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下载本文

2.讨论: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再思考一下:地球“发低烧”的根源是什么?

3.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行为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我们人类对地球“发低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学习:行动起来,为地球“退烧”而努力 1.指名朗读《绿色的眼睛》。

讨论:你见过任意砍伐和摧残树木的现象吗?当时你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怎样的?

2.分组讨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小组汇报。

3.针对这些行为进行讨论:有哪些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方法? 进一步探讨,看哪些方法比较可行。

4.全球变暖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假如你是医生,请你拿起手中的笔,为“发低烧”的地球开张处方。

小组交流,看看别人的处方看得好吗?好在哪里?对自己的处方进行修改与完善。

5.总结:处方开出来了,还要落实到行动中去,才不会使处方成为一张废纸。让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为地球“退烧”出一奋力吧! 四、作业。 §2-6 天有不测风云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教学准备:

1.查阅书籍资料,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 2.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3.了解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阅读《地震孤儿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

讨论: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2.自然灾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哪些种?

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 3.为自然灾害分类。

4.过渡: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简单叙述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

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 5.分组朗读《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阅读43页自然灾害的信息。 同学之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阅读《是天灾还是人祸》。

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4.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四、作业:回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写一封倡议书。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遇到自然灾害,会自护与互助。当其他地区发生灾害时,力所能及地向受灾地区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

2.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掌握一些遇到常见自然灾害的自护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教学准备:

思考:有哪些人类行为可能会加剧自然灾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在中国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二、教学互动

1.观察44页右下角图案的构成。

说一说,你觉得设计者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是什么? 集体朗读《一封未能发出的信》。

讨论:有人说,灾难可以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锤炼升华。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看法。 2.阅读“手拉手,心连心”的内容。

你曾经为灾区的小朋友献过爱心吗?除了捐款,还能为灾区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3.阅读:《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朗读《海滩小天使》。

从这个真实的故事中,你感觉到了掌握必要的遇险应变知识的重要性了吗?

4.仔细阅读《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应变》?

在最短的时间内,试着将具体应变措施牢牢记住。 5.接龙朗读《面对洪水》漫画配的文字。 总结:遇到洪水应该怎么办?

讨论:为了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2-7 许多物种消失了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类的朋友——可爱的动植物的外观、本领等方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爱心,使学生认识到其他生物与人类是平等的,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2.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其他物种所应持有的态度。培养学生从全局看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和其他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待其他物种所应持有的态度。 教学准备:

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植物的文字资料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人类和许多生物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这些动植物种类繁多,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生存的家园才会这么生机勃勃。今天,我们一起来解释我们身边的朋友。 二、学习:多么可爱的朋友

1.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准备好的某种动植物的资料。

2.请同学们走上讲台当小科学家,介绍某一种动植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归类:

同学们找寻动植物的可爱之处,按照“千奇百怪的外观”、“特殊的本领”、“助人为乐的品质”等归类。

3.我们一起看看书上有哪些生物朋友等着我们去认识。 同学自主阅读,发表对某种动植物的认识。 4.总结并组织讨论51页提出的问题。

有人认为保护动植物只是因为他们对人类有用,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动物就不用保护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学习:我们的朋友在减少

1.接龙朗读52页上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简介。 这些动植物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假设自己是这些动植物种的一种,请以它的口吻说一句“遗言”,或发出一句呼吁。 站在动植物的角度上,发表自己对生存处境的看法。

3.分成三组,扮演书上提到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动植物。

4.以小组为单位,自己仿照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关系,写出一组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的动植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5.有感情地朗读“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上的墓志铭。

讨论:没有了动植物,人类将何去何从? 四、结束 布置作业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许多物种正在或已经消失的现状中,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文明给其他物种带来的灾难,初步学会反省人类文明。增强学生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并让学生把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切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外生活中能够主动当好保护动植物的小宣传员。 2.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人类有许多可爱的朋友,课时人类的活动已经对许多物种构成威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保护其他物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并让学生把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切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校外生活中能够主动当好保护动植物的小宣传员。 教学准备:

影片《可可西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影片《可可西里》片段。 二、学习:谁是“杀手”

1.阅读课本中介绍藏羚羊的段落和《谁是它们的敌人》。

结合影片片段,请同学们试着用藏羚羊的口吻讲述它们的遭遇。 集体阅读《“放虎归山”,山林在哪里》。 讨论:谁是“杀手”。

2.请几位同学扮演课本中公益广告和漫画的作者,召开小型记者招待会,向大家阐述他们的动机,呼吁人们保护动植物。 3.朗读《救救青蛙》。

讨论:如果你看到这种场面,你会怎么做?

集体探讨有什么妥善有效的办法可以制止这种行为。 4.朗读白居易的诗作《鸟》,请学生解释这首诗的意思。 三、学习:最需要的是行动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保护的野生动物的种类,撰写《保护……的倡议书》。

2.讨论:现在有一些地方的餐馆饭店,仍然在私下利用野生动物烹饪菜肴,你认为吃野生动物合适吗?请说说理由。

如果有人要吃野生动物,你上前劝阻时,会说些什么呢?

3.思考:如果学校要组织一次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漫画大赛,你将拿出什么样的作品? 互相交流自己的漫画创作构思。 4.有感情地朗读《仙鹤姑娘》。 四、作业 §2-8 可怕的物种入侵 第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