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2013新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3课 笔情墨意抒胸臆 下载本文

苏少版2013新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第3课 笔情墨意抒胸臆

第3课 笔情墨意抒胸臆

教材分析

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厚感情由生活的关联演绎成艺术的表现,艺术家不仅表现花鸟之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抒发、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使作品的内涵远远超过了花和鸟本身。本课主要以写意花鸟画为主,通过简练概括的花卉蔬果造型,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寄寓画家的情感、志趣。经典的花鸟画范作和笔墨技法示范,适合初二年级学生尝试、体验中国写意花鸟的笔情墨意。

1. 教学路径

看: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花鸟画的一大特征,画家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给予艺术的夸张,强调作品的丰富内涵。中国花鸟画重视写生,以写生作为花鸟画创作的基础,在塑造自然中寄寓情感,通过对花鸟生命特征的表现,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体验与感受。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

学:写意画指用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神韵,抒发画家的情感。“笔墨”在写意画里,不仅指工具材料,还是画家在绘画过程中用笔用墨的技巧及表现。中国画用线与书法的点画互为表里,每笔有起落、粗细、虚实、刚柔之变,笔与笔之间又有呼应、顾盼、聚散、连断的关系,用笔不仅塑造物象,同时也表达了情感。因此,同样的笔、墨、色、纸在不同的画家手里,会表现出不同的意境与情趣。

实践:破墨即在第一遍墨色未干时,用与第一遍浓度相反的墨色画上去,使墨色产生渗化、融浑的效果。尝试用破墨法描绘蔬果,体会大师用笔用墨营造的精神境界。创新:开动脑筋,别具一格地装裱写意花鸟画作品,寄托自己的志趣。

2. 课时建议

本课设计为2 课时。第一课时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史及分类赏析寓情于物的表现形式,“四君子”“岁寒三友”的人格化特征。

第二课时体验破墨方法,用破墨法临摹大师作品,体会大师用笔用墨营造的精神境界。

芙蓉鸳鸯图 元代 张中

水墨芙蓉鸳鸯 齐白石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理解笔墨的表现语言,感悟写意花鸟画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 :掌握写意花鸟画的一般构图法则,能够大胆地运用笔墨工具,表现墨与色的变化效果,创作形象生动的蔬果写意画抒发胸臆。

情感目标:感知一草一木皆有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写生为基础的表现形式,破墨技法中笔的干湿变化与墨色融合。 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中渗透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性。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生宣、毛笔、颜料、墨汁等国画配套工具。 四、教学要点

四君子: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画家常常用“四君子”来标榜其清高的品德。

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怒放,在寒冬时节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故称为“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诗书画印: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宋代以前,画上很少题字,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书写画家姓名。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出现与发展,融诗、书、画、印于一炉,逐渐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其综合性,不仅要求画家对绘画有很深的造诣,更要求画家有相当的文学修养,是诗人、书法家,还要懂得金石。

诗与画的融合:画与诗都具有形象性,两者的形象各不相同,但好诗好画都要刻画意境。在创造意境这一点上,贵在笔墨所至,情之所钟。诗与画有着相通的地方,所以会出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境。如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以花言志,以物喻人,纵使饱经风霜却坚守一身正气和傲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墨色:古人云“运墨而五色具”,古代画论中有“五墨”“六彩”之分。 墨法:破墨、积墨、墨破色、色破墨、泼墨的技法实践。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山阴人。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徐渭的绘画新颖奇特,打破了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的题材界限,水墨大写意花鸟用笔狂逸,用墨淋漓多变,是写意花鸟画成熟的标志,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如郑燮自称“青藤门下一走狗”;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

岁寒三友图 冯镜如

朱耷:八大山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其作品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格。

虚谷:清代著名画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 虚谷对山水花卉、蔬果禽虫广有涉猎,其画富有趣味,善于巧妙的夸张,画面设色淡雅,重视色调的统一与淳朴的美感,画面虽为写意,却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

吴昌硕: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卢、苦铁、大龙等。他擅长写意花卉,作画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 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多变,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他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思考讨论

通过大家熟悉的画家郑板桥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文人为什么喜爱画兰、竹、石。讨论艺术家如何借助笔墨来抒发胸臆的。

二、分析交流

传统文化中常常把花品与人品相对应,赋予植物人格化特征,引导学生分析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品质,分析写意花鸟画在酣畅淋漓的笔墨效果中寄予画家情感、志趣的表现手法;分析诗书画印在画面中的完美呈现,引导学生体验写意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特征。

三、观察实践

观察教师演示步骤,尝试用笔、墨、水及造型的表达,实践“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等基本技法,了解笔墨情趣,进一步体会画家是如何根据植物的特质,运用笔墨来营造精神境界的。采用讲述、示范、临摹等不同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实践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临摹大师蔬果小品,体悟写意花鸟画中用水、用笔、用墨的方法,表达不同的意境情趣。

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以鼓励为主,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评价时着眼于学生是否体验到画花鸟画的乐趣;是否掌握了用笔、用墨的方法;在自己的作品上能否合理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选择诗句进行题写;画面意境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点评。

参考案例

一、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宣、毛笔、颜料、墨汁。 学具:生宣、毛笔、颜料、墨汁等。 二、新课导入

思考讨论:郑板桥为什么喜爱画兰、竹、石呢?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江苏兴化人,曾任山东潍坊县令,是一方清官。他关心百姓疾苦,因自然灾害时为百姓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被罢了官。传统花鸟画中梅、兰、竹、菊、石喻意是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虚心劲节,菊傲骨含香,梅傲寒斗雪,石万古不败,正好和他倔强不驯的性格相吻合。

归纳小结:郑板桥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兰、竹、石上,这不仅是他思想情感的宣泄,更是他人格的写照。他常常在画中题写这样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导入课题:笔情墨意抒胸臆。

三、新授课程

1. 写意花鸟,品格的寄寓

花鸟画不仅仅是准确地描绘现实生活中的花卉禽鸟,更是集中地体现人与自然生命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艺术的真正要素则在于有生命并丰富其生命,有了生命,时间、空间都不能限制它。

传统分类: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禽兽。 花鸟画的技法:写意——工笔。

小写意是通过相对(工笔花鸟画)比较自由的方法表现对象的形态、特征。它的特点是真实、生动,是花鸟画中一种比较普遍的画法。

大写意在中国画中是一种比较难掌握的画法,需要有很好的基本功,在表现对象的时候,带有很强的主观性,造型大胆、夸张。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创造性、趣味性,给人一种潇洒、酣畅淋漓的艺术感受。

分析探究:传统文化中常常把花品与人品相对应,赋予植物人格化特征,分析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品质。

梅——凌霜傲雪、铁骨冰心。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兰——空谷幽香、志洁行芳。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竹——虚空劲节、宁折不屈。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菊——隐逸淡泊、清雅高洁。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画家通过“四君子”“岁寒三友”等题材来抒发自己的感受。欣赏徐渭《墨葡萄图》感受写意画法抒发作者内心的强烈感受: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墨兰图》 图中兰花有何特殊之处?有何象征意义?“露根兰”的思想内涵:“奈兰无土将何以生。”

诗书画印:在中国画中完美结合使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又各有不同的情趣。从元代开始,画上题字,以诗文来配合画面,诗画互补,印章点缀呼应,使画面丰满且错落有致,逐渐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形式。

2. 寻常生活,浓郁的情趣

欣赏分析:吴昌硕《寿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