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应急管理研究综述 下载本文

.

铁路应急管理研究综述

宋子杭 14120880

1.铁路应急管理的定义

铁路应急管理定义如下:铁路应急管理是集计算机、电子、通信、信息处理、控制与系统、管理与决策支持和智能自动化等技术,以实现应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为基础,通过高效利用与应对突发事件相关的所有移动、固定、空间、时间和人力等应急资源,以较快反应速度和较低成本,达到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及秩序,减少或避免突发事件发生,降低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铁路和谐快速发展的应急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铁路应急管理是在各级单位建立管理体制和机制基础上,

针对铁路突发事件,

通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管理与控制决策等现代技术与方法,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处勤)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运输生产秩序、促进铁路和谐快速发展。

铁路应急管理范围较为广泛。首先,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个环节所涉及到的全部内容都属于管理范畴;制和法制也是管理对象。2.铁路应急的发展

当铁路诞生的时候,就相应产生了一些应急的部门和办法,

但真正意义上的

4

其次,应急管理所涉及的体制、机

铁路应急管理出现的较晚,它的发展是紧随着国家应急管理的发展脚步而进行的。下面主要通过回顾我国铁路应急管理的发展历史,展历程。

第一阶段:铁路应急管理的萌芽时期

(2005年以前)

来总结分析铁路应急管理的发

在2005年以前,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铁路实践方面,主要集中在事故预防和救援等领域。铁路行业制定了大量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

而对应急管

铁路行车事故救援的方法与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多重要研究成果,理一般规律性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

因此,这个时期主要是以应对铁路事

.

故为主,并未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而是由铁路安全管理和事故救援部门承担着部分应急管理的职能。

第二阶段:铁路应急管理的快速发展时期

(2005年-2007年)

这个时期主要的特征是建立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构建一个系统化、专业化的铁路应急管理体系。2005年是铁路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时间点,

这一年

全路正式全面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在这段时期里,我国铁路建立并逐步修订完善了铁路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了三级铁路应急管理机构,并逐步完善了铁路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完善了铁路突发公共事件月报制度;

组织开展了应急管理

加强

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工作;开始推进铁路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应急保障能力建设。通过以上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我国铁路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这个时期,为保障铁路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国家还颁

布了《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规范性的法规文件。铁路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

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主要集中在应急救援处置、应急预案、应急物流和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等信息技术方面。

第三阶段:铁路应急管理质量提升时期

(2008~今)

4·28铁

2008年对铁路应急管理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年初的南方雪灾、

路交通事故和汶川地震等突发事件,严峻地考验着铁路管理能力。铁路领导干部及学术界都从不同角度深入总结铁路应急管理的经验与不足。点是通过应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性研究,

这个时期的工作重

全面提升铁路应急管理的水平。铁

道部开始修订完善《“十一五”期间铁路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加快铁路应急体系建设,启动了京津城际铁路防灾监控系统、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大风实时

监测系统等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全面提高铁路应急管理水平,为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我国铁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这个时期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应急能力、

应急资源调度、应急管

理信息化建设、应急预案评价等方面。为了提高铁路应急管理水平,铁道部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开展了铁道部重点项目

《铁路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和《铁路应急管理统计》的研究工作,系统地研究了应急管理的方法与理论。

.

.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的铁路应急管理的发展时间较短,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研究。3.铁路发生事故的原因(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方面又可以分为铁路员工因素和路外群众因素。

在各个安全应急管理

随着铁路的高速度、大规模发展,员工队伍建设也捉襟见肘,员工队伍老化、技术培训跟不上。大量新设备新装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全员专业技术迫切需要更新的要求遭遇到了技术培训的“瓶颈”,从而导致人员技能不能适应新需求造成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加大。铁路运输工作中,客货列车运行速度高、噪声大、露天作业自然环境条件差,员工连续工作时间长,加之安全正点要求高,使生产和管理人员超负荷工作,容易出现因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而导致事件发生的现象。

路外群众因素,这里的群众主要是指旅客、货主以及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这类人群对铁路安全运输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旅客不按规定携带物品,无视安全法规,阻碍铁路交通等。(2)设备因素

设备的安全性能包括设计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两方面。

设备的设计安全性是

指设备的可靠性、可维修性、可操作性以及先进性等。设备的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处于正常工作的能力。设备使用人员应充分了解设备的可靠性,保证及时修理或更换,因为从生产和安全上考虑,都希望可靠性越高越好;设备的可维修性是指设备易于维修的特性,

即设备发生故障后容易排除故

障的能力。由于铁路运输需要长期持续运行,故而对设备可维修性的要求较高,尤其希望维修时间越短越好;设备可操作性是指机器设计要便于人进行操作。

机系统的界面设计应满足:显示器要具有可识别性,控制器要具有可控性,显示器与控制器应合理布局,人机要恰当分工;设备先进性是指尽量采用最新技术成果,采用先进的装备,淘汰落后的设备。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包括设备的运行时间,维护保养情况等。设备运行时间越短,或设备的维修保养得越好,其使用的安全性就越好。(3)环境因素

.

.

内部环境是指作业环境,即作业场所人为形成的环境条件,包括周围的一

切生产设施所构成的人工环境,如温度、湿度和噪音等。但是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宏观巨系统,除了作业环境,影响运输安全的内部环境还包括通过管理所营造的运输系统内部社会环境,如企业文化和班组氛围等。

影响铁路正常运营生产的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因素(如洪水、暴风雨雪雾)、季节因素以及铁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

气候

(地震、泥

石流、滑坡)等自然环境因素对铁路突发事件的诱发起着关键的作用。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和社会风气等,铁路的运输生产离不开这会这个大环境。恐怖袭击、群体性拦截列车、冲击铁路车站以及与铁路相关的治安事件均会直接影响到铁路行车的安全和车站秩序。(4)管理因素

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管理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规章制度管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和铁路运营管理三方面。安全管理就是以安全为目的,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方面的活动。控制事故可以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

而控制

事故最好的方式就是实施事故预防,即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不安全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安全,这也是“预防为主”的本质所在。但根据事件的特性可知,由于受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有些事件是难以完全避免的。4.铁路应急管理(1)管理特点

铁路应急管理特点为:

(1)紧迫性。体现在事件处置的时效性和事态后果的严重性两方面。(2)复杂动态性。主要指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环境和承载体等多样性,应急管理需根据事态发展进行实时动态调整。

(3)社会性。突发事件对社会造成影响是连锁、多层次的,事件处置需要社会资源援助和配合。

(4)挑战性。体现在事件类型多样性、动态性和应急管理机制体制的不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