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080502) 下载本文

材料学

专业代码(080502)

本学科设有金属材料、无机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个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方向有金属及合金的固态相变及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功能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电化学钝化,功能金属纤维及应用;先进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功能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电化学钝化;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和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着重于合成方法、合成工艺、结构与性能关系及其相关合成机理的研究。

本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9名,形成了具有较强实力的教学及科研师资队伍,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近几年先后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15项,包括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归国人员重点基金、河北省科技厅基金和石家庄市重大攻关项目等。取得了多相重要研究成果,在新型材料结构研究与分析、高强度导电材料研究、耐磨管道、金属纤维、膜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等离子体聚合与改性、原位复合材料研究、电厂用耐热钢、陶瓷内衬钢管、表面工程、无损检测技术、环保、清洁能源、汽车和电子等领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50余篇。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学进步奖。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实验室现有力学性能分析和测试设备、大型精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D、各种热处理设备以及各种材料成分检测仪器设备、显微硬度计等。材料学学科已经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梯度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一、培养目标

材料学学科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科技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工作和学习作风严谨,身体健康。

2.有坚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并能熟悉运用到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坚实的材料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材料学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本学科的科研动向。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材料设计、软件开发、科研实验的水平,能够独立从事材料学领域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金属材料及金属基复合材料 2.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 3.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

三、学分要求及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为30-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不低于16学分。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根据具体情况,修业年限为2-5年。

四、课程设置

类别 公共 学位 课 专业基础专课 课程编号 S0000A01 S0000A02 S0000A04 S0000B02 S0601C01 S0601C02 S0601C03 S0601C04 S0202D10 S0101D03 S0102C02 S0602D01 S0602D02 S0602D03 S0602D04 课 程 名 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自然辩证法 学位外语 数理统计 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 # 材料物理 人工智能 精细有机合成原理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微机原理与数字控制技术 功能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高分子界面与混合 聚合物共混与改性 薄膜技术 金属材料组织强度学 新型材料及应用 材料物理性能 合金的扩散与相变 材料化学 知识产权概论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Matlab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BELL中国可持续发展创新 教学实践(试验) 参加本学科领域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 学时 18 18 54 36 54 54 54 54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18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2 学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备注 1.0 讲授 1.0 讲授 3.0 2.0 3.0 3.0 3.0 3.0 2.0 2.0 2.0 3.0 2.0 2.0 2.0 2.0 2.0 2.0 2.0 1.0 2.0 2.0 2.0 2.0 2.0 2.0 2.0 1.5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必修 120 4.0 讲授 S0000B01 数值分析 必修 业学专 位业 课 课 必修 (选考试 2门)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必修课 课 选 修 专业 选修 非课 S0601D01 S0601D02 S0601D03 S0601D04 S0601D05 S0601D06 S0601D07 S0601D08 S0601D09 S0601D10 S0000E01 学位课 2.0 讲授 公共 选修 课 S0000E02 S0000E03 S0000E04 S0000F01 S0000F02 必修环节 1.0 1.0 注:“*”课程表示跨一级学科课程;“#”课程表示双语教学课程。

五、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除执行研究生学院有关规定外,提出进一步具体要求如下。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调研的基础上,应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紧密、有理论意义或较大实际应用价值、有一定新颖性的题目。论文的开题要求在第三学期中期进行,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历史及前沿问题,论文工作已有条件、目标、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等。经本学科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通过并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六、中期考核

第四学期中期进行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根据其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除执行研究生学院有关规定外,提出进一步具体要求如下。

根据研究生学院要求,结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在第四学期对硕士学位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一)考核范围:

1.思想品德:考核硕士学位研究生在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思想品德、热爱集体、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表现。

2.业务学习:考核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以及在实验技能、工程实践中的能力和表现。

3.科研能力:考核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参加学术活动、学术报告以及在科研工作等方面表现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

4.身心状况:考核硕士学位研究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考察其能否从事论文阶段的研究工作。

(二)考核结果处理:

1.考核合格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可进入论文阶段。

2.考核不合格者,允许在二个月内重新考核一次。若没有明显改进,根据情况做出推迟毕业的处理。

七、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论文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做到主题明确,内容有一定的创新,立论有理有据,应能反映作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表明作者具有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行文流畅,符合《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论文完成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我校有关规定组织答辩。

材料加工工程

专业代码(080503)

本学科设有精确成形及凝固过程控制、精密塑性成形及数值模拟、先进连接技术及过程自动控制等方向,主要内容有消失模铸造技术、半固态成型技术与理论、铸造工艺及材料、金属凝固控制和铸件(坯)质量控制、铸造机械化及测试技术、铸造新材料新工艺及金属熔体处理技术、冷锻和开式冷挤压成形,精密塑性成形及数值模拟、钛铝合金加工、现代新型连接工艺、新型焊接设备及现代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模具CAD/CAM/CAE技术等。

本学科现有教授7名,博士8名,副教授10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梯度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近几年取得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先后承担和完成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8项,厅局级项目20项,横向课题80余项。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及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5篇,被EI收录30余篇,出版著作或教材、编著、译著等30余部。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拥有电子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机、大型数值模拟分析Deform、Procast、Pro/E、UG软件、模具CAD/CAM/CAE一体化软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成型及数控加工设备、压铸机、半固态合金制备机、真空热压烧结炉、磨粒磨损试验机、大型金相显微镜、数控线切割机、中频感应电炉等仪器设备。

一、培养目标

材料加工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科技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工作和学习作风严谨,身体健康。

2.有坚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并能熟悉运用到本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中;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坚实的材料加工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前沿知识和本学科的科研动向。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具备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材料加工工艺设计、软件开发、科研实验的水平,能够独立从事材料加工工程领域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精确成形及凝固过程控制 2.精密塑性成形及数值模拟 3.先进连接技术及过程自动控制

三、学分要求及培养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为30-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不低于16学分。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根据具体情况,修业年限为2-5年。

四、课程设置

类别 公共 学位 课 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时 18 18 120 54 36 学分 1.0 1.0 4.0 3.0 2.0 3.0 3.0 3.0 3.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1.5 1.0 1.0 授课方式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核方式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试 考查 考查 备注 必 修 必修 必修(选2门) S0000A0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S0000A02 自然辩证法 S0000A04 学位外语 S0000B01 数值分析* S0000B02 数理统计* 专业学位课 (塑性成形) 54 S0602C01 材料加工理论基础专业课 S0602C02 材料加工理论基础(铸造) 54 (电弧物理) 54 S0602C03 材料加工理论基础S0601C04 材料物理 S0602D01 弹性力学及有限元 S0602D02 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S0602D03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S0602D04 微机原理与数字控制技术 S0602D05 材料加工新技术 专 业 选 S0602D06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 S0602D07 消失模铸造技术 S0602D08 半固态合金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S0602D09 铸造材料与工艺 S0602D10 现代工程测试技术 S0602D11 焊接加工原理 S0602D12 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S0602D13 自动控制原理 S0602D14 板材成型新技术 公共 选修 课 S0000E01 S0000E02 S0000E03 S0000E04 S0000F01 知识产权概论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Matlab 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BELL中国可持续发展创新 教学实践(试验) 参加本学科领域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 54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2 非学位课 修 课 选 修 必修 必修环节 S0000F02 注:“*”课程表示跨一级学科课程

五、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除执行研究生学院有关规定外,提出进一步具体要求如下:

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调研的基础上,应选择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紧密、有理论意义或较大实际应用价值、有一定新颖性的题目。论文的开题要求在第三学期中期完成,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现状、历史及前沿问题,论文工作已有条件、目标、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等。经本学科开题报告评议小组评审通过并经学院分学位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开始论文工作。

六、中期考核

第四学期中期进行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根据其课程学习的学分是否满足要求及是否具有培养前途,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除执行研究生学院有关规定外,提出进一步的具体要求如下。

根据研究生学院要求,结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在第四学期对硕士学位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

(一)考核范围:

1、思想品德:考核硕士学位研究生在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思想品德、热爱集体、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表现。

2、业务学习:考核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以及在实验技能、工程实践中的能力和表现。

3、科研能力:考核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参加学术活动、学术报告以及在科研工作等方面表现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

4、身心状况:考核硕士学位研究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考察其能否从事论文阶段的研究工作。

(二)考核结果处理:

1、考核合格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可进入论文阶段。

2、考核不合格者,允许在二个月内重新考核一次。若没有明显改进,根据情况做出推迟毕业的处理。

七、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论文在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做到主题明确,内容有一定的创新,立论有理有据,应能反映作者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表明作者具有综合应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行文流畅,符合《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论文完成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我校有关规定组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