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史》复习题库
补充
1、中国在1958年与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中断21年,1979年恢复关系。 2、印度象棋是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共同原型。
3. 1971年“乒乓外交”政策,改变了中国与美国的僵持关系。
4.1978年11月,101个国家的政府部局长级官员参加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国际体育内阁会议讨论通过了《体育运动国际宪章》,强调指出“参加体育运动是所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则是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法律性文件,确保儿童享有康复设施和保健服务的权利。
5、1910年国际妇女节诞生,1919年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诞生,1975年国际妇女年,1994年5月5-8日,在英国举行了首届妇女与体育国际大会,发布了《布莱顿妇女与体育宣言》。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批准成立了由其赞助的妇女运动体育和体育教育观察站。
6、20世纪80年代,奥林匹克运动出现的危机是:体育商业化影响加大,奥运会出现经济危机,奥林匹克运动内部发生矛盾(委员自选和逆向代表是国家奥委会最重要的组织原则)。 7、第八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上任,提出了:“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口号。 一、填空题,二、选择题
1、奴隶制时代的学校体育分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 2、印度象棋是国际象棋和中国象棋的共同原型。
3、西周的学校已形成完备的系统:分为国学,小学,大学,乡校。 4、中国奴隶社会学校体育的内容主要集中表现在: 祀 和 戎 两方面。
5、射礼按不同等级或不同场合分为“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大类。
6、商、周时期作战以车战为主,西周出现了以礼为主,以射御为中心的六艺教学体系。基本的作战技能,其中,五射:①白矢;②参连;③剡注;④襄尺;⑤井仪。 五御:①鸣和鸾;②逐水曲;③过君表;④舞交衢;⑤逐禽左。 7、田猎制度化: ①春搜,②夏苗,③秋狝,④冬狩。 8、在商、周时期,医学保健有了较快发展,《尚书·洪荒》中的“福”、“祸”的标准:五福:①寿,②富,③康宁,④攸好德,⑤考终命;六极:①凶短折,②疾,③忧,④贫,⑤恶,⑥弱。 9、东汉著名外科医生华佗总结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10、古埃及的帕拉奥宫里流行的撞球是现代台球的远祖,使用球拍的球戏为欧洲网球运动打下基础,用弯曲的木棍击球演化为现代曲棍球。
11、闻名于世的东方保健术有中国的气功和印度的瑜伽术。 12、西方产生现代体育兴起的三大标志有:文艺复兴运动, 宗教改革、法国卢梭的自然体育和英国洛克绅士体育。
13、西方宗教改革的发起者马丁.路德,其观点“保持身体健壮是每一个基督教徒的天职之一”。 14、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代表作《大教学论》,创建了体育班级授课制,被称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
15、西方宗教改革中,耶酥会学校为奠定近代学校体育起了积极的作用
16、1774年,德国博爱派教育家-巴塞多,被称为近代最早的体育老师。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并创造了“德绍五项”,创造了按年龄选用教材和分组教学的方法。
17、“近代体育之父”——古茨穆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使当时的体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八项运动。 18、德国国民体操之父——杨氏,1811年,在柏林郊外哈森赫德创办了体育场,改称“青年体育场”。 19、施皮斯是“运动铸型”教育的创始人,被誉为德国学校体育之父,首创了体育教学中的分段教学和综合教学法,并最早把音乐和体操练习结合起来。
20、现代学校体育制度形成的三大标志:德式体操、瑞典体操和英国户外运动。 21、意大利医生美尔库里亚利斯用拉丁文写成6卷本的《体操术》,是当时体操教师和医生最重要的参考书。
22、法国教育家皮埃尔.德.顾拜旦,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
23、1894年6月12日在巴黎召开12个国家49个体育团体79名代表参加的国际体育会议,决定1896
1
年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第一届现代奥运会 。
24、德国人菲特,在1794-1818年首创并出版了《体育辞典》,第一卷是体育史,第二卷在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上对身体运动进行分类,并用数学、物理学加以解释。
25、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斯宾塞,以进化论为中心,奠定了功利主义体育观,促进了体育的进一步科学化,闻名于世的著作有《智育》、《德育》和《体育》。
26、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首次把学校教育明确分为德智体三方面,提出了全面发展的绅士教育思想,确立了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提出了具体的锻炼内容和保健主张。 27、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和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对学校教育实行三段七级教学,推行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28、1907年,徐傅霖、徐一冰等人在上海成立的中国体操学校,以培养体育师资为目标;1908年,中国体操学校女子部改为中国女子体操学校,是我国近代办学时间较长、作用较大的两所学校。 29、宋代是象棋最后定型时期,流传广泛的如“大象戏” 和“广象戏”。
30、长安2年,武则天开始设立武举为科举中的一科,武举考试既有实用技能,也有身体、文化要求。 31、1910年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规模的运动会,即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后被追认为“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它是由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派埃克斯纳组织发起,并确定了竞赛项目和比赛制度。
32、毛泽东,1917年4月1日,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论文。
33、恽代英,1917年6月,在《新青年》上发表“学校体育之研究”论文, 34、1922年的《壬戌学制》和1923年颁布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正式把学校的“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
35、第3届全国运动会,标志着中国“收回体育权”,开始正式组织体育竞技运动会。
36、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在洛桑宣布,通过执委会10月25日的名古屋作出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议,这样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圆满、公正的解决。 37、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教育家裴斯塔洛齐建立一整套“和谐发展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体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和智育。
38、1922年中国 王正廷 选为国际奥委会宣委员之后才与中国有了正式联系。1952年,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体坛奥运会上空飘扬。
39、奥林匹克三大组织体系包括: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
40、1924年7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全国体协)在南京东南大学正式成立,旧中国唯一正式的全国性体育组织,建国后改称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41、宋明时期,武术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其理论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气为武术本体、相反相成的武术技击原则、以仁为核心的武德思想。
4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新体育”学说。
43、1920年,奥林匹克标志的确定:五环旗、施放和平鸽活动仪式、运动员宣誓仪式;圣火传递仪式。 43、1952年6月10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2届代表大会,以毛泽东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我国体育方针。
44、华东体育学院——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1956年改称为上海体育学院),之后六大体育学院的诞生。
45、1927年,张之江等人建立了中央武术馆,后来改名为中央国术馆。
46、1954年,北京召开新中国第一次全国职工体育工作会议,工作方针“积极领导、逐步发展”。 47、1964年8月,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公布了《关于中小学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报告》,提出以“两课、两操、两活动”为中心内容的学校体育格局。 48、宋人十分热衷于整理古代军事理论典籍,其中官修的著有《武经总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兼有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综合性兵书。
49、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了精武体操学校,1910年他的学生组建精武体育会,这是我国最早将西方体育观念和训练方法引入中国, 借鉴西方手段改造传统体育的社团。 50、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名古屋会议,承认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委会的决议,
2
正式名称“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址北京,这样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圆满、公正的解决。
51、1984年23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个奥运冠军。陈镜开、容国团\\ 吴传玉 52、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体委确定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协调发展的思路。
53、1995年8月29日,人大常委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这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部体育大法。
54、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入实施阶段,并启动了“一二一”工程。
55、自1984年以来,国际奥委会规定了每年国际奥委会成立纪念日的6月23日为“奥林匹克日”。 56、古罗马诗人朱维纳利斯 提出“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昆体良、盖仑
57、学校既有以“兵操为主”的 体操课,又有以“田径、球类为主”的课外活动和竞赛在学校并存,这种做法被称为“双轨制” 学校体育制度。
58、宋元明清养生术发展中最有代表性而又影响深远的是八段锦和易筋经
59、公元(前776 )年,在阿尔菲斯和克拉德斯河汇合处的奥林匹亚举行了第一届古代奥运会。 60、戚继光的(《 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是中国古代后期最有价值的军事谋略和训练学著作。 61、1952年11月,中央体委正式成立,1954年改为国家体委,1998年改名国家体育总局。 62、1942年9月9日,朱德提出:“运动要经常”。
63、1978-1980年,标志着中国以竞技体育为中心,“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举国体制正式形成。
64、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
65、1994年4月17日,万宝路杯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开幕,足球职业化改革全面推开。 66、1994年4月,国家体委发布的《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新思路,即“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90年代出现了企业参与体育的新局面,企业运动队、企业运动会迅速发展,体育社会化的程度逐步提高。
67、1982年8月27日,国家体委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各级学校全面实施。 68、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用法规的形式肯定了学生的体育权益和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开创了学校体育发展的戏纪元。
奥林匹克主义的中心思想是人的和谐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促进人类和平发展。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奥林匹克格言就是:更快、更高、更强
奥林匹克运动三大组织: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国家奥委会
《奥林匹克宪章》规定了奥运会的规模,只有在至少4洲75个国家广泛开展的男子项目和3大洲40个国家广泛开展的女子项目,才能列为夏季奥运会比赛的大项或分项;冬季奥运会接受新项目的标准是至少3洲25个国家广泛开展的项目。 2、名词解释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奥林匹克主义(Olympism)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
奥林匹克标识用简明的艺术形象符号,表达奥林匹克思想的基本点;将抽象的概念变为可视、可听、可触的物质文化。
国际奥委会是一个国际性、非政府、非营利、无限期存在的,以协会形式获得法人资格(status of a legal
3
person)的组织。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世界范围内管辖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并接纳若干管辖这些项目的国家和地区级团体的非官方的国际性组织。它们一般是具有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
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家奥委会,是按照《奥林匹克宪章》的规定建立起来,并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的负责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
奥林匹克艺术节以体育运动和奥林匹克为题材的建筑、绘画、雕刻、音乐和文学作品的比赛。
“兴奋剂”:国际奥委会的运动医学委员会将兴奋剂也称为禁用药物,原意指能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兴奋从而提高机能状态的药物,后来泛指能作用于人体机能,有助于运动员提高成绩的药物。 三、问答题
1、中国古代体育基本格局形成的标志有哪些? (一)、强调整体健康的元气体育观 1、气一元论生命观
[1]人是阴阳二气运行变化的产物[2] 阴阳二气是人与自然的共同基础和本质 [3]人与自然在元气运行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制约 2、兼修、内省的整体健康观
我国古代认为健康是两方面的,健是指外在表现为精神和意志的坚强;康指内在没有生理疾病。 3、伦理之上的体育价值观
[1]以礼、法作为规范身体活动的最高标准(礼射)[2]重视体育活动的教化作用(六艺) (二)、以和谐、适度为标准的体育方法论
[1]中和为用:三和:人与天、人与人、人与己。[2]形神统一:阴阳平衡,形神和谐。 [3]动静适度:人的运动要达到适度,即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三)、注重内外兼修的体育方法
[1] 服食、却谷:指食医,食养。不吃五谷杂粮而以食气的方法采集日精月华,松涛流泉等精气; [2]行气:一种是老子和庄子的“抱神守一”,另一种是经络行气。 [3]导引:始见于《庄子》,是一项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追求长寿的运动方式。
[4]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是华佗根据动物活动的特点,按锻炼身体的要求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排起来,形成了前后衔接的五套健身操。从而开创了导引套路术式的先河。 2、“近代体育之父”是谁?其历史贡献有哪些?
[1]教育基础:重视医学、生理学和教育理论对体操的指导作用;认为体操能满足人的身体需要,使身体完美。
[2]体操分类:①体操体系按照原理分类:运动目的分类、运动性质分类、运动解剖学的分类,运动类型的分类。②从教育的立场出发,对体操教材进行分类:分为基本运动、手工劳动和青少年游戏三大类。
[3]基本内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使当时的体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八项运动”: (跑、跳、投掷、角力、悬垂、平衡、搬举重物、舞蹈步行士兵运动 ),以后附加射击和剑术。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重视自然教学法,尊重学生,重视身教和个别指导,采用小组循环学习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分类教学。 [5] 代表作:《青年体操》《游戏》
[6] 意义:古茨姆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使当时的体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为不同体操体系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方法必然成为近代学校体育的普遍模式,被誉为“近代体育之父”。 3、现代学校体育制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一)德式体操[1]杨氏——德国国民体操之父 贡献:A、1816年,出版了《德国体操》。提出真正的国民教育应能培养未来的保卫者和理想的国民,体育正是这种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B、创建了哈森赫德公共体操场——青年体操场地。C、体操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器械体操。 D、体操体系的重点——培养人的协调运动能力,克服障碍的能力以及德意志品德方面。
4
E、不足:忽视了人体生理特点。 [2]、施皮斯——德国学校体育之父
A、他主张把古氏强调的体操的教育目的同杨氏的精神鼓舞目的结合起来,认为“有统一国民体操的必要”,还考虑把女子体操纳入学校之中。
B、基本运动分为:①支撑运动;②卧位运动;③悬垂运动。 C、教学体操包括:①器械体操(协同体操);②秩序运动(队列队形);③徒手体操(或称关节体操)。
D、首创了体育教学中的分段教学和综合教学法,并最早把音乐和体操练习结合起来。他解决了班级授课中的教材选择和组编问题。
E、他的体操更强调集体和纪律,是德国的器械体操进入了实施阶段。 F、主要著作《体操系统》和《学校体操教本》。 (二)瑞典体操
A、创始人:佩尔.亨里克.林(1776-1839),被誉为“瑞典体操之父”。是19世纪初产生,带有较强的军事性质,其动作以解剖学、生理学等为其科学基础。
B、体操体系分为:教育体操、兵士体操、医疗体操、健美体操(韵律体操)。 C、创造了肋木、体操凳、平衡木、木马、体操梯、各种爬绳等体操器械。 D、优点:更注意发展和完善人体自身,注重人体的健美和均衡发展。 (三)英国户外运动
代表人物托马斯.阿诺德,学校体育的实践者,提出了通过身体活动和游戏中产生的激奋情绪,再加上教会和各类学校的教育活动的配合,青年学生是可以在运动场上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的。 4、简述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历史意义? ①毛泽东(1893-1976),1917年4月1日,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论文。②内容:体育的概念、目的、作用,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作了深刻批判。
③体育的意义是一种规则秩序的“养生”和“卫国”;
④体育的效用是“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使人“身心并完”;
⑤学校体育的地位“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 ⑥课外体育锻炼要求“有恒、注全力、蛮拙”,方法要科学、全面。
⑦建国后,确定了 “新体育”指导思想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社会主义体育指导方针。
5、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及其历史贡献?
答: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1937),法国男爵。
①体育设施方面:跑道、游泳池、体育看台、奥运村等大型场所的建立; ②科学技术运动场地设施:终点计时器、摄影仪、记分牌、电视转播权等; ③各国举办程序更加规范化,成员国明显增加,与大型的国际竞赛错开开展;
④奥林匹克标志的确定:五环旗、圣火传递仪式、施放和平鸽活动仪式、运动员宣誓仪式; ⑤参赛资格的确定:职业运动员与业务运动员参与资格的确定;
⑥奥林匹克组织问题的确定: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 ⑦1920年,奥林匹克运动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的确立。 6、简述我国古代娱乐体育的发展概况?
答:1、春秋以来娱乐体育活动的初步兴盛: (1)蹴 鞠:表演性和竞技性;(2)投壶:我国古代宴会的礼制,也是一种游戏。(3)棋戏:较有名的是围棋和象棋;(4)百戏:杂技和角抵。
2、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以球戏和节令民俗活动为代表的消闲体育活动出现了空前的盛况。
(1)球戏:击鞠(击球或打球)即马球运动; 蹴鞠:出现了充气球,多样的踢法,流行范围扩大。(2)相扑:是古代的一种角力运动。
(3)棋类游戏:频繁举行大规模的比赛,开始按棋艺的高低将棋手分为不同的等级,围棋方法有了较
5
大发展,产生了序棋品、辑棋谱、论棋艺的专著。 (4)舞蹈:分为健舞、软舞、花舞、字舞。
(5)民俗活动中的体育内容:象人日(正月初七)效外踏青;元霄节(正月十五)观灯;立春的拔河;寒食清明的秋千、蹴鞠、端午龙舟竞渡;重阳(九月九日)登高等等。
(6)妇女儿童的体育活动: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开展活动的广泛性和表演性。 3、休闲娱乐体育的发展
(1)都市体育活动的兴盛:①专门性娱乐场所的出现—瓦舍;②体育社团的产生—社;③宫廷娱乐活动的变化。
(2)传统体育活动的变化:①球戏;②摔跤;③水戏;④冰戏;⑤骑射;⑥步打与捶丸。 7、简述古代足球的兴起、发展概况及其历史意义?
答:1、我国古代足球的起源:蹴鞠又叫踏鞠,是我国古代一种足球游戏,《战国策》记载齐国都得民众很喜欢玩耍,即有“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 的记载。 2、两汉三国时期的蹴鞠分为表演性蹴鞠和竞赛性蹴鞠: (1)表演性蹴鞠:
A、形式上:在鼓乐伴奏下进行踢控制球技能的表演,如单人踢1鞠,单人踢2鞠、双人边击鼓边踢鞠;
B、技术上: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动作 (2)竞赛性蹴鞠:
A、鞠场:长方形,四周有围墙,称鞠城,两端有球门,称鞠室。
B、竞赛规则:分两队进行,每队6人,以鞠踢入对方鞠室为胜,并制订一定的裁判规则和球员规则。
3、汉代、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击鞠
A、击鞠(击球或打球)即马球运动:到了唐代,马球成了上级社会的最大的娱乐活动,普通妇女和老人都喜欢骑着驴打球 ,兵营中打球也成了最热衷的运动。并且在多种祭祀、婚嫁、庆典的活动中都举行打球活动。
B、蹴鞠:唐代在继承汉魏时期蹴鞠活动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流行范围扩大,出现了充气球,并出现了多样的踢法。
《马球图》是国内罕见的反映唐代马球比赛实况的艺术珍品,为古代马球运动史提供了生动形象的宝贵资料。
4、宋辽金元时期马球的继续发展
马球运动成为达官贵族、平民百姓的娱乐活动,使人们节庆时不可缺少的节目之一,普及率更为广泛。到了宋代有了创新的发展。主要由两种:
A、白打:从一人场到十人场,分为不同的表演类型,并用不同的踢法,如:除去足踢外,头、肩、臀、胸、腹、膝等部位均可接球。以表演花样多少和技艺高低决定胜负。
B、单球门的比赛:球场有新的发展,踢进球的难度有了新的规定,人数增加到每队12-16人,对本队球员的作了分工,并对射门队员作了规定。
宋人很推崇蹴鞠的价值,认为它不仅能够人的身体健康,更是人们娱乐休闲的好方式,其中《宋太祖蹴鞠图》,是反映当时宋人热衷蹴鞠运动比较有代表意义的考古资料。 8、简述古代体育养生术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答:1、约在商、周时期,医学保健有了较快发展,养生方法逐渐丰富,出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代表作《周易》、《尚书》、《诗经》
2、春秋战国至秦汉三国时期:(1)《黄帝内经》——“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原则,具备精、气、神的理论雏形;(2)《庄子》养生实践活动——“导引”, 吐纳行气,却谷服食;
3、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是我国养生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1)嵇康的养生思想:提出了“性动”与“智用”两个不同概念来区别人的生理与心理要求,批判了儒家的“天命论”,否定了道家“去人任天”的主张,强调了人的主观努力作用。
(2)葛洪的外丹术:对道教理论和导引、外丹都有重大贡献。他认为修炼成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涤除嗜欲”以“宝精”;行气;服食。
6
(3)医家对养生的贡献:
a、陶弘景的“引气攻病”法:提出了“引气攻病”法和 “六字决”吐气驱邪方法,并辑录《养性延命录》和《导引养生图》。
b、隋朝巢元方主编的《诸病源候论》,是气功疗法的一个总结。阐述了1739种病候及其病因,对其中多种疾病都附有“补养宣导法”,仅导引、吐纳方法就有260多种。
c、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保生铭》等著述中,对引导、行气、按摩等都作了全面的整理研究,特别对老年保健与疾病更有较深的探究,创编了“老子按摩法”、“天竺按摩法”等保健操。
4、金元明末清初是我国古代体育的创新发展时期:
[1]四大家:①刘元素——寒凉派;②张从正——攻邪派;③李杲——温补派;④朱震亨——滋阴派。
[2]道教养生的发展:陈抟的《太极图》、《指玄篇》,构建了内丹修炼体系,创编了《十二月坐功》。 [3]文人学士中的养生热:如苏轼和陆游。 9、现代科技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为奥林匹克运动实现目标提供工具与手段 科技为实现奥运挑战人类的极限提供了可能 科技为实现奥运“公平”精神提供客观依据 科技为奥林匹克教育文化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二)科技搭建起奥林匹克运动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平台 现代科技在提高运动成绩方面的应用:
现代科技被应用于运动训练科技中;现代科技被应用于运动器材的革新 现代科技在奥运会举办中的应用 :
奥运会组织管理科技系统;奥运会信息服务科技系统 奥运会天气预报科技系统;奥运会设施建设科技系统 奥运会安全保障科技系统;奥运会交通运输科技系统 10、古代奥运会与现代奥运会的本质区别
1、从奥运会的民族特征来看:封闭与开放2、从奥运会竞赛内容来看:古代与现代 3、从奥运会的参与群体来看:歧视与平等4、从奥运会与宗教的关系来看:宗教与世俗 5、从奥运会的组织来看:松散与严密 11、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功能
一、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 三、促进各民族间的平等四、促进国际关系准则的确立 12、国际奥委会营销策略
(一) 保持鲜明的人文主义形象(二)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禁止非法营销 (三) 分层分类营销,充分开发市场
(四)国际奥委会获得法人身份--市场经济条件下活动的法律资格
(五)建立相关机构为奥林匹克营销提供组织保证(六)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交替举行,以拓展市场 (七)不拘一格,采用有效的营销方式 13、奥林匹克运动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经济促进(二)奥运会对举办国的国际形象的促进 (三)奥运会对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四)奥运会对举办城市更新的促进 14、近代体育的早期传播途径是什么?
(1)、以移民为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将原本在欧洲开展的近代体育带到世界其他地方。如美洲和大洋州的近代体育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2)、一些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如俄国、日本等,在实施教育改革的同时积极引进和推行近代体育。
(3)、一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欧洲列强侵略,被动地接受随之而来的近代体育。近代体育在其传播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新旧文化的斗争,并且与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交织在一起。
7
15、英国洛克绅士体育实践对近现代世界体育产生的深远影响 英国洛克绅士体育实践对近现代世界体育产生的深远影响。 答:(1)英国是近现代竞技运动的发源地。随着绅士体育的发展,英国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户外运动与竞技运动传统,如田径中的竞走、跨栏、三级跳远等。这些项目具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因而深受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喜爱。
(2)随着竞技运动的流行,很多项目的比赛规则开始成熟,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也成为制度。英国近代最早的正式比赛是1818年伊顿公学与哈罗学校之间的校际比赛,对现代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3)英国是近现代职业运动的发源地。早在绅士体育发展的初期,已经出现了运动员(卖主)——体育界老板(经营者)——观众(买主)这样一个典型的职业运动商品交易模式。这是近现代职业运动的萌芽。
(4)英国还是近现代运动俱乐部制度的产生地。在绅士体育实践中产生了近代最早的体育组织—运动俱乐部。如17世纪中叶英国就产生了第一个花样滑冰俱乐部—“爱丁堡俱乐部”,这是进现代体育组织的前身。
(5)英国是近现代体育博彩业的发源地。受英国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利用体育进行赌博成为英国近代体育的一大特点。在绅士体育时代,赛马是上流社会最流行的赌博方式之一。这种传统及其运作规则是现代体育博采业的雏型。
(6)1866年,英国业余体育联合会首次将业余原则写入了该会章程。1867,英国业余田径俱乐部在伦敦成立,其章程中也明确规定:“体力劳动者、领薪水的教练员、及曾在某次比赛中收取过钱财的人,均不能参加业余者的比赛”。1894年在巴黎成立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也将“业余原则”写入了自己的章程。近代体育的“业余原则”由此确立,并对20世纪以来的现代体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6、阿诺德的教育改革其及重要意义 托马斯·阿诺德(Thomas Arnold,1795-1852)是一位牧师,1827年至1842年间任拉格比公学校长。他为了培养资产阶级的一代新人,对学校教育体制施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校开展竞技运动与各种比赛活动、建立学生自治制度等。
其中,在学校开展竞技运动是阿诺德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在锻炼体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和团体意识。他注重竞技运动对青少年道德情操方面的教育功能,将其改造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手段。
在竞技运动引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阿诺德创造了近代英国学校独特的体育组织模式——“竞技运动自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鼓励学生自我管理,由高年级学生管理低年级学生,由此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他要求学生参与管理学校的体育事务,将体育比赛的组织工作委托给同学自己去做,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并取得未来承担领导职务的经验。在他的鼓励下,拉格比公学的学生自发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和运动队,进行自治管理,定期举办校内和校际比赛。
17、卢梭的自然体育思想的内容与意义。
体育思想主要是包含在其政论体教育小说《爱弥尔》中 主张“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认为应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地进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造就成为一个有体力的人,他就会很快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卢梭的教育观念中包含着很多体育的因素。他主张教授给儿童足够的运动技能和娱乐活动的知识,并教会他们如何利用自然环境、如何与同伴一起游戏。
提出“自然教育”理论,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顺应人的本性,顺乎自然去教育。
他的“自然体育思想”: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体育教育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的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体育教育是阶段性教育的基础。
在体育手段方面,建议尽量利用爬山岩、跳远、跳高、爬树、翻墙、学会任何情况下保持平衡、日光浴、野外游戏、游泳、赛跑等自然的方式,以及网球、台球、槌球、射箭、足球等运动。
1、列举欧洲近现代体育思想的三大标志及其代表人物?
8
(1)、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体育思想的产生。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是帕多瓦大学逻辑学教授弗吉里昂,他的《论绅士风度与自由研究》中强调青少年要有“支配的理性”和“顺从的身体”,建议根据个人特点“恰当地选择运动”。这些主张为后来的欧洲绅士教育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 (2)宗教改革与近代欧洲体育价值观的形成。马丁路德的新教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每一个教徒捍卫自己的身体健康。耶酥会学校采用了学级、学期和分级授课、以及课间休息和卫生保健制度,开展体育活动,奠定近代学校体育起了积极的作用。
(3)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洛克的绅士体育实践,兴起了欧洲竞技体育制度;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体育思想,奠定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奠基现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初步定型。
2、列举中央国术馆系统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答:(1)组织国术考试,他包括国考、市考和县考三级,考试内容分文科和术科。文科考三民主义、语数史地、生理卫生和国术源流,术科通过搏击、摔跤、劈剑、刺枪、拳械五科中的三科方可参加正试,正试分初试、复试和决试三轮。(2)举办武术比赛(3)推广和普及武术运动(4)对外宣传中华武术(5)开展武术学校研究。
3、先秦诸子百家中主要学术流派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实践特点 答:(1)、道家: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主张:“专气致柔”,“营魄守一”;庄子主张“依乎天理”,主张:“心斋”,“坐忘”,“动养法”。我国现在气功和养生的渊源。 (2)、儒家:孔子的体育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崇“仁”尚“礼”的体育思想; “寓教于乐”的体育实践。孔子擅射御,喜效游。 (3)、管子:管仲认为人是天地的产物,“气”是生命的基础。主张“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 (4)、墨家:他的教育体系中射御占有重要位置,很多学生跟随他“学射”。墨家开了中国古代的任侠之风,对中国古代的游侠剑客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5)、荀子:他强调经常进行有规律的运动,能增进健康,抵抗疾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