.2 配送中心规划与设施布局

刘友权将EIQ分析方法应用于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进行分类综合。通过对 配送中心规划的基础资料分析方法--EIQ分析法较为详细的论述,说明了EIQ分析方法在配送中心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并对EIQ分析法在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最后通过EIQ分析法在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中应用一个实例,结合实际的订单数据,进行了具体的EIQ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这是对EIQ分析法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一个尝试,完全可以根据这一操作过程利用Excel在计算机上对订单资料进行完整分析并得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结论。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