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下载本文

消除城乡共同发展的制度障碍,从而实现城乡制度相互衔接、生产要素市场开放互动、产业发展关联密切、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城乡空间功能鲜明布局合理。

总之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之间的差别永远都有,特别是在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各具特性。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是城乡融合,包括市场融合与制度融合。第一,城乡之间各种要素能自由流动。第二,在城乡之间搭建统一的制度框架。这种制度目标对城市和农村都市一套,不是双轨制。制度融合,就是给农民更多的权利,过去二元体制限制了农民的权利。第三,从目标上看,要使城市和农村居民在政治权利、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大体趋于相同,最终形成新型城乡关系。 (二)现实意义

城乡一体化是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也是各级政府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1、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在2004年9月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补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普遍性的趋向。”为什么要提“两个趋向”? 从目前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经济总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整个国民经济

5

的全局高度来通盘考虑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逐步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工农关系和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逐步从城乡二元分割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中期将是由城乡分割走向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阶层将呈现多元化,社会矛盾和问题也将日趋复杂化,如果及时扶持农业,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就会协调发展,就能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如果继续忽视农业农村,就会导致农业萎缩,城乡差距拉大,贫富悬殊,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出现动荡和倒退。例如,拉美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的快速城市化,不仅造成了失业增加、城市拥挤、社会紊乱、收入差距扩大等诸多“城市病”,也导致其农村凋敝,城乡发展失衡等严重后果。

2、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国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变革,促进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为国内经济的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沿用西方经济学的“木桶理论”,补足最大短板能够发挥最大的边际效用。对中国而言,城市化过程中被“忽视”的农村是最大的短板。此前在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第一次“改革红利”后,吃饭问题解决掉了。但此后农村的发展停滞不前,导致劳动力大迁徙、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等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农村发展到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释放积压劳动力的阶段

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区域竞争实力,既取决于城市,也依赖于

6

农村,没有城乡的协调发展,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其区域竞争力必然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沿海地区包括苏南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它们的区域竞争力为什么长盛不衰,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注重城乡统筹互动发展。

3、是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

目前中国城乡分割的体制格局没有彻底打破,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维持在3.3:1,如果考虑城乡居民在医疗、教育、社保、住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差异,城乡居民真实收入差距更大,在有些省份差距呈逐步拉大趋势。广大农民不能平等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违背了公平正义原则。城乡一体化要实现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从本质上讲是城乡居民权利的一体化,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让农民享有与市民一样的权利、一样的地位、一样的利益,实际上是要解决农民事实上长期处于“二等公民”地位的问题,真正获得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给农民完全的国民待遇、平等的发展机会和获得同样的利益,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客观要求。城乡发展上的悬殊差距带来的城乡关系的失衡,造成了城乡两方面发展的阻力和障碍,造成社会的不公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成为摆在当代中国面前的严重问题

4、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城乡一体化核心是解决三农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我们党对待农民的基本

7

准则:要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要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致力于农村改革和社会发展,但目前中国城乡差距仍过分悬殊和不断扩大,“三农”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现代化的难题。主要原因是,过去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多地注重于在农村内部考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这种思路的根本缺陷是割裂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与社会其他单元的有机关联,把“三农”问题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单独加以研究,因而实现不了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良性转换与互动。“三农”问题表面上看是农村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的解决,不能单靠农村自身,必须在城市与农村的互动中逐步解决,可以说没有城市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民的小康难以顺利实现。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和战略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是要在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的转变:跳出“就三农论三农,就三农抓三农”、“以农言农”的传统思路,统筹考虑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通过城乡资源共享、人力互助、市场互动、产业互补,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建立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体化体制。就是要改革旧的城乡关系,建设新的城乡关系,从政策性调整阶段,进入制度性建设阶段,走过了单纯解决城乡矛盾和化解城乡关系危机阶段,而进入主动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的新阶段,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选择。

二、二元结构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二元结构是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