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铜矿采矿毕业设计 - 图文 下载本文

磁铁矿阶段:本阶段以形成大量的磁铁矿为特征,磁铁矿多分布于矽卡岩矿物粒间隙中,部分呈块状,团块状分布。

石英硫化物阶段:随着成矿温度的不断降低,大量硫化物开始结晶沉淀,形成了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石英等。

碳酸盐阶段:由于含矿气水热液的活动及构造的活动,使接触带及附近的矿石,围岩发生破碎。部分地表水的带入使环境的Eh值增高,多数在岩矿物蚀变为碳酸盐矿物及绿泥石等,部分含铜硫化物也在此阶段形成。形成的矿物组合主要有:菱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赤铁矿。

(2)表生期

表生作用在本矿床中极微弱,仅有少量褐铁矿及铜兰生成。 二、矿石的化学成分

矿石的化学成分中有益组分为铜,伴生有用组份有铁、硫、金、银、钼、钴。主要有害组份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铅、锌、磷、氟等,不超标。详细见表2-3。

1、主要组分—铜

(1)铜在Ⅱ号矿体各矿石类型中分布

通过对控制-360m~-480m矿体的钻孔中所有见矿样品进行分析统计,以块状含铜菱铁矿矿石,块状黄铁矿矿石、浸染状含铜石榴子石矽卡岩矿石、块状含铜磁铁矿赤铁矿矿石和角砾状矿石铜品位较高,是主要含铜矿石。其中铜在块状含铜菱铁矿矿石中含量最高。在含铜大理岩、浸染状含铜花岗闪长岩矿石中铜品位普遍较低,见表2-4。

Ⅱ号矿体各矿石类型铜含量变化对比统计表 表2-4

矿体号 矿 石 类 型 工业类型 矿体 平 Ⅱ γδCu SKgCu MHCu SdCu PyCu MCu BrCu FeCu Cu 均 品位 -360m以上 0.94 2.58 1.90 2.12 1.21 0.50.91.81.51.7

5 -360m以下 0.866 1.298 1.224 2.813 注:-360m以上数据是引用321队《储量报告》

1.584 0.304 2 1.078 0 1.213 3 1.256 4 1.237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下部矿体中的块状含铜菱铁矿矿石、块状含铜黄铁矿矿石和角砾状矿石中的铜含量高于上部(-360m以上)矿体中相应矿石类型的铜含量,但因上述矿石类型在下部矿体中所占比例不大,故下部矿体的平均品位仍低于上部矿体的平均品位。因此Ⅱ号矿体的铜矿化向下部有逐步减弱的趋势。

(2)铜在Ⅱ号矿体走向上变化规律

-360m以下Ⅱ号矿体铜在走向上变化规律见表2-5,由表可见,Ⅱ号矿体在走向上,铜品位变化不大,总的来说较稳定。

Ⅱ号矿体沿走向铜品位变化统计表

表2-5

线 号 矿体号 291 -360m Ⅱ 以下 1.992 0.893 1.094 1.306 1.067 1.233 1.412 1.168 0.952 1.204 0.616 301 311 321 331 341 35 36 37 38 39 注:表中数据根据钻孔分析资料统计

(3)铜在Ⅱ号矿体倾向上的变化规律

铜品位沿倾斜上的变化见表2-6,由表可见,Ⅱ号矿体在倾斜方向上铜品位随着深度增加逐渐变贫,矿化减弱。-240m中段至-600m中段铜品位下降幅度不大,一般在1.120%~1.306%之间变动。

Ⅱ号矿体沿倾向品位变化统计表 表2-6

矿体+10m+10~-50m 1.79 -50~-110m 1.65 -110~-170m 2.06 1.227 1.306 1.284 1.275 1.182 1.120 1.210 标 高 -240m -300m -360m -420m -480m -540m -600m 号 以上 Ⅱ 2.60

注:-360米以上数据引用有色地勘分公司《-240米以下储量计算报告》

(4)铜品位变化系数

-360米以下Ⅱ号矿体铜品位变化系数为110%,属较均匀类型。 2、伴生有益组分

(1)铁:铁元素是本矿床主要伴生有用组份,在矿床中分三种情况出现:一是共生铁,二是伴生铁,三是单铁。单铁矿石在矿床中分布不多,矿床中主要是以共生铁和伴生铁形式存在。铁在各类型矿石中,以块状含铜赤铁矿、磁铁矿最高,一般品位TFe42%~53%;含铜菱铁矿及角砾状矿石一般品位在30%左右;矽卡岩矿石一般品位在20%左右;其它各类型含铁均较贫。-360米以下Ⅱ号矿体以35线以南铁矿化较强。

(2)硫:硫在各类型矿石中,以含铜黄铁矿较高,一般含硫15%~21%;含铜磁铁矿、赤铁矿矿石,含铜菱铁矿矿石,含铜矽卡岩矿石,一般含硫2%~8%,其它类型均较贫。

(3)金、银:金一般在含铜角砾状矿石、含铜黄铁矿矿石和含铜菱铁矿矿石较高,在含铜矽卡岩中最低;银在含铜黄铁矿矿石中和含铜矽卡岩矿石中较高,在含铜花岗闪长岩中最低,

金、银在各矿石自然类型中含量统计表 表2-7

矿体号 Au -360mⅡ 以下 0.27 41.21 0.31 11.95 0.45 45.51 0.41 22.70 0.52 20.19 0.41 25.41 Ag Au Ag Au Ag Au Ag Au Ag Au Ag SKgCu γδCu PyCu MHCu BrCu SdCu 注:单位: 克/吨

Ⅱ号矿体中金主要是以伴生金形式存在,其平均品位为0.54g/t。银在矿床中以伴生银形式存在,其平均品位 25.54g/t。

§2-5 生产地质工作

勘探工程的布置及勘探网度

药园山矿床属第Ⅲ勘探类型,由于矿床走向弧形,故勘探线方位不一,Ⅰ、

Ⅱ号矿体勘探线(42~281线)方位57°25?,Ⅲ号矿体勘探线(34~32线)方位79°25?,Ⅳ号矿体勘探线(24~12线)方位131°35?。Ⅰ、Ⅱ、Ⅲ号矿体以50~70×60~80米的勘探网度探求地质控制储量,Ⅳ号矿体用100~110×60~80的勘探网度探求地质控制储量。经坑道验证,探矿所圈定的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组份与坑道揭露基本一致,故上述所采用的勘探网度是合适的。

本次对-360米以上Ⅲ号矿体及-440米以上Ⅱ号矿体,因矿山已实施了采切工程,有坑道工程验证,因此该部分储量地质可靠程度可达到探明。以50~70×50~80米的网度探求地质控制储量,工程外推部分为推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