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精品教案(统编本) 下载本文

仔细地chēnɡ了chēnɡ,rán后告诉顾客:“这些莲蓬有两斤,就收你15块钱吧!”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并说一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上节课,我们知道曹操得到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很好奇,我们也很好奇: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看看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一)看看官员们的笨办法。

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学生们一边听,一边想:官员们的称象办法是什么? 2.4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指导:曹操的话,要带着疑问的语气来读;官员的第一句话,要用肯定的语气来读;官员的第二句话,要用反问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中的“直摇头”要重读,说明曹操很不赞同官员们的办法。

3.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官员们的办法是: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来称象。这个办法不可行,一方面,需要先造大秤,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即使有了大秤,也没人能提得起来。(板书:官员们——造大秤)

4.请一个小组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其他学生点评他们演得好不好。 (二)看看曹冲的妙办法。

过渡:官员们砍大树做秤杆来称象的办法不行,曹冲的办法呢?我们来看一看。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反复地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出示一组句子进行对比,学生读一读,体会情感、语气上的区别。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预设:教师可以试着故意问一名同学:“你今年几岁?”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回答:“哦,你才八岁。”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才”是什么意思呢?可见“才”能加强语气,这里的“才”显示出了学生的年龄小。而课文中的“才”也突出了曹冲的年龄之小,略带惊讶、夸赞的语气。

9

2.结合课后题第二题讨论:曹冲称象分为几步完成?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 (分为四步。再……然后……)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曹冲称象的步骤,学生交流。

(1)步骤:赶象上船——在船舷上画线——赶象上岸装石头,船身下沉至画线处——称出石头的重量。

预设:描述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动词,如“赶、画、装、称”等。可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再说说称象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说说图上描绘的是称象的哪一个步骤。

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家( )上岸,往船上( )石头,( )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交流: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 4.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称象的过程。之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在语境中巩固生字“线”和“止”,再指名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提示:说话时可用上“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 (三)称象结果。

1.对比学习。看看曹操的不同反应,说说哪个方法好。

(1)在文中找出曹操面对不同方法的反应,读一读,注意朗读语气。还可以分角色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①曹操听了直摇头。②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直”“微笑”来体会曹操的态度。理解“直”时,可让学生试着把“直”换成其他词语,想象曹操不停摇头的神情,可见他非常不赞同官员们的想法。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注意读出曹操对官员们办法的不满意,对曹冲办法的欣赏和赞同。

(2)把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对比来看,说说自己的看法。 示例:曹冲的办法要好得多。一是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二是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毫发无损。这足以说明曹冲才智过人。

10

2.提问。

哪句话表明曹冲的办法有用?(最后一句话。)“果然”有什么效果?(证明曹冲的办法切实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更突出了曹冲的聪明。)结合全文,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三、拓展延伸,思维创新

1.当堂做实验,验证曹冲的办法。(机动,有条件的可以做)

一名学生说称象步骤,另一名学生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课前先准备好装水的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秤、笔等,让一名学生根据曹冲的办法来说怎么做,另一名学生根据说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演示步骤:①将玩具象放在水中的小木船上→②沿着水面在小木船上画线→③拿出玩具象,往小木船上装小石块让小木船下沉到画线处→④取出小石块,用秤称其重量。

2.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在古时候有限的条件下,你们还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引导学生

学会创新,思考新方法,也可以完善曹冲的方法。

过渡:曹冲才七岁就这么聪明,你们也跟他年纪差不多,大家还有其他更好的称象办法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既简便又不伤害大象。

预设:(1)创新的方法。

①课件展示学生们玩的游戏(滑滑梯、荡秋千、玩跷跷板等),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因此受到启发。

②可以用“跷跷板”的方法称象。找一块巨大的木板或石板,做一个类似跷跷板的工具,一边让大象站上去,在另一边放上石头,等跷跷板完全平衡时就可以称石头的重量了。(其他学生可质疑:大象重量太大,如何找那么坚固而大的木板或石板?另外,如何保证大象能乖乖地站在木板或石板上?)

(2)改进的方法。

①想一想:曹冲称象的过程中哪个步骤可以改进?

②讨论交流,设计多种改进方法,如将石头换成人,这样不用搬石头,可节省人力。(其他学生可质疑:称石头的秤比较好找,但能称人的重量的秤不好找,这是不是又制造了一个麻烦?)

3.学生交流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11

小结:只有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勤思考,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板书:会观察爱动脑)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内容。

小结:七岁的曹冲竟然想出了许多大人都想不出来的好主意,可真聪明啊!其实,曹冲的聪明,在于他平时留心观察、善于动脑。生活中,我们遇到难题时,是不是偶尔也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那些火花啊,可不是凭空产生的,非得我们勤加思考不可。希望大家都能像曹冲一样,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去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今天的知识大家都掌握了吗?让我们一起读一首小诗,巩固一些字词,回顾一下方法吧!

身体像堵墙,腿像四根柱。站在大象前,官员来议论。到底有多重?砍树做秤杆。谁能提得动?七岁曹冲解。先赶象上船,画上吃水线。再赶象上岸,用船来做秤。装石到线止,称石知象重。照着说法做,果然知重量。学习小曹冲,勤想又敢说。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砍大树 以船代秤 造大秤 官员 PK 曹冲 谁提得起 以石代象

◆拓展延伸,创新思维(教学重点)

师:请大家再读一读第4自然段,然后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比小曹冲称象的办法更好的呢?

(生面面相觑,想不出来)

师:石头可以用其他更容易装载的东西替换吗?或许还可以用更先进、更厉害的东西来称大象。

生1:可以用泥沙来替换石头,搬泥沙比搬石头容易多啦! 生2:可以用木头来替换石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