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原因例析 下载本文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理解时忽视了这方面的内容,就会出现错误。如判断下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例: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蓬荜生辉?(2001年)。 例:不论什么时候,冰心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句中误用在施动者(冰心)身上了。

例 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拾级而上?本意是?沿着石阶而上?,只能用于施动者人,不能作修饰语用,改作?依山而上?即可。

三、要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如:

例: 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

?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要?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不能用?设身处地?,只能用?身临其境?才妥当。

例: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 ?无可厚非?应换为?无可非议?。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或批评的地方,指合乎情理,很正确(言行完全合乎情理,不可指责)。无可厚非,指事情有其一定的道理或原因(虽有缺点,但是可原谅)。

例: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另眼相看。 ?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应换为?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例:《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不合语境。应改为?下里巴人?。 知识板块: 注意区别近义成语

成语相互间有意义上的差别,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区别。 譬如:? 信口开河?和?信口雌黄? ,两个成语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开河?只指随口乱说,语义较轻;?信口雌黄?含有不顾事实,恶意诬陷的意思,语义较重。又如?面面相觑?、?拭目以待?、?刮目相看?、?侧目而视?、?另眼相待?这一组成语,都有?看?义,但各有侧重:?面面相觑?是形容作错了事时或极其惊慌时,有关的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样子;?拭目以待?是擦亮眼睛来等待,形容期望十分殷切或确信某件事情的出现;?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显著的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侧目而视?,?侧目?: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另眼相待?指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人某事特别重视。再如 ?参差不齐?和?犬牙交错?,都有不齐之义,但?参差不齐?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牙齿那样不齐,也形容多种因素牵连的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四、要看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成语也和实词一样,具有语法功能。比如?司空见惯?,它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像这句话:?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这样的现象?就用错了。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如,首当其冲的选择;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如?漠不关心群众?等等。

例: 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臵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臵之度外?和?臵之不理??臵若罔闻?词义相近,?臵之度外?常常和介词?把?搭配,?臵之不理??臵若罔闻?常常和介词?对?搭配,因此例句中要

就把?对?改为?把?,要就把?臵之度外?改为?臵若罔闻?,才能是正确的。这样的词还有:?司空见惯??耳濡目染?不能带宾语;?同心同德??深思熟虑?不能作修饰语,等等。

例: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例: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出奇制胜?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宾语,其后不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对方?不当。

例: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

?漠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句子带上了?人民疾苦?不当。

例:记者赶到他生前的单位,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耳濡目染?指见很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而该句表达非此意思。

例 他穿着一身灰色笔挺的西装革履。

?西装革履?本已有动词性,不宜作?穿着?的宾语。

类似错误精萃:

例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司空见惯?的意思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后面不能带宾语。

例2、这里药铺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的意思是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例3:当前,许多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较重,体质普遍下降,问题日趋严重,如何解决已是燃眉之急。

?燃眉之急?是名词性质的成语,用在这个语境中不当,应该改为?迫在眉睫?。 例4:假如我们的作家肯肝胆相照地和人民打成一片,他们一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肝胆相照?比喻以真诚相见,具有动词性质,用作状语修饰?打成一片? ,不当。

例5:人们提到瞿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苛刻。这个成语的运用对象是别人,而且该成语不能带宾语。

五、要分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与?无所不至?(做事无法无天),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如: 例: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95年高考题)

按习惯的用法,?想入非非?多用于贬义,指?胡思乱想?或?脱离实际而幻想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其实,?想入非非?按字面理解,是指?想象进入到一个一般人所想象不到的境界?。由此可知,此句成语用法正确。 例: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灯红酒绿?这个成语,有的同学只知道它有贬义(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而不知道它还可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是个中性词。另外,?灯红酒绿?有特定的表达对象,不可用来指商店。

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骛。(1997年高考题)

例句旨在突出?画家?,尤其是?艺术爱好者?观摩?齐白石画展?的热情,而句中却用?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这个含贬义的成语来表示,运用不恰当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纷至沓来?。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 ?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着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