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含解析) 下载本文

用在小球上,当小球向下运动到最大速度时撤去F(g取10 m/s,已知弹簧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则小球( )

A.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1 m/s B.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3 m/s C.由最低点返回到初始位置过程中动能一直增加 D.由最低点返回到初始位置过程中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2

mg1×10

解析:选AC 初始时弹簧的压缩量x1== m=0.2 m,小球向下运动到最大速

k50

度时合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得:mg+F=kx2,得x2=0.3 m,则小球从开始向下到速度最大的位置通过的位移x=x2-x1=0.1 m,从开始到返回初始位置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Fx12

=mv,解得小球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1 m/s,故A正确,B错误;由最低点2返回到初始位置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一直大于重力,则小球做加速运动,动能一直增加,故C正确,D错误。

11.(2018·宜兴期末)如图所示,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的左端(P点),轻放—质量为m=1 kg的物块,物块随传送带运动到A点后抛出,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

轨道下滑。B、D为圆弧的两端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 m,圆弧对应的圆心角θ=106°,轨道最低点为C,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0 m。(g取10 m/s,sin 53°=0.8,cos 53°=0.6)求:

(1)物块离开A点时水平初速度的大小; (2)物块经过C点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3)设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5 m/s,求物块从

2

P点运动至A点过程中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

解析:(1)物块运动至B点时,合速度v的方向与水平速度v0的方向成53°,

gt12

有tan 53°=,又h=gt,

v02

联立解得v0=3 m/s。

(2)物块由B运动至C的过程中用动能定理可得

mgR(1-cos 53°)=mvC2-mvB2, vB=5 m/s,

vC2

在C点有:F-mg=m R联立解得F=43 N。

1212

5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物块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F=43 N。 (3)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3 m/s, 物块从P点运动至A点所需的时间为t==1 s, 1

物块与传送带的皮带相对距离s=v皮t-v0t,

212

多消耗的电能为W=μmgs+mv0,

2解得W=15 J。

答案:(1)3 m/s (2)43 N (3)15 J

12.(2019·扬州模拟)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用长为2L的轻质细绳将物块连接在转轴上,细绳与竖直转轴的夹角θ=30°,此时细绳伸直但无张力,物块与转台间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当转台角速度ω1为多大时,细绳开始有张力出现; (2)当转台角速度ω2为多大时,转台对物块支持力为零; (3)转台从静止开始加速到角速度ω3=

2

v0

ag的过程中,转台对物块做的功。 L解析:(1)当最大静摩擦力不能满足物块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细绳上开始有张力:μmg=mω1·2Lsin θ

代入数据得:ω1=

μg2

L。

(2)当支持力为零时,物块所需要的向心力由重力和细绳拉力的合力提供:

mgtan θ=mω22·2Lsin θ

代入数据得:ω2=

3g。 3L(3)因为ω3>ω2,所以物块已经离开转台在空中做圆周运动。设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有:

mgtan α=mω32·2Lsin α

代入数据得:α=60°

转台对物块做的功等于物块动能增加量与重力势能增加量的总和,即:

W=m(ω3·2Lsin 60°)2+mg(2Lcos 30°-2Lcos 60°)

12

?1?代入数据得:W=?+3?mgL。 ?2?

6

答案:(1)

μgL (2) 3g?1? (3)?+3?mgL 3L?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