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评价标准 下载本文

绿灯,真正是“一俊遮百丑”。要进行个性化学习,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构建“自我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内差异评价”,从学习准备、发言情况、合作状况、作业绩效等四个方面设计课堂表现自我评价表,每栏表格内有相应的优、良、合格、不合格(或A、B、C、D、)四个等第,每一等第都有不同的达标要求,让学生对每一节课进行过程性自我内差异评价,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在纵向发展的自我评价反省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动力。

2.分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模块结束后,我们对模块进行测试时,都要设计三类层次的试卷(基础类、提高类、综合类)让学生选择类别进行测试。这三类试卷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应与不适应之别,如果学生觉得不满意,还可选择其他类别的试卷进行测试,以达到自己最佳满意度为止,从而满足学生个性特点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实行多样化的过程评价。要实行多元化的评价,就要注意评价的主体:评价不光有自己评,也有教师评、家长评、社会评和学生互评等,还要注意评价的内容:不光有结果,也要有过程。因此,我们要注意多样化的过程性评价,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特点得到保护。

(1)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即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独特个性的体现。课堂上老师要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现进行及时中肯的评价,对学生发言中提出的具有创意的个性化想法要给以保护,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小心求证。

(2)作业批改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地方适时进行评价。传统的作业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速度完成同样的作业,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语缺少个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也是“一刀切”“一锅煮”。这也导致有的学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出现“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予以不同的引导,做到实事求是,对症下药。 “世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我们的教师不应该有概念性的学生。

(3)无论是教学还是作业,要注意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给学生以点拨,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他们拓展思路,发挥个性潜能。如对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证”,虽然结果相同,但不同的方法带来的解题繁简程度是不同的,教师若在评价中进行及时点破,必然会对学生的解题方法的提高具有很大帮助。如:对于 “一题多解”有的同学只用一种方法的题目,教师要先肯定其见解的独特性,再启发“还有其它的解法吗?”“此题可用多种解法,有的方法妙,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对于“一题多证的题目”若学生回答较繁,可以提示学生“是否还有简单一点的方法?是否有新的方法代替某个结论的证明呢”。长此以往,学生的解题方法更多更灵活,解题思路得到拓宽,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从而激起创造性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用好学分认定抓手,推动个性化学习

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亮点是引进了大学的课程管理模式,采用学分制。各校在国家课程之外开设地方性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丰富了学生自主选修的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学分认定是评价学生这方面学习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必须用好学分认定这个抓手。 1.根据学分制管理要求,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供学生选择,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发展其个性特长。对不同的课程制订好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既能达到,又能超越。

2.拓宽学分认定渠道,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拓宽学分认定渠道,不拘

泥于有形的课程,而是想方设法积极调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如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之机,对主动参与且表现突出的同学,除了进行各类奖励外,在艺术类选修课程中实行学分认定“免考制”。体育运动会上获得奖项的同学,可以直接对体育某选修模块的学分进行免试认定,这样,既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激发他们个性化学习的热情。 3.拓宽实践渠道,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新课程强调综合实践课,并有相当可观的学分。好多学校在这方面流于形式,学生也应付了事,这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我校除了实质性地让学生深入工厂、军营、社区进行实践活动外,对学有特长的学生通过奖励加分的方法进行评定,如学生高中阶段有个人文集出版、勤工俭学经历的,拿出的作品、证明达到规定字数、时间,可根据其质量、表现,直接对综合实践某一时段的学分予以认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意识营造了氛围。 三、创新班级评价方式,拓宽个性化学习的空间

班级管理,离不开评价。没有评价,班级管理就没有抓手。传统的评价方式强化选拔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容易丧失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动力。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水平。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我校着力于构建一种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的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我们充分利用“花样年华”成长档案袋,收录、展示学生所有的成长资料,每学期结束,学生可以非常清楚地回顾走过的足迹,分析自己学习方法、绩效的优劣,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不断攀登。“花样年华”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设置具有趣味性与实效性的项目,如:我的照片、我的理想、我的目标、我的爱好、我的朋友、难忘趣事、荣誉档案等,有意识地将学生生活学习及参与活动的档案资料及时保存起来,把活动中教师、同伴、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即兴、即时的各种评价,以及在活动中的收获、体验和有趣的作品收集起来,不断激励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评价出一个所谓的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而在于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进而赏识自己,激发持久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创造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逐步内化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化学习品质,我们在这方面还只是做了一些尝试,既然迈出了这一步,我们当然期待着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个性化学习平台,让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天空里翱翔。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而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虽然教师们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但往往是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评价的形成过程;过于关注学业成绩,忽视了全面发展。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利用评价促进发展功能,造成了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不强,缺乏实效性,使评价流于了形式。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评价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魂,它在新课程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作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围绕着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形成性功能,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构建了适应新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较好地体现了评价“以人为本、强化激励、 多元参与、促进发展”的功能。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 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 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 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 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 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 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 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 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 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 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 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 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 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 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 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 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 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 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 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 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