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后来“泛大陆”又相互分离 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强有力的证据。

追问: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逻辑(从现象到本质)

三、研读赏析,精讲点拨

(研读一)作者自己提出“大陆漂移说”时是否百分百的肯定?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假说成立的?研读7-14小节。屏显下列问题:

1.根据作者的假说,你来说说恐龙化石为什么会出现在南极大陆 ?(提示:假说推论部分的顺序是什么?)

2.怎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要求:1.朗读课文,勾画重点语句。2.小组合作,碰撞思想火花。3.班内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阅读查找之后,4人小组讨论。分享展示:

屏显:大约2.25亿年前的大陆是……,那时的恐龙是…… 大约2亿年前的大陆是……,6500万年前的大陆是……,现在的大陆是……,恐龙化石……

泛大陆分裂带走恐龙,每个大陆都有了自己的恐龙。

追问:根据作者的假说推论出,南极应该有恐龙化石。那么南极有恐龙化石吗?

理出文章的思路,屏显:观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提出假说→用已有知识推理验证→得出结论。这是一种现代科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叫假说演绎法。

百度百科“假说演绎法”词条截图,师生齐读。教师强调假说演绎法的过程。

显示: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假说,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师生齐读屏显内容。

(研读二)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5 / 8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生独立做批注,小组共同讨论后,小组成果展示,师生明确。 出示

① 作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鲜明具体地说明,使读者一目了然。

② 打比方,“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在诠释“板块构造”理论时,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③列数字,准确而具体,令人信服。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④举例子,说明具体真切易懂。

为了说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列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此外,文章的第二、三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又是在举例说明,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断。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1.我的主题归纳

《恐龙无处不有》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证明了_______________假说。此文涉及两个学科,即 和 ,从而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6 / 8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

主题归纳后,完成板书。 2.我的技巧借鉴

1.结构方式 2.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 4.语言特点 3.我的拓展延伸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我们从中明白一个什么道理?你能否举一个例子也来证明这一观点。

下图为两个说明对象的关系图: 恐龙 板块理论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生物学 地质学 不同学科领域

道理提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理解:这两句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从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恐龙曾遍布世界这一结论也许并不困难,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容易让人理解,但是,在科学家的眼里,他们却有着内在的联系。课文就是从南极的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恐龙化石成了支持“板块构造”的有力证据。作者在文章开头的这两句议论,并非浮泛之论,而是有其确凿的根据。)

举例:物理学上的显微镜的发明,促进了生物学与医学的发展;考古学的新发现,一次次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各种科学之间都有相通之处,两种不同科学可以利用相通之处联系起来;……

五、情感体验,反思升华

作者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以用下面句式个性化表达: 学了本文,我明白了…… 学了本文,我感受到了…… 学了本文,我想对……说:

7 / 8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

引入阿西莫夫的介绍:阿西莫夫(1920-1992),当代美国最著名的

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代表作中《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他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六、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1.本文作者 (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2.本文采用的是追本求源,由因到果,从现象到本质的 说明顺序。

3.本文题目是否离题太远?换成《大陆漂移说》不好吗?

我的8小时外(课件展示作业)

1 .将本课的“知识树”整理在天天练本上。(必做)

2.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大陆漂移学说”,并制作成知识卡片,拓宽自己的视野。(选做)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