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2珲春旅游指南全 下载本文

口岸珲春

珲春独特的地理位臵造就了独特的口岸优势,现有四个口岸与俄朝相连,实现了外国人入境“落地签证”。 中俄珲春口岸

该口岸属国家一类口岸,与俄罗斯克拉斯基诺口岸相对应,距珲春市区14公里,是吉林省唯一对俄开放的公路口岸。现已开通多条陆海联运航线,大大缩短了中国东北通往韩国、日本、北美的距离,且实现了外国人落地签证。 中俄珲春铁路口岸。

位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南侧,距市区6.3公里,属国家一类口岸,与俄罗斯卡梅绍娃亚车站相对应。该口岸经俄罗斯卡梅绍娃亚站、马哈林诺站可与俄罗斯远东大铁路相连接,直抵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城市。 中朝圈河口岸

该口岸属国家一类口岸,位于珲春市东南部,距图们江入海口36公里,距市区39公里,距朝鲜罗(津)先(锋)市48公里,对面是朝鲜元汀国际口岸,是我国直接进出朝鲜罗先自由经济贸易区的唯一通道。 中朝沙坨子公路口岸。

位于珲春市西部,距市区11公里。该口岸于1949年1月1日开放,1953年经省政府批准为对朝二类口岸,是传统的民间贸易口岸,以图们江为界与朝鲜咸镜北道庆源郡口岸相对应。

民风民俗

(朝鲜族民俗)

朝鲜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几千年前朝鲜族的祖先就生活在朝鲜半岛及长白山一带,早称高丽族,后改称朝鲜族。1886年,朝鲜咸镜北道的庆源、庆

9

兴、稳城、会宁、富宁一带发生特大旱灾,大批朝鲜饥民纷纷越过图们江移居延边地区定居,垦荒谋生,后经过清朝伪满时期和新中国等历史沿革成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朝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讲究礼节的民族,其民俗风情淳朴浓厚,极富特色。

洞箫:洞箫是朝鲜族的传统乐器,其声音婉转、深厚、悠长,极具感染力。珲春洞箫表演队主要集中在密江乡,演奏者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儿童。每当节假日或喜庆日子,演奏者便集中起来合音而奏。朝鲜族洞箫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密江乡被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象帽舞:是朝鲜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深受朝鲜族居民喜爱。每逢节日、庆典等特殊日子,人们就跳起欢快的舞蹈,摇动色彩缤纷的象帽,线条流畅的长长飘带旋转如风,在舞者周围画出各种光辉耀眼的美妙彩环,独具特色的舞蹈体现了朝鲜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悦之情和活泼大方的民族气质。

长鼓舞:长鼓是朝鲜族的传统乐器,多为妇女表演舞蹈时使用。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

扇舞:以扇为舞具的舞蹈。扇舞动作细腻,节奏变化多,它以朝鲜族女性舞蹈活泼、优美的特点表现淳朴、善良的民族精神。

顶水舞:顶水舞因舞者头顶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鲜族女性表演的传统舞蹈。舞蹈通过模拟顶罐行进中的各种生活动作,抒发欢乐喜悦的内心感情,舞姿轻松优美。

跳板:跳板是朝鲜族妇女和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比赛时,两名选

10

手分别站在跳板两端,一人起跳后凭借其身体下降的力量将另一端的人弹起,被弹起的人落下后又将另一端的人弹起,如此反复,强手可跳起两三米高,还能在空中做各种精彩动作。跳板选手每人在脚脖处系一彩带,以测量跳起的高度,跳得最高的为胜者。

荡秋千: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的运动项目,在传统节日或农闲时的乡村运动会上,朝鲜族妇女身着节日盛装参加比赛。比赛方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比秋千荡的高度,另一种是比踢铃的次数,即比耐力,荡得最高或踢铃次数最多即为胜者。

摔跤:摔跤是朝鲜族古老的体育竞技项目,每逢传统节日或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纪念日,参赛选手便云集在一起当场竞技,优胜者可获得证书和一头强壮的延边黄牛。

周岁:在朝鲜族的礼仪中,婴儿的一周岁生日是最受重视的。小孩周岁生日,举家欢庆,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热闹非凡。生日桌上,通常要摆放各种物品,让婴儿站在坐席前雪白的棉布上过目。婴儿的妈妈让孩子从五花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最喜欢的意中物品,借以预测婴儿的嗜好和前程的办法,这叫“抓周儿”。抓周儿礼成,主人和客人共同进餐,祝福婴儿在生命进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婚礼:朝鲜族的婚礼很有特色,传统的婚礼仪式包括新郎婚礼和新娘婚礼。首先举行的是新郎婚礼,是新郎去接亲时在新娘家举行的婚礼,一般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席宴礼等顺序进行。其中最有象征意义的就是奠雁礼。在新郎迎亲时,带去一只木刻的彩色模雁,放在新娘家客房门外一张小桌上,把模雁轻轻推三次,然后行跪拜礼。奠雁礼象征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样永远相爱,守贞节,不分离。

11

花甲: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就餐。父母诞辰60周年这一天,子女们要为老人举办“花甲宴”,亲戚欢聚一堂,老两口穿上新衣端坐正中,身穿盛装的子女以辈分长幼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礼毕后子女们盛情款待亲朋好友。 (满族民俗)

满族是珲春的土著民族,俗称“此地人”(以区别关里人和其他民族)。满族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信仰(萨满教),但随着满族的势力抵达全国和满族人的扩散,逐渐地使用汉语汉文,固有风俗习惯也多有不存。

珲春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满族人口较多,占全市总人口的9%,占全州满族人口数的三分之一。为了恢复和发展满族的民族传统、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珲春市在1984年和1985年先后成立了杨泡和三家子两个满族乡。

剪纸:满族剪纸是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特定语言和风格的剪纸艺术。经过数百年发展,满族民间剪纸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剪纸已成为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部分。心灵手巧的满族民间艺人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物、景物等都剪成作品,装饰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珲春市杨泡满族乡剪纸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作品生活气息浓厚,粗犷中蕴含着细腻,表现手法热烈奔放,该乡上到古稀老妪,下到不满十岁的孩童几乎都能信手剪出表现力极强的作品来。

射箭:是满族最喜好的体育竞赛活动。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在满族聚居的市镇乡里,都建有许多箭楼、箭亭,每年春季,满族人都云集一地,进行射箭比赛。蚰岩南门的文昌阁,俗称“箭亭”,就是八旗子弟春季比赛射箭的场所。

12